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文化的兴起使文创产品的文化符号价值愈发鲜明。本文通过网络调查,概括和分析10家公共图书馆代表性文创产品的符号建构方式,发现目前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更注重对产品背后内容、故事等内涵性符号的建构,但也存在外延性符号建构缺失、产品美感不足以及内容挖掘浅层等问题。这提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发展应注重符号建构的多元性、消费者的主体性和品牌的符号传播,从而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社会中,生产者以自我的立场为出发点,将广告作为工具来控制消费者,燃起他们购买本不需要的产品的欲望.广告符号暴力以一种温和的、不易被发现的形式存在,通过把物符号化,对物品进行等级、类别的划分来制造差异、等级、个性等社会分隔,人们以占有和消费物品来进入这个充满差异、等级的符号体系,获得自我与社会的认同.广告利用雄厚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等竭力推销商品,通过集体的推定来复制个体的欲望,使得个体心甘情愿地购买商品.真正使消费者沦陷的是广告中的关怀,它一再强调消费者无需作出改变,社会以慈母般的关怀来迁就个体,使消费者融入一整套技术和政治秩序,以此保持广告良好的约束秩序.  相似文献   

3.
袁建 《传媒》2018,(7):83-86
广告符号机制是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核心,该机制形成了以符号为基础的区隔性、超级意指性、象征性三个层次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中,广告符号机制呈现出主体多元性、内容生成的精准化与个性化、传播生命周期的短暂性等新特征,其运行的内在机制是大众消费仪式符号和小众亚文化符号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4.
运用原型理论打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增加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情感的、信任的、文化认同的多重内涵是符号经济下广告宣传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符号价值产生的前提是令商品成为承载意义的符号,并为其赋予一个唯一的、颇具社会属性的含蓄意指的所指,令“人”通过消费“物”的社会意义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同构”这一意义生产机制期望达到的目的正是如此.只不过“同构”必须借助大众传媒,才能在看似真实的“拟态环境”中,以“润物细无声”式的言说诡计,将在意识形态操控下的符号价值演绎得无比自然.  相似文献   

6.
季靖 《新闻界》2006,(4):82-83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由社会学家让·波得里亚(1996)首先提出,波得里亚认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所谓符号价值(波得里亚,1996),是指物或消费品在被作为一种符号进行消费时,是按照其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以及其他因素来计价的,而不是根据该物所包含的劳动价值来计价的。这就是同样的商品,品牌产品价格总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理由。符号消费(周晓虹,2005)就是一种主要消费商品符号价值的社会行为,它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失去直接联系的条件、消费者拥有选择的可能性以及生产者有了扩大生产、保护权益的需求三种情况下,品牌得以产生,其价值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降低消费风险、提高消费效率和提供附加价值。品牌可以看作是由识别符号系统、实体产品或服务和附加价值构成的消费交流的符号。通过品牌可以实现消费者与企业、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品牌还具有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功能。品牌意义的获得源于实体产品或服务的特征与内涵,在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和营销活动的认可中逐步积累。  相似文献   

8.
黄静 《新闻传播》2012,(7):78-79
在当今消费时代,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符号意义的构建、生成、消费,不但有表明的意指,更有深层次的隐含意义。针对广告对消费者意识形态的潜在作用机制,本文从罗兰.巴特的神话理论和阿尔都塞的主体构建理论对其进行探究,并提出一系列针对广告符号暴力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高巨华 《视听》2022,(4):58-60
国潮的崛起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老国货到新国货再到国潮,符号修辞渗透其中.老国货中的隐喻对应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含蓄、内敛、谦虚的特征,是文化的隐喻、文化精神的具象呈现.新国货时代,新国货品牌不再盲目模仿国外产品,开始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新道路.而国潮时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国潮存在文化认同和消费认同.国潮品牌联名创新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杨先顺  郝晟 《新闻界》2014,(2):45-50
消费社会背景下,品牌符号价值是理解奢侈品消费的最佳视角。本文认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体系由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心理价值、社会价值构成,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生产源于需求体系和社会交流体系两条路径的相互影响。奢侈品意义赋值过程可概括为:通过昂贵的价格和奢华的外观、广告中的明星和场景、时尚领导与秀场文化、商场服务与氛围等市场营销方式的互动构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理解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培育理性的消费态度,有助于引导社会的奢侈品消费循序渐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文创产品有别于其他类型商品的地方在于多数消费者是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他们在博物馆里买东西的行为更多属于偏感性需求的文化消费。本文通过对博物馆消费人群分类的研究,论证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引申出几种设计思路。结合这些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创意设计,才能抓住特定人群的感性需求,诱发他们的感性消费。本文通过众多博物馆的经典案例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创产品的感性设计表达,以期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3,(24):76-80
广告符号传播是发掘广告信息的内涵并进行编码解码的公共沟通活动。本文在文化语境的框架下,关注广告传播的文化认同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梳理,解析了广告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廓清了受众对广告符号传播的文化认同产生归属的路径。这项研究不仅有利于强化广告符号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公共沟通活动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社会中,物质极大丰富,消费不再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产品被赋予了独特的符号意义。本文研究了宣纸作为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产品,如何建构并排除其消费符号意义。希望通过本研究对文化企业对消费符号意义的建构提出一定的建议,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人们对物的消费不仅仅停留在其本身的使用价值上,而更追求对物以外的价值,即符号价值的消费。符号消费的行为带来的是对生活的享受,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变异”的产品。本文以抗战“雷剧”为例,结合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的内容,以及符号学的相关知识来对这种“变异”产品的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饱受争议的保健品送礼广告在一片"指责"声中,既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效益,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研究采用消费者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保健品送礼广告的符号与意义生产过程.研究发现,保健品送礼广告的传播,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下,通过广告商的意义输出与消费者的符号互动,繁衍出新的文化意义与符号价值,实现了一种"文化增殖",进而促进了"送礼送健康"的符号消费与"送礼就送保健品"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6.
IP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汇聚庞大的粉丝社群。探讨基于IP形成的社群中认同与消费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研究以阴阳师IP社群为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以及辅助的问卷调查,对阴阳师玩家的认同建构、消费行为进行考察。研究发现,首先,IP社群消费具有娱乐性、社交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其次,通过消费IP衍生作品和加入同人社区,玩家对IP的文化认同得以建构与强化;而在这种社群文化认同影响下,追求商品背后的文化意涵成为玩家重要的消费目的,玩家消费具有鲜明的符号性;最后,研究发现在IP社群中,符号消费与文化认同间存在互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者感知价值研究以理论模型构建为目标,借鉴感知价值相关理论观点,综合考虑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价值特征,提出了包含审美、质量、社会价值、品牌、情感等15个感知价值因子。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采集电商平台上的文创产品消费者评论数据作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法进行消费者感知问题研究。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结果表明,15个感知价值因子权重呈长尾分布状态,消费者最看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审美价值和质量价值,礼物属性是消费者的重要消费动机。基于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提出注重视觉美、格调美和意境美营造,加强品控管理,丰富礼品包装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存在偏重消费者喜好和追求利润而忽视消费者文化需求差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及其文化服务产品基本功能的深入分析,提出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教育的延伸,博物馆文创产品应该具有知识、文化、精神及能力内涵,评价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标准应强调满足公众的学习需求、引发公众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行为的产生,并可以从文创产品的可读性、可操作性、可探究性三方面开展研发设计。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中国恐龙展拼插模型”,以上述理念和思路进行开发设计,获得了市场和业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电视剧是我国电视剧的组成部分,但其产量和质量在电视剧市场使其不足以形成竞争优势,原因在于其生产机制和受众消费机制互不匹配。2015年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认可,其在符号生产和受众认同一致的完成度为少数民族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具体表现在:通过语言符号中细节的生产,实现受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文化归属感;非语言符号不再流于表层叙事,除了满足受众对少数民族生活的空间想象,还在深层意义进行挖掘,完成民族认同;通过话语符号的植入和主流表述完成了国家认同,为应对受众认同危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岑 《新闻传播》2012,(7):150-151
在后工业时代,广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层面向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入侵。广告作为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向消费主体传播或者表达有关商品客体讯息的符号系统。文章从符号学出发,试分析广告符号的意义,以明了消费社会中广告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