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红色文化传播能力,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影响”,是重庆市紧抓发展机遇、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的一重要举措.而重庆卫视是重庆红色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体.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在参与中追寻红色文化、在互动中认同红色文化、“中国红”的文化魅力,对重庆卫视“中国红”进行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平台提供的传播便利,使得高校微视频创作蔚然成风。高校微视频创作迅速成为高校文化的一个窗口,它凝聚了个人和群体的力量,显示出微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高校微视频创作可促成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成功接轨,形成区域文化的隐性传播,同时,其对未来文化产业的储备意义绝不逊色于对当下文化传播的意义。无论对学生个人、高校群体还是区域文化发展,高校微视频创作均有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人才价值和文化价值。媒体深度融合赋予了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矩阵化传播、互动化传播、立体化传播的新优势。新时代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策略,要坚持内容为王理念,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要整合多元主体媒介,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要改善叙事话语方式,提升红色文化亲和力;要善用先进技术赋能,提升红色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朱秀清  类晓冉 《传媒》2019,(1):40-42
在信息碎片化传播与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媒介融合的趋势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衍生传播方式,微视频超越了具体作品与影像,在文化传播中异军突起。品类丰富的齐鲁文化主题微视频凭借其短而微、微而精的特质,在展现齐鲁文化多元魅力中融汇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助推齐鲁文化走出山东、走出国门。基于此,笔者分别从内容、分发、问题、策略等方面对齐鲁文化微视频传播进行研究,以期提升齐鲁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红色档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红色基因,是促进文化自信、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资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提出为推动红色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红色档案文化需要通过融入国家战略、创新呈现方式、传承红色精神、释放多元价值、增进交流互鉴等方式,不断增强传播力、表现力、感染力、引导力和转化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体来讲,就是在完善由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效果构成的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体系的基础上,从坚持文化引领、秉持品质主导、聚焦社会热点、打造传播矩阵、实施数智赋能等方面提升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效力和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要顺应传播新趋势,创新传播形式,更好地提升内在价值。新型主流媒体要依托平台的权威性、专业性,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以数字化、互动性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增强受众对红色文化场景的融入感、认同感,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时代传播者。山东广播电视台以庆祝建党百年、五四青年节等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利用旗下的闪电新闻客户端、齐鲁网等平台做好“红色+”文章,深入汲取红色文化基因,创新宣传方式,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在社交媒体时代,微视频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用微视频讲好"中国故事"也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开展对外传播的主要方式。本文以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的微视频为例,探索"中国故事"如何实现国际化表达,达到小视频大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主流媒体承担着意识形态宣传、舆论引领及增强文化软实力等职责和使命。主流媒体只有顺应数字化、移动化的信息传播趋势,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才能增强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央视新闻新媒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矩阵和传播策略,通过打造“头条工程”、直播、微视频、原创海报、“主播说联播”、评论等多样态的新媒体作品,牢牢把握主流媒体在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发挥主流媒体文化传播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9.
赖晗  吴冬梅 《中国记者》2020,(1):115-117
微视频是一种新型的移动互联传播方式,打破了电视媒体对视频的垄断地位,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亦是当下主流的新闻传播方式。传统媒体把微视频作为转型发展重点,推动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牢牢占领新闻舆论工作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理念契合、过程嵌入和体系协同三个维度解析全媒体生态与红色文化传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通过调研发现,当前综合档案馆红色文化传播在资源基础、传播媒介、参与主体和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同全媒体生态要求尚有差距,最后提出未来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即借全息媒体助力红色文化资源多元叙事、借全程媒体助力红色文化传播介质多样、借全员媒体助力红色文化传播主体“翻转”、借全效媒体助力红色文化传播精准覆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文化消费主义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困境.传播主体对大众文化采取或坚决反对、或全盘接受的态度,导致红色文化的传播走向两个极端.红色文化的正向传播意义重大,传播主体要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红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不断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探讨主流媒体践行新的文化使命的意义、情境与路径。新闻是大众文化产品,同时又对文化建构具有重要反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践行新的文化使命是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实践的应有之义。为有效践行新的文化使命,主流媒体应精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传播体系与宏观情境。网络化数字传播体系导致主流媒体传统文化代理人身份式微;国内外社会变革明晰主流媒体文化使命践行的新面向,即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在具体践行路径层面,立足新背景,主流媒体应积极进行身份调适与实践探索,即从文化代理人转向以对话为核心的文化凝聚倡导者身份,并在新闻内容、数字资源以及国际传播三个方面推进新闻实践变革,以更好地践行新的文化使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琳 《视听》2021,(1):124-126
作为新兴的传播模式,时政微视频在政府和公众之间起到了沟通政治信息的桥梁作用.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以及人民日报三大主流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近年来针对重大题材的创作情况,并从主题设定、内容文本、形式表现这几方面入手分析,拟绘时政微视频的发展全景.  相似文献   

14.
刘承武 《传媒》2016,(18):33-35
文化报道是传统广电媒体实现传播主流文化、引领人文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媒体作用的重要载体形式.近年来,传统媒体在文化报道领域面临一些新变化、新要求.一是中央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播方式的快速更迭成了新的传播生态,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提升传播力不仅是媒体在新环境下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担负好媒体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传统主流媒体唯有通过不断创新自身传播话语、渠道、体系,将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延伸到各个终端,方能在全媒体时代实现传播力、影响力、引领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观察《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二十大融合报道,对主流媒体传播力提升路径及创新方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如何借助“四全媒体”传播出圈?本文对红色文化传播利用四全媒体赋能,推动红色文化传得更广,走得更远,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7.
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建设河南文化高地中的作用重大、意义非凡。因此,要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创新,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形式,丰富传播内容,促进新旧媒体融合,构建新型传播媒介生态。在新时代,河南要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红色文化传播系统,以此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构建河南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18.
夏颖 《新闻战线》2020,(2):115-118
作为互联网传播格局下的新型产物,时政微视频成为传统主流媒体积极转变话语形态、创新时政表达的重要载体。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在2019年先后推出多种类型、多样主题的系列微视频节目,适应融媒体传播环境进行节目策划,创新了叙事话语的表达形态,提升了政治主题的传播效度。  相似文献   

19.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是智能传播时代媒体变革和国家面向主流人群宣传主流文化的需要。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建设在智能传播时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在平台、渠道、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能够助力公信力建设,但社会信任度下降、媒体竞争加剧、技术带来的弊端等问题的出现,也对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建设形成挑战。新型主流媒体需要通过内容层面凸显专业性、渠道层面加速媒体融合、技术层面重塑媒体权威、制度层面强化监管等路径加强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安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在为淮河文化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困境和挑战。安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拓宽了淮河文化的传播渠道,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有利于淮河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但新型主流媒体碎片化传播,受众娱乐化消费理念,数字传播创新力度不足,人才资金匮乏等因素不利于淮河文化的传播。强化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建设、创新传播形式、加大投入、人才培养、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是淮河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光彩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