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国时期,在乡村建设实验区设立小学,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学龄儿童教育的发展。研究乡村建设实验区学龄儿童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盛极一时,抗战胜利后,作为乡村建设三大主力之一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四川省创立了以璧山县为中心的华西实验区,一直到1950年结束。华西实验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农村经济的恢复、扫盲教育、农民卫生等方面。华西试验区作为平教会在中国大陆乡村建设实验的最后尝试,对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的传播及平教会在海外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都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经济窘迫,一批私立学校在异常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异军突起,教学质量甚至超过公立学校,成为世人称道的名校,它们在办学思想、教育宗旨、专业课程设置、校风建设、学校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特色。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今天的私立学校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宁市第十三中学教育集团在充分调研了解乡村学校办学实际的基础上,确定了切实解决一般性工作部署问题,强化精确式指导的工作思路,得出了一般性的工作安排不能真正解决乡村学校发展的根本问题的结论,把集团化办学的思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规,力求做到精确式指导、最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于很多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来说,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确立热爱农村教育,热心为农村小学教育服务的思想”,“加强行为规范训练,使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切实培养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这三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这些问题对高校来说是新课题,但至关小学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历史研究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历史,并且是作为一个过程展开的,要认识现实就必须了解历史。因此,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中师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去寻找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通过介绍有70多年历史的黄麓师范学校办学经验和黄麓师范精神,以期通过对该校实践活动和精神的反思、研究,为上述三方面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刘百川在大港乡村教育实验区开展的集团化办学为分析对象,从辅导视察机制、研究进修机制与资源互通互学机制等方面对近代乡村集团化办学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研究表明,"共创共商型共享"是集团化办学的基础,教师队伍建设是集团化办学过程的中心任务,找准抓手是实现集团化办学教育目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乡村精英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了乡村建设主体的虚空,这种状况部分地是由乡村教育的错位造成的.因此,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我们认为当前的乡村教育不是要培育"适于乡村生活的人"而是要致力于建设一种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如是方能摆脱乡村建设主体空虚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面对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日渐衰弱,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陶行知二人分别从文化救国、教育救国的角度出发,进入乡村教育领域,走从乡村教育入手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由于从事的领域相同而角度不同,其乡村教育思想就有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并且对当代农村教育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实验,从1946年至1949年开展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目标和原则,组织机构也很健全。在实施《农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在农村教育、经济建设、组织合作社、卫生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其成功经验可供目前正在实施的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乡镇自治制度虽然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在实践中扭曲变形,流于了形式,但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乡镇自治国家推动乡镇政治现代化,实现向现代转型的理想模式;乡村自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积极而又稳妥地将当今中国的村民自治建设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华洋义赈会是民国时期由中外人士联合组成的以在中国开展慈善事业、从事赈灾、倡导并推动农村各项合作事业及社会公共事业为主要工作的社会团体。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该会最早提出防灾重于救灾的理论,最早把西方互助合作思想与中国农村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合作实践的先河。它创办了独具特色的合作教育讲习会并连续举办十余年。它筹办并参与主持了三届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推动了全国乡村运动的发展。对于该会当年改革中国农村的理论和实践,应该给予全面的认识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早期农村现代化的有益探索--民国江西万家埠实验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30年代 ,江西农村改进社的乡村工作者按照其乡村建设理念 ,在安义县万家埠进行了农业改良、农村教育、农村合作、农村民众运动、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事业等方面工作的尝试 ,其实践确定了万家埠早期农村现代化的走向和主要内容。万家埠实验区的乡村建设 ,是早期农村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其农村改革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须总结的教训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当前中国农村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敏 《天中学刊》2008,23(1):92-94
民国时期,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了许多教会大学,这些大学为了生存和发展,成功地进行了由宣扬基督教到教育为本的角色转型.它们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在推进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整体和历史事件两个角度探讨了在乡村建设运动中职业教育研究的不同视点,旨在抛砖引玉,丰富职业教育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资料研究入手,对民国陪都西京市筹建过程及其在西安历史上的意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阐明城市发展与国家决策的绝大关系以及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为认识历史、经营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乡村文化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考验,中国的乡村建设也徘徊在十字路口。乡村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乡村文化的整合创新来建设现代化乡村,既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又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乡村建设之路。这一切在今天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国农村工业化思想中的合作理念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末后,农村工业化很快成为农村问题领域的一种重要思潮,这一思潮中的主流观点认为农村工业只有采取合作制度才有前途,但关于如何在农村工业中推行合作制度的具体设计却甚为少见,实践成就更是微乎其微。合作运动自身的缺陷,有关各方组织、领导不力以及向农民灌输合作理念失败,是在农村工业中推行合作制度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西北农村地农户高利借贷具有户数氏多、利率高、期限短、有抵押和私人借贷等特征。高利借贷盛行的原因是农村现代金融机构少、资金缺乏,农民负担沉重及灾荒的影响。高利借贷产生了深远的消积影响;促使农家陷入沉重的债务负担,不能自拔;迫使农家失去土地,最终破产;促使农家更加贫困化。  相似文献   

20.
《蒙旗旬刊》是一部由东北政务委员会蒙旗处主办,“以牖启蒙民知识、促进蒙旗文化为宗旨”的期刊,曾“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较有影响”.通过分析该刊创办的时代背景、发行模式、发行对象、经费来源、刊载内容等问题,探讨其对社会史、经济史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