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刘行芳  陈娟 《当代传播》2013,(2):109-110
优秀电影既要创造价值,也要接受市场对其价值的检验;如果一部电影的价值无法传达给观众,或者不为观众认可和接受,那就成了创作者的自娱自乐或者孤芳自赏。因此,除了作品价值必须符合创作目标外,还要充分尊重传播规律,选择合适的传播手段,进行有效的市场运作,让观众理解并接受作品的价值,以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精心保存下来的早期纪录电影与国民革命影像档案,为后人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它们不仅真切生动地记录了当年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战争之实况,而且也记载了一些革命先驱者的活动和贡献。同时,它们也体现了以黎民伟为代表的一些早期进步电影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创作成绩不仅为纪录电影的拍摄制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而且也初步形成和奠定了中国纪录电影创作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后来一方面在国统区纪录电影的创作拍摄中延续演变,另一方面也在解放区纪录电影的创作拍摄中延续拓展。  相似文献   

4.
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就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形成的新的影像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旨在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对新媒体影像进行分类,并对这种新的电影表现形式进行美学价值探讨,从而促进新媒体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祁彦淞 《今传媒》2023,(2):83-86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迈入了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话语、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载体,在创作过程中所构建的英雄形象也日趋多元。本文基于对部分代表性主旋律电影的分析,认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主要运用隐喻和符号表征来将主流价值观注入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同时也将社会伦理价值观和人的情感注入主流价值观的表达中,使得英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不仅拉近了主旋律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成功实现了国家话语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6.
刘慧 《东南传播》2022,(3):74-78
当代以来,黄梅戏版、京剧版和粤剧版《白蛇传》相继被搬上大荧幕,同一题材不断推陈出新,展示出经典民间传说的永恒魅力。这三部戏曲电影通过异类视角,对人性进行深入思考:白素贞由蛇妖经“女华佗”变为人间贤妻,许仙由懦弱动摇的负心汉变为痴情刚烈的书生。黄梅戏版《白蛇传》侧重于人妖之恋的虚幻、京剧版《白蛇传》的着眼点是对残酷压迫的反抗,粤剧版《白蛇传·情》则是对尘世凡人悲婉凄绝爱情的歌咏。三部戏曲电影对“白蛇传说”的重塑,既继承传统,又有一定创新。这些不同的演绎,既是不同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综合反映,也折射出当代戏曲电影各时期美学追求、再现机制和文化认同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创作比较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同时在很多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影片中融入了丰富的佛教元素.本文将这种佛教元素分为显性存在和隐性存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探讨影片借助这些佛教元素在价值伦理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点.希望能为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格局、价值建构,特别是与好莱坞电影的话语争夺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琬璐 《视听》2021,(3):110-111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机械复制时代的产物与现代艺术的烙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法国的新浪潮是西方现代电影的肇始.基于法国新浪潮电影中对现代性的理解与表达、对新的电影观念的革新,电影作者论诞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西方电影的现代性回归,这在特吕弗《四百击》《最后一班地铁》《阿黛尔雨果的故...  相似文献   

9.
电影批评的价值问题是电影批评学所要探讨的基本理论问题。然而,当下对电影批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对学院批评、媒体批评和网络批评的价值认定及其存在的合法性。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价电影批评的启示价值、学术价值、宣传价值、自我表达与交流价值,是文章主要的探讨点。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语境下的数字化表达从多个维度解构传统伦理价值:草根传播使传统精英和权威主义遭受危机;对技术的迷信使人们陷入"数字化生存"怪圈;碎片化传播使集体主义价值和整体性原则被消解。全媒体发展的价值原点和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当前,全媒体重塑主流价值观可通过三种路向:通过全媒体执政和微政府打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主流价值的核心;通过提升全媒体尤其是草根媒体的文化自觉,完成多元文化正面价值的交融与化合;通过儒家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转换,实现传统伦理价值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可 《东南传播》2022,(3):66-69
进入新时代,扶贫主旋律电影成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类型扩展的一种形式,它以农村扶贫故事为题材,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扶贫精神和主流文化价值理念,开拓了主旋律叙事的新领域。在国家文艺政策的指导下,该类电影首先将视角投向当下社会性热点议题;内涵积极贯彻主流文化价值理念;人物形象也力图表现“真善美”。书写扶贫故事,推动主流文化价值的传播,是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2.
波德维尔电影理论的知识论前提主要包含以实证为基础的理性的经验主义思维、去阐释化的知识范围和纯粹的认知方式三个方面,这为我们反思现代电影理论的联想式思维、本质主义和相对主义提供了理论维度。但是,由于缺少本体论的支撑,波德维尔不仅使自身的理论建构沦入碎片化与犬儒化的境地,而且也削弱了他对现代电影理论批判的力度。波德维尔电影理论和现代电影理论都缺少对电影本体的承诺。反思波德维尔电影理论的知识论前提,是为了提倡电影价值本体的建构,以澄明"理论何为"的问题,试图为平衡波德维尔电影理论和现代电影理论提供一种统一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贾磊磊 《现代传播》2022,(7):95-101
电影通过叙事的方式让公众记住国家的历史,并且将这种历史转化为人们的一种集体记忆。集体记忆实际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情感指向,它更多的是属于伦理与心理范畴。集体记忆是点燃民族历史的“灵魂蜡烛”。再现性电影是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电影是建构国家历史集体记忆的“历史印章”,同时也是留存民族国家历史痛感记忆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电影《亲爱的》以湖北两个失子家庭为原型,以现实主义为叙事模式,讲述了田文军/鲁晓娟和韩德忠/樊芸寻子的痛苦往事,以及在这艰难处境中的心路历程。电影以线性与逻辑作为叙事结构,线性表现为单线性与复线性相融合,逻辑表现为以物质现实的因果关系作为事理逻辑。这种叙事结构实现了人物身份在不同情境中的转换,使其心理状态陷入潜在的伦理冲突。人物情感在伦理冲突中的艰难调适,正是编剧所着力刻画的核心,主要表现为血缘伦理与自然伦理之间复杂的平衡关系。这使电影文本深具艺术审美和现实张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中国电影生产日益多元化不断创造票房纪录,然而对文化产品的价值判断是多重的,同时也是多维度的。从女性主义视角与现代性思考得出,应该警惕的是不能盲目地以一种商业化的成功去摆脱西方电影商业化的侵蚀,更不能陷入一种盲目的、自恋的、异化的现代性情境迷思。否则中国可以在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推动下迎来电影产业的"小时代",但很难形成可以持续发展壮大的产业模式,也很难真正在全球电影市场获得应有的一席之地,迎来中国电影的大时代。  相似文献   

16.
17.
互动电影作为后电影的典型代表,表明了媒介融合的新兴形态,尤其是电子游戏在叙事进程和互动机理的介入,致使它活跃在新媒体语境中,因此必须要对互动电影进行一个整体且系统化的考量。本文首先以媒介考古学的方法探寻早期电影的互动理念,认定光学装置的交互及屏幕的触碰与突破是为电影互动之本,其后具体考察了电影与电子游戏如何表现互动及影游融合的基底,最终指出数据库是保证互动电影的逻辑规范,它利用模块化和反馈的特性使得影像得以分解组合,这种异常的影像同时导致意象的增殖,互动由此延伸。  相似文献   

18.
19.
朱敏  钟骥 《档案管理》2021,(6):84-85
电影艺术档案,是电影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电影艺术档案的价值与保护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电影艺术档案的价值和保护策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内容的分析和探讨,结合笔者在电影艺术档案相关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策略与科研建议,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电影观众审美的质性研究较多,而有关中国电影观众审美的量化研究阙如。本研究立足于中国观众的电影消费需求,探讨了北美电影感知价值与观众忠诚的关系。在研究模型设计上以观众忠诚为自变量,以电影感知价值为因变量,以观众满意度为中介变量,辅以人口学变量相关要素为控制变量。通过SPSS软件对643份调研数据分析,发现自变量、因变量及中介变量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影响,且观众满意度在北美电影感知价值与观众忠诚这一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果作用。针对北美电影在华市场的“遇冷”现状,本研究基于实证分析提出注重电影感知价值、扩大观众满意度的产业驱动效应、尊重观众文化个性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