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与迭代,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而与此同时,协同"人—技"和谐共处成为了当下的普遍难题。媒介技术大爆发前夜,重提美育的价值,以现代媒介工具作为新的美育手段就成为一个越来越引发学界、业界关注与思考的重要问题。智媒体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出现审美能力不足、审美趣味不高等现象问题,加强与改进高校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移动美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美育实践创新发展的新手段、新方向,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方式为切入点,探讨高校美育发展之路,探讨以学生为导向的、指向真实生活体验的美育模式、样态,从而使高校美育落到实处且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高校美育依然没有作为独立学科得到应有的地位与相应的学科建设。这一现状首先源于人们对于高校美育观的认识偏差。长期以来,人们对美育的认识各执一词,要么将美育视作德育或情感教育,要么把美育等同于美学理论的教育或艺术教育等等。美育与道德教育、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美学教育、审美教育等范畴之间的关系一直纠结不清,这种认识的偏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美育学科地位的确立和构建。本文拟就美育同上述教育范畴之间的关系作出辨析,以还美育一个真实的面目和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左铁峰 《滁州学院学报》2024,(1):108-114+131
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美感心理及造美能力教育的结合。高校美育教学若实现王国维先生所言的造就“完全之人物”目标,可以“课程美育”与“美育课程”两种不同维度的课程体系予以实施。其中,“课程美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是将某个学科专业的各类课程与美育同向同行,并以此形成的协同育人效应;而“美育课程”则是指高校基于美育的育人目标诉求而针对性开设的以艺术类课程为主体的系列课程。由“课程美育+美育课程”形成的“长短匹配、点线结合”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是以彼此相异且互为补足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美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陈媛 《江苏高教》2021,(5):99-102
作为与人生相伴而行的教育,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导向、育人目标、教育内容上相辅相成。在以媒介融合为鲜明特征的网络时代,将美育引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辉 《华章》2011,(16)
本文以美育的功能为出发点,分析了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对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大学生心理结构的"内化"、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及新型人才等方面的至关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美育是美的教育、情感(美感)教育、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综合,缺乏美育这一审美素质,素质教育结构则是不健全的,只有重视美育、发展美育事业,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以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目前美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处境窘迫,对高校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美育本身理解错误以及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课程滞后、师资匮乏等问题已成为高校美育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高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相关美育学术史,阐述了构建相对全面,富有学术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基于对“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内涵、原则及实施框架等内容分析,从夯实课堂教学、推进美育科研、丰富校园文化、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对燕山大学美育课程体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呈现,以期在推动燕山大学美育教学研究、完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同时,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高校美育工作面临地位“名高实低”,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被遮蔽,美育的价值被窄化,美育实施有“形”缺“神”等困境。中华传统美育思想中蕴含着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丰厚资源,例如:“成大人”的人格理想有助于凸显高校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家国天下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拓展高校美育的价值定位,多样的审美形态有助于优化高校美育课程,丰富的审美元素有助于提升美育活动效果。利用中华传统美育思想改进高校美育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重视美育的人格养成功能、注重课程实施中美的渗透、提升美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  相似文献   

9.
在素质教育中 ,美育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结合、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迄今为止 ,我国学校教育中的美育仍是薄弱环节。应根据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要求 ,完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美育应以艺术教育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艺术教育具有突出的美育功能。高校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促使我们必须将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美育的中心环节。构建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美育的基本属性应该是人文教育。其中,高校公共美育课程可以被定位为基于审美经验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就是“基于审美经验”。专业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则是基于艺术经验的人文教育,当前亟须加强人文教育,与艺术技能教学一起,形成方法论和价值观教学的两翼。而艺术师范教育(美育教师教育)本身就具有人文教育属性,旨在培养热爱教育、了解美育、掌握艺术技能、具有人文情怀、懂得教育教学的美育教师。  相似文献   

12.
思政教育与美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两大板块,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存在未充分考量美育、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影响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入结合。高校要加强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发挥美育的特点,密切美育教师与思政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丰富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的结合方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学生鉴赏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当前高校的美育教育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传统的课堂学习并不能充分满足美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美育教育应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对美育实施的重要性,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美育隐性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对我国高校美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美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讨论了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实践要求,最后对高校美育课程实践提出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包括高校美育课程实践需要提高认识,优化课程设置,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加强美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美育教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由于学生思想认识不够、就业压力大、美育教育内容涉及面窄、评价体系单一,使得美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提高的成效不明显。文章从我国高校美育教育的现状入手,对如何进行美育教育观念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教育主体、对象都发生了转型,如何开展大学美育,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实施美育的最佳突破口就是艺术教育。文章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分别论述高校实施美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阐述高等院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为核心载体;指明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美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将美育纳入了教育的基本方针,加强高校美育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文章对高校美育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美育改革与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健康发展的现实意义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的特点及要求,进而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美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艺术教育具有突出的美育功能和它在高校美育中的中心地位。构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美育教育活动的, 加强美育教育, 完善大学生素质, 健全大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