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 《东南传播》2020,(5):40-42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科技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技术正在重塑传播主体,身体作为传播过程中的物质性存在,是梅洛庞蒂所说的"存在的基础",还是福柯所说的"历史的产物"?对此,性别作为身体个性化的表征,既是现存权力等级的重要基础,又是个体进入社会传播网络的身份标记,是一个探究传播具身性的重要视角。本文作为初涉媒介哲学领域的探索性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赛博朋克电影文本中的性别身体呈现,展现新型媒介环境下身体与性和性别的可能性,反思媒介技术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穗香 《视听》2022,(4):115-117
绝妙的想象是赛博朋克电影中的小小元素,其更多的是在折射后现代社会"科技狂欢"背后的童话与焦虑.纵观赛博朋克电影,在人物角色方面,赛博格形象的构建,自我对于"他者"的认同,在玩偶和神祇以及奴隶和工具的情感状态间流变、跳转;在视听语言方面,真实与虚构所营造出来的审美体验给受众带来做梦和释梦般的想象式满足;在叙事母题上,呈现...  相似文献   

3.
从用户画像的实践引出其中的伦理问题,以身体与技术的角度,基于英国社会学家克里斯·希林"技术化身体"的理论提出了"身体镜像"的概念,揭示了用户画像实践中的三个伦理问题:一是自我认知的障碍,二是隐私风险感知带来的自我监禁问题,三是用户数据的商品化问题。将一切趋向互联网化的赛博空间正是在技术与资本的合力推动之下,向现实提出了新的伦理挑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引入新的视角以应对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赛博朋克”作为科技高度发达图景下对人类未来生存的一种预想,它以创造性破坏的影像形式出现,用肉身的残缺来质疑主体的存在;而以元宇宙概念为代表的身体以“数字孪生”的拟像形态出现,虽然回避了肉身问题,但元宇宙中的主体皆面临着来自“虚体”的威胁。总之,从“赛博朋克”到“元宇宙”呈现出的新变表明殖民的焦虑从领土不断向肉体转移。从“影像”到“拟像”时代,规训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列斐伏尔用差异打败同质的呼吁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者既立足于民族化根基,守正传统故事,从经典人物形象和儒家等传统思想观念中汲取创作营养,丰富故事内核,同时又对动画电影创作元素进行创新突破,融入现代赛博元素,阐释现代觉醒意识,既坚守了优秀传统内核,又创新丰富了内容形式.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中的新时代中国电影,呈现出了典型的民族风格艺术特征,形...  相似文献   

6.
黄彦君 《东南传播》2023,(7):111-115
数字游戏日渐成为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积极行动主体,不仅要将其视为传播载体或工具,更应充分认识其作为主体的媒介属性。作为主体的数字游戏不但起到传递文化符号的作用,更能成为异文化玩家进行多维传播实践的互动场域,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玩家的创造性,产出衍生作品来反哺游戏本身,最终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系统,使玩家在自主实践中理解异国文化与价值观甚至实现跨文化共情,为我国数字游戏出海与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智能媒体时代,网红城市打卡成为一个显著的流行文化现象.本文以"身体"为面向,研究打卡行为中身体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主要从身体的物理位移与媒介位移两个角度出发,探究媒介驱动下的个体感知如何建构人与空间、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改写了身体的意涵.本文认为,打卡中身体的物理位移是表演而非书写的参与式城市感知具身实践、打卡中身体的媒...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身体感理论视角,通过分析移动阅读过程中读者产生的身体经验,初步勾勒了移动阅读所引发身体感的六个面向与生成因素,以明确移动阅读中身体的中介作用及其社会意涵。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阅读中被动、静态和孤立的身体,移动阅读带来的身心感受可以被视为一种能动的身体感实践。一方面,移动阅读为随时随地开展阅读活动开辟了“中间空间”,读者借此重新编排移动生活,将日常通勤时间变为富有成效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移动阅读通过激活人体多感官交互的共振效应,从而创造了数字时代特有的、显在的项目化阅读实践和身心感知。身体感视角的引入,对于从经验层面论证当前阅读研究中的身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语言综合艺术又被称为社会文化的载体。通过生动形象的影像画面、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传达隐含在画面背后的国家意识形态、社会背景以及历史文化,甚至折射出当代社会人们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讲,电影不仅是一种大众娱乐消遣的方式,同时也用包含意识形态的影像手段引导观众的价值观念。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科  相似文献   

10.
林美因 《新闻前哨》2022,(20):11-12
在长期以来“去身体化”的传播学研究和讨论中,身体这一要素不得不处于被忽略和遮蔽的境地。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智能设备和可穿戴技术的广泛应用,身体问题逐渐回归传播学视野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来探讨传播学界对身体这一问题的探索,以及新技术语境下这一问题研究的必要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表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电视剧为中心,通过电视剧想象及塑造的城市空间以及空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电视剧与城市之间互为映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于信息时代的儿童而言,互联网已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既是儿童生命体的延伸,又是儿童心理成长的新型场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个人化电子装置,儿童的身体在不断再造的过程中呈出种种异态:生理身体可以无限延伸,文化身体的型构不再契合生理身体生长的线性序列,技术身体的临场可以取代生理身体的在场。  相似文献   

13.
马煊 《视听》2022,(6):107-110
诞生于朋克摇滚的朋克亚文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对电影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催生出赛博朋克、蒸汽朋克、柴油朋克等诸多科幻电影亚类型。朋克摇滚的反叛精神与反常符码延续到电影中,使科幻朋克电影呈现出二元对立式的反叛叙事、杂糅拼贴的美学风格以及边缘化的人物设计等共性。二者间的跨媒介叙事是相辅相成的,在朋克摇滚催生新的科幻电影亚类型的同时,科幻电影也通过独特的视听语言拓展了朋克亚文化的语意机制与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14.
张灿灿 《青年记者》2023,(15):111-111
网络传播具有局限性,一时的口碑极化附赠的旅游观感,从长远看无法撼动城市本身的价值和文化体系。7月初,石家庄对外宣称将于7月至10月举办“Rock Home Town”——中国“摇滚之城”音乐演出季,全面打造中国“摇滚之城”。消息一出,哗然一片。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石家庄这个存在感不高的省会城市和摇滚的气质相差甚远。且不论它能否成功变身“摇滚之城”,但这种提出口号、贴上标签、经营品牌的做法,起码宣示着推广城市、打造城市的市场化基因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身体是事件的缩影,后人类身体浓缩着技术与人身体遭遇后的种种形态。身体的赛博格化,是技术事件,也是文化事件。技术构成了身体的第二起源,身体表现出向技术进化的过程。重塑、增强与被抛呈现的是技术“拼接”“嵌入”“取代”身体的由外而内、由局部至整体的路径与企图。技术侵入,也“撕裂”了身体的文化事实。纯粹人性、公平正义、道德价值是否会随之倾塌,令人忧虑。技术不具备创造自身的动因,技术与身体的碰撞乃是人性自我的较量。但人无法脱离技术,需要重建关于“身体”的童话与想象,接受“本体流动性”后身体世界即将到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在快速推进的同时出现严重的文化冲突和认同危机,大众传媒对城市文化认同感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大众传媒与城市景观的关系入手,提出地方媒体能够通过强化地标性景观的文化内涵,唤醒怀旧的城市集体记忆,发挥公众舆论对景观变迁的影响力,来对城市景观进行塑造和想象,建立起自我、集体与城市景观之间的联系,强化城市的记忆功能,建构城市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何国梅 《新闻大学》2022,(11):43-53+117-118
话语是充满修辞之物,身体修辞以身体符号的书写与身体形象的传播建构身体话语。1942年至1948年间,晋察冀画报社先后出版的红色图像报刊系列,通过同一化、陌生化、隐喻化以及差异化的身体修辞,塑造了“仁慈的胜利者”等身体形象,体现出不同于近代都市媒体中呈现的身体话语,形成了革命式身体话语。在此影响下的报刊身体话语对新中国的报刊身体文化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远军 《编辑之友》2011,(12):79-81
网络空间又叫赛博空间、虚拟空间等,指人、计算机、信息相互沟通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与互动的虚拟社会。"赛博朋克"小说中,赛博空间通常指一种"交感幻觉"。"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海德格尔借之来解读存在主义,借诗的多维语言去诠释隐藏在万物深处的神性,去揭开所谓"存在之真"的  相似文献   

19.
张辉 《视听》2022,(6):146-148
近年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版图的重构,地方与城市在文化传播领域被激活。城市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单位,其传播有赖于城市的地方属性。通过分析杭州城市的Facebook平台账号“@Hangzhou, China”,着重探讨地方、媒介与身体的关系,发现杭州官方账号在城市对外传播中选取、呈现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图景,并唤起受众的地方情感与记忆,连接起了人与地方的关系,更好地呈现出城市的“地方感”,构建了城市对外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