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海世博会苏州馆之所以受到参观者广泛欢迎,是因为苏州传统美术元素在苏州馆会展设计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苏州特色。世博苏州馆在整体上是以苏州园林建筑符号和水乡特色为基础进行设计,同时又加上了一些苏州民间元素,如版画《一团和气》的巧妙设置,大型壁画《水墨苏州》的主题表现,园林小筑所代表的经典的苏州文化的恰当运用,以及动态《姑苏繁华图》传统绘画与现代科技的完美对接等,这些苏州传统美术元素在世博苏州馆中的精彩运用,在当代的会展艺术设计中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2.
3.
清代末年,小说《海上繁华梦》在上海风行一时,成为近代第一部畅销书。它主要借助于现代传媒和时尚的信息,体现了近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4.
历来为正统的固守礼教者谓为"淫"的《郑风》实则是先民本然情感无掩饰的流露,在内容的言略意丰与形式的新颖独特上都昭示出独特魅力。《郑风》所展现的独特价值大抵与郑国秉承的传统文化习俗、在春秋初国力强盛之于思想文化之影响及其本身地理交通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5.
《诗经·秦风》十篇是研究秦人西部文化风貌的重要史料,其中前五篇为一组,从《车鄰》至《终南》,产生于西周后期;后五篇为一组,从《黄鸟》至《权舆》,产生于春秋时期。两组诗以秦人在与戎狄的斗争中发展、立国、壮大为主线,展示了早期秦文化中显著的重军功、尚气概、轻礼义、重真情的西部特色。这种尚武与纯情的完美结合,正是秦人快速崛起、后来居上的文化奥秘。  相似文献   

6.
如水一样流逝的岁月,似乎没有一点眷恋,它慢慢地剥磨去一层又一层天地间的陈迹。历史悠远、文化丰厚的苏州,虽说是世界上有名的古城,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里状写的景象风物,尚未完全消失,城墙敌楼,水巷小桥,浮屠寺院,园亭曲栏,也还稍稍留有一点昔日的风韵,但想寻觅旧踪,重睹烟景,不要说白居易的山塘、唐伯虎的桃坞已经茫然,就是百年来的街市巷陌,也有了沧桑之变,真可说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晓岚在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160首诗歌,其叙述角度呈现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第三人称主观叙事、第三人称评述叙事、第一人称客观叙事、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变化过程,整体看来杂而有序。他从每诗一注、多用实数和真实地名来展现其写实手法。多种色彩词语尤其是暖色调色彩词语的运用体现出诗人虽然被贬边疆,但依然乐观、以百姓为重、尽职尽责的旷达心态。《乌鲁木齐杂诗》运用整齐划一的绝句文体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整齐美感和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8.
刘阳 《语文新圃》2010,(2):15-16
忽然想到,可以这样来理解科学与人文之别:科学是不断地从繁华里看出更繁华的东西,而人文,却始终是从繁华里看出萧条。  相似文献   

9.
历经两年的打磨,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牵头主持,联合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园林设计院共同编著的《苏州城墙》于2012年12月由古吴轩出版社正式出版。被誉为苏州市古城墙首部全景书的《苏州城墙》有着怎样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吴文化研究院举办"《苏州城墙》研讨会",来自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苏州图书馆的专家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见解和观点。现就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中的主要观点加以整理和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图像”已经成为当代人文社科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美术史中的图像,它不仅是人类审美情感的一种符号,更是蕴含了诸如哲学、民俗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等文化内涵的载体。如清代焦秉贞的《百子团圆图》,正是这类图像的典型。该图以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叙述了游戏在古代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彰显了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学历史教育不仅删去了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而且将世界历史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这种做法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追踪世界历史进入晚清教育体系的历程,分析其时代特征和社会影响,希望为上述问题提供一点背景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安徽实力派作家许辉与淮北平原有着难以割裂的精神牵系,不断从这块文化厚土上开掘写作资源,在社会文化的转型与裂变中找到自身的书写位置和切入点,从容地“漫游”于城乡之间,以独特的方式感知、把握和表述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的理解与思考,冷静素朴的书写中渗透地域文化的濡染。  相似文献   

14.
《宋诗钞》的编选、刊刻及流传是清初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宋诗钞》被广泛赠送京师著名诗人,为宋诗风由京师向全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吴之振、吕留良的宗宋诗论,尤其是对江西诗派的推重,大大促进了宗宋诗风兴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侧重于城市贫困人口,而忽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关注。近几年,“三农”问题不断涌现,其中关于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目益重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必须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泉州沿海地区的“相摃”习俗,在表现形式上无大差异,但在具体内容上则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掷石(摃石)战和掷火(摃火)战两种。其中有掷石战习俗的地方较多,曾见于惠安、晋江、石狮等沿海地区。较为独特的掷火战习俗,似仅见于晋江东石。“斗石”游艺民俗东亚各国的历史上均存在过,泉州的“相摃”习俗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比较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7.
民间调处是清代民事纠纷解决的重要形式,乡约、保甲长调处则是民间调处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乡约、保甲长的职责以及他们在官府与民间之间所扮演的联系作用,使他们成为民事纠纷民间调处的调处者角色。在清代诸多民事纠纷民间调处中都可以见到乡约、保甲长的身影。乡约、保甲长进行的民事纠纷调处对清代民事秩序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末华北有相当数量民变的发生,其深层原因是由于自太平天国以后政治社会结构的失衡及"新政"加剧这种失衡所致.当"新政"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在基层社会推行时,乡村中原有的政治,社会结构关系便发生进一步错动;而这种错动在触及到既得利益群体时,发生抵制冲突也就再所难免.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封建王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园圃等,在金沙江下游地区,大量采伐“皇木”,主要是珍贵树种桢楠、香杉等,谓之“木政”。其采伐时间之长、规模之浩大、对自然生态环境之破坏,令人震惊。本文依据历史典籍、地方史志、口碑资料,加上作者的实地考察,对这场持续近500年的“皇木”采伐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重分析了其危害。  相似文献   

20.
清代苏州府学及所属县学,历史悠久,官方重视,办学条件较好,作育人材,导引士风,成就显著,于培养崇文尚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多所贡献.但科目偏狭,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积弊难纠,完全成为科举之附庸.随着近代社会进步及教育体制的变革,旧式官学教育体系终告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