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调查法等对我国高校运动训练现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探索改善运动训练的发展策略。在高校体育中引入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不仅利于我国综合型体育人才的素质培养,而且可以通过高校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集中的科学体系,推动运动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全面体育意识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运动训练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国际大赛成绩统计及大量情报资料分析,介绍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与运动训练的变革、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运动训练专家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等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以及俄罗斯在运动训练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胡惕  姚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2):102-109+114
摘要:学校运动训练既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路径。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理念,从我国“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及学校运动训练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学校运动训练的发展路径。首先对学校运动训练的功能及培养路径现存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其次对我国学校运动训练角色定位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重构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未来以教育系统为主的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既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学习规律,也考虑到了我国教育体制与运动训练的特殊性。同时,也兼顾了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与实现路径的特殊性,较好地协调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的关系。因此,该路径是促进学校运动训练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冰雪体育运动发展迅速,冰雪体育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备受关注。三阶段六方向雪花式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当代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为背景,以2018版《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坐标,根据G-S理念设计形成。该模式将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三阶段分为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专业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在课程设置方面,提出北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冬季-夏季运动项目双(项)专项课或三(项)专修课(夏季专项、冰上项目专项、学生项目专项)课程设置方向及冰雪体育通才与冰雪体育专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需要培养大量从事运动训练工作的专业人才。为了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必须拥有足够数量,掌握科学理论与现代训练方法的各项教练员。在体育学院设置“运动训练专业”,则能有计划、长期稳定培养运动训练的专门人才。本研究根据当前我国实际状况,对在体育学院设置“运动训练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培养此类专业人才所需开设的课程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运动训练学理论在运动训练原理、项目训练理论以及专项训练理论3个层次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并逐渐与运动选材学、运动竞赛学以及竞技体育管理学共同构成竞技体育理论体系。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运动训练过程,影响运动训练与比赛的社会学因素等方面的研究都在向纵深发展,并形成了若干新的研究热点。现代科技在运动训练理论及实践的发展中日益广范而深刻介入也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及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我国专业运动训练和课余训练在训练目标,训练原则,训练方法和手段,训练经费,运动员来源和运动员出路的异同,指出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学校尤其是高校必将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方面有所作为,必将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体系中占一席之地。高校要为我国培养世界冠军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单招"制度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这一招生制度在降低了运动训练专业入学门槛的同时,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为依据.提出了构建运动训练专业"多方向职业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设想,经过近五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制订并实施了体现"多方向职业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多方向职业综合实践课程并经三轮教学实验;完成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及职业综合素质的整体设计.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主要是: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较为新颖的高等体育教育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美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经验和特点是:实行体教结合的学校培养体制,法规制度健全,青少年体育运动健康发展;运动训练氛围浓厚,后备队伍规模庞大;经费充足,训练条件优越,后备人才运动基础扎实。对新时期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提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趋势;完善优秀运动员培养体系,疏通运动员出路;加强法制建设和科学训练,推进体教结合;以学校为中心扩大后备队伍规模;政府为主、市场为辅、拓展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加强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1957年建立以来,之所以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高级体育管理干部、优秀体育教师和其他体育专门人才,在于形成了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建树了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群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