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西游文学文本以至百回本《西游记》中猪八戒之“妻”有三:裴海棠、卵二姐、高翠兰。这三个形象的设计分别植根于不同的文化渊源,具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情况下的艺术匠心。但一贯地都主要服务于猪八戒典型形象的塑造,即作为猪八戒欲望的对象,以成就猪八戒为世俗“好丈夫”、“好女婿”形象,尤其是帮助突出了猪八戒“有顽心,色情未泯”(第一百回)之为“色”所累者的本性。这一本性是八戒修行学佛最大障碍,却是他作为文学形象最根本的性格特点。至于从《西游记》两写猪八戒“倒踏门”的无所顾忌甚或以为得意,推断其《西游记》的作者不象是父为赘婿的吴承恩,虽不自本文始,但其作为《西游记》作者非吴承恩的内证,却是再作强调而决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2.
话说猪八戒偷吃西瓜,悟空在云端里看得真切,他有心教训八戒,就施计让八戒在路上一连摔了四个跟头,把八戒摔得鼻青脸肿。唐僧问八戒是怎么回事,八戒哼着说:“别提了,是我不该一个人吃了个大西瓜,这猴子一路上倒请我吃了四块西瓜皮。”悟空听到这里,笑着对八戒说:“你这个贪吃的懒猪,总算认错了。让我看,你这个毛病是永远也改不掉了。”猪八戒梗着脖子,哼着说:“就你猴头有德性,你凭啥说我猪八戒改不掉贪吃的毛病?”孙悟空斜视着猪八戒,说:“你敢和我打赌吗?”猪八戒冲着孙悟空说:有啥不敢?”孙悟空问:“你要是再贪吃怎么办?”猪八戒说:“我要…  相似文献   

3.
自从西天取经回来以后,猪八戒闲着没事,每天在天上吃着美味佳肴,也不干活,体重迅速增加。“喂,呆子,你再吃就变成美国大胖子了。”旁边的孙悟空担心地说。“哼,才不会呢!”八戒满不在乎地说。“那你去称一下体重吧!”孙悟空又说。猪八戒像大西瓜一样滚到磅秤前。“呼”八戒往秤上一坐,哇!八戒顿时惊呆了:2000斤。八戒心想:看样子我再吃下去,真的要变成美国大胖子了,要减肥才行!  相似文献   

4.
分西瓜     
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累又渴。唐僧说:“八戒,你去找个西瓜,解解渴吧。”猪八戒不情愿地接受了师傅的任务。不一会儿,猪八戒大汗淋漓地抱回一个大西瓜(?)孙悟空说:“咱们分着吃吧!把这个西瓜平均分  相似文献   

5.
猪八戒一行人取经回来后,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于是八戒每天大吃大喝,不是去肯德基,就是麦当劳,原本已经肥胖的猪八戒,这下变得更胖了。过了几天,悟空师兄传来消息说:“八戒,嫦娥想见你。”“真的吗?”八戒又高兴  相似文献   

6.
唐僧师徒四人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洛水河”。望着又深又急的河水,唐僧心惊胆寒,于是叫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人去寻找渔船渡河。两人沿河岸走了五六里路也没看见一只渔船,心里有点着急。忽然,河中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孙悟空仔细一看,见河中浮起一只硕大的神龟,便高兴地对八戒说:“你看神龟来背咱们过河了。”不一会儿,那只神龟游到猪八戒旁边说:“要背你们过河可以,但你们师弟必须先做一个游戏,谁胜了,我就先背谁过河。”孙悟空问八戒:“八戒,怎么样?”猪八戒说:“哼!不就是做游戏吗,这还不会。”“大圣,我背上有一个三阶幻方,你们先数一数有几个…  相似文献   

7.
刘阵红 《新疆教育》2012,(23):186-186
法律是以法律思维为基本取向的、带有大众化意向的以法律理论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法律思维既要保持其独立的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与大众意识相关联。关涉到法律教育,要形成三种层次的法律人:首先,具备精深法律理论的学者;其次,具备专门法律思维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最后,具备法律思维的大众化意向的法律中间人。  相似文献   

8.
“疑”是思维的开端 ,是创造的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应有目的地通过“创疑引趣、设疑导学、查疑求异、引疑拓思” ,促使学生存疑、质疑 ,启迪学生思维 ,促进主动学习。创疑引趣。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挥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如果用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来设计教学情境 ,能激发起学生解疑的兴趣。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 ,教师可利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来引出课题。即有一天 ,天气非常炎热 ,孙悟空叫猪八戒找西瓜来解渴。一会儿 ,猪八戒抱来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 :“为了公平一些 ,每人吃1/4。”八戒一听瞪大了…  相似文献   

9.
取经后记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三藏取经归来,决定分道扬镳,闯荡江湖。沙僧为了保护师父,就跟着师父一起往前走。猪八戒来到山下,刚想躺下睡一觉,前面就来了一伙人。那个手持大刀的“头儿”见了八戒,惊喜地说:“不是说山上的动物都被吃光了吗?瞧,这家伙真肥,煮熟了味道一定很鲜美。”说着,吩咐手下人用绳子把八戒绑了。由于绳子太紧,八戒怎么也挣脱不了,就哭爹喊娘地求饶。谁知,那人不吃这一套,八戒气愤极了,只得对着天喊:“猴哥,快来救我呀!猴哥……”这边,孙悟空回到了盼望已久的花果山。“咳咳咳,好难闻!”孙悟空手搭凉棚,定睛一看,以前那清澈…  相似文献   

10.
新西游记     
NO.1 悟空因违逆唐僧的意志,三打那变化多端的白骨精,被贬回花果山。几个月后猪八戒突然来访,进门就哭。悟空问:“队伍到哪里了?”八戒答:“山西。”悟空又问:“可是又遇到哪路妖怪?”八戒答:“没有。”  相似文献   

11.
猪八戒跟着唐僧从西天取得真经回来。一路上,猴哥斩妖除魔,筋斗云帮了很多的忙。因此,猪八戒非常羡慕猴哥的筋斗云,便央求猴哥,教他筋斗云功。猴哥笑着说:“老弟,你这么胖怎么能学习筋斗云呢?”猪八戒知道,猴头这么说,是要他减肥,便早早告辞猴哥,独自一人去找减肥秘方。猪八戒来到全国最有实力的图书城,找了五天五夜,却没找出一点线索。没办法,猪八戒只好失望地回去了。在回家的旅途中,猪八戒碰到太上老君正在悠闲地做着操。太上老君瞧见猪八戒愁眉苦脸地走来,便问:“八戒,怎么一脸沮丧的表情?”猪八戒说:“我想学筋斗…  相似文献   

12.
话说猪八戒哼着小曲大大摆地走进一片树林。突然,一只狐狸从树林里钻了出来,对八戒做了个鬼脸:“我能算出你的年龄和出生月份。”八戒惊奇地问:“你能算出我多少岁?几月生?”狐狸说:“请把你自己的年龄乘以2,加上5,然后乘以50,再加上你的出生月份,再减去250,最后把得数告诉我。”猪八戒趴在地上算了半天,最后说:“得3001。”狐狸立刻回答:“你今年30岁,1月生。对不对?”“神啦!”八戒从心里佩服狐狸。“你太了不起啦!”八戒抱着狐狸亲了一下。“了不起,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给我弄顿饭吃,要有酒有肉啊!”狐狸得意地说。不一会儿,八戒不知…  相似文献   

13.
提起《四游记》中的猪八戒,很多人总是把他自私自利、见利忠义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笔者的一次化学课上,我无意中学生“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中,你最喜欢谁”的时候,竟然高达75%的学生选择了猪八戒,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是明朝中后期崛起的世俗欲望在小说作品中的反映。猪八戒身上贪食贪色等性格特点就是明代世俗人性的一种折射。正是基于此,猪八戒的形象被广为接受。论文将从这一方面来探析猪八戒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法律人,而法律人的核心要素是具备法律思维。法律思维即法律人采用专业方式所进行的判断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课堂教学应当以培养法律思维为重心,增加实习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法律思维的培养,应当重视司法文书写作。与此相适应,应当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方式,对司法文书和模拟审判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趣味数学课上.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猪八戒把采来的水蜜桃摆成一个正方形(如图1)。临走的时候,对悟空说:“我摆的这个方阵,每边都有5个桃子,少了可不成。”等八戒回来,却发现自己摆的方阵发生了变化(如图2)。见八戒疑心,悟空便说:“你数一数,每边是不是5个。”八戒一数,每边仍然是5个桃子.于是便打消了疑心。  相似文献   

17.
猪八戒的儿子小八戒在日本留学,一天,他到铁臂阿童木家做客。阿童木见到小八戒非常高兴,马上吩咐机器人丁丁端茶倒水……“丁丁什么都会做吗?”小八戒见了好奇地问。“那当然,丁丁是智能机器人,只要吩咐他,他接到指令后就会努力去完成。”阿童木刚说完,只见丁丁走过来说道:“阿童木,  相似文献   

18.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很是辛苦。一天,八戒对唐僧说:“徒儿去找些果子回来充饥。”不久,八戒找来一些桃子包在包袱里急忙往回走。猪八戒走了一会儿,忽然听见呜呜的哭声,他往前急走了几步,发现一个老大娘带着两个小女孩蹲在路旁哭泣。猪八戒问:“老大娘,你们为啥哭得这么伤心呀?”老大娘哭诉道:“今年咱们这里遭受了特大的水灾,房子和粮食都被洪水冲走了,我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猪八戒一听忙说:“老大娘,别哭了,我这里有一大包桃子,送给你们吃吧。”猪八戒说完,就把包袱打开,先赠给老大娘一半又一个;把其余的一半又一个赠给第一个小…  相似文献   

19.
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逻辑”是法律适用的逻辑,法律逻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法律推理。不过,它关心的主要不是法律推理的形式结构,也绝不是普通逻辑在法学领域的简单应用,而是法律推理的构建活动,即它的前提如何建立的问题,涉及的实际上是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亚勇 《新疆教育》2012,(23):174-174
法律推理是处于法律思维核心的法律认识论范畴。它所反映和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比其他推理更需要通过辩论、证明,以达到弄清事实真相、做出公正判决的目的。法律推理具有思维与实践相统一的辨证特点,它是主体在法律实践中从已知的前提材料合乎逻辑的推想和论证新法律结论的思维活动,是主体在法律实践中所进行的具有实践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