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针对《离骚》中出现的部分植物称谓进行比较,发现英译后一个事物衍生出不同的形变,指出翻译判逆结果是具有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2.
《离骚》篇名自汉以降便颇多异义,各家之说虽亦有可通,然终无定论。余读是书,久惑于“离骚”之义,引为憾事。本欲就众说考之,于此二字详加考订。以期明辨其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是牛津大学第一任汉学教授(1815-1897)。他执教期间撰写的《〈离骚〉及其作者》一文是《离骚》英译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后继译介者影响很大。通过历史考察与文本分析,发现他对《离骚》本身评价不高,出于教学需要才对其加以译介。他主要采用了评介、翻译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译介策略。译文虽有少许误译之处,但在研究的深度与迻译的准确性方面,都已经达到当时西方汉学界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党人”一词在《离骚》中共出现三次,王逸《楚辞章句》对三处的训释互相矛盾,后世的楚辞学者对此各执一端,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予以合理解释,从而有利于读者对《离骚》文本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5.
李艳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12-16,21
《稼轩词》与《离骚》都悲壮、沉郁,气象万千;豪迈奔放,境界恢扩,都有吞吐八荒,笼盖一切之气概。都反映社会政治抗争,抒发人民群众的忧愤。《稼轩词》与《离骚》对中国诗歌发展都有重大贡献。《稼轩词》有意仿《离骚》;它常常称赞《离骚》,又每化用、挪用《离骚》语句,并大量以美人香草喻正人君子,以丑恶物事喻阴险小人。决不能说没有《离骚》就没有《稼轩词》。屈、辛二氏的身世、理想、遭际、才情、质性诸方面都酷肖,《稼轩词》之似《离骚》,既非刻意学习所致.亦非偶然现象,而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我的太祖叫伯庸。正当寅年的正月,我在庚寅那一天降生。  相似文献   

7.
钱慕逸 《文教资料》2013,(35):21-22
《庄子》《离骚》同为楚文化影响下的浪漫主义著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思想内核和表现体裁上有着较大的差别.通过对《庄》《骚》的比较,我们能够对先秦文学有进一步的理解,而这样的比较对于作品本身的解读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字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带给我们关于中国诗论传统中关于诗艺的价值争议问题的启示,本文对此展开具体讨论,揭示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性”,来自于诗论家围绕着诗艺作出的种种文化价值关怀,并强调在诗论考察中建立诗艺的视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钩沉了关于《离骚》创作年代的不同材料 ,提出了《离骚》创作于怀王三十年到顷襄王三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离骚》中,"骐骥"一词仅一见,屈原用于自喻,用法同后面的"鸷鸟";"擥木根以结茝兮"中的"以",是表并列意义的连词,用法相当于"而"。此句与后面三句合起来,表示六个相互独立的动作;"告余以不好"中的"告",即告诉、告知,"不好"是名词性短语,作"告"的宾语;"莫好修"中的"莫",不是疑词,而是副词,义为不。  相似文献   

11.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在典籍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风格标记对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风格重构与再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风格标记,对《离骚》四种不同英译本风格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探索典籍英译原作风格再现方面的技巧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屈原在《离骚》中比兴植物以抒情陈志。对比杨宪益、许渊冲、霍克斯三个英译本中这些植物名称的翻译,以期从英文的角度更好地认识这些植物隐喻的涵义。  相似文献   

13.
历代学者对《离骚》进行分段,主要有音韵的形式、赋比兴的手法、卒章显志的体制、回环复沓的特点、虚实的运用、构篇的类型、时空的变换、角色的转换、祭祀的模式等九种方法。本文逐项加以概述,以明《离骚》分段研究之历史。  相似文献   

14.
纳博科夫作品从1981年正式传播进中国至今已三十多年,80年代体现为尝试性的译介与研究;90年代在翻译与研究方面都有姿态明确地推进,但也出现了不少讹误与偏差。进入新世纪后,翻译上日益正规化、全面化,研究上则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他们一方面对前期纳博科夫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进行清理,一方面又建设性地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为纳博科夫研究开拓了新疆土。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美政"理想,忠于祖国,眷恋故土的爱国情感,坚持正义,修身洁行的高尚品格,上下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人格,鼓舞探索进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美政”理想,忠于祖国,眷恋故土的爱国情感,坚持正义,修身洁行的高尚品格,上下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人格,鼓舞探索进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诗歌杰作《离骚》营造出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浪漫神奇世界,蕴涵着博大精深的生态意识。在自然生态方面,天时节序,风雨云雷,山水景观,万物滋生,为屈原的文思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人文生态方面,险恶的政治环境迫使他上下求索,追根溯源,正本清源,寻找崇高的精神力量。在生态象征方面,《离骚》广泛借芳草喻贤臣,借恶草喻佞臣,高度艺术性地沟通了生物属性与人类品性的联系。其大生态意识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离骚》的隐喻象征的意义蕴涵丰富。其中花草的比兴象征义,清晰地展示出屈原变革兴楚的远大政治抱负,反映出他终生追求完美无缺的人格以淳化世俗这一人生志趣,传达出屈原一生的价值取向和他所坚执的正道直行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文化持续处于弱势地位,以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为目的的翻译活动有待深入。通过异化加注释的翻译策略,借助中国英语这一载体,翻译活动能更好地服务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黎族很早就引起国内外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的关注,黎族研究先后经历了描述、整理、编译、提炼、分析等历程,围绕族源、合亩制、纹身、织锦、文学艺术、民俗旅游等问题展开了丰富的讨论,产生了一批颇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现实研究缺乏、研究层次滞后、研究方法局限等,这些不足需要加以认真省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