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点染”是唐宋词创作中常见的技法之一。点与染之间的关系在词人笔下灵活多变,包括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少染多,染少点多,开头一点、通篇皆染、篇末一点以及点染穿插交织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时风靡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娱乐至上"精神。不可否认,"娱乐至上"精神根植于消费文化的土壤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艺术向商业社会和大众审美趣味的谄媚和盲从。但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唐宋词"娱乐至上"的精神也凸显了宋人对文艺本质特征的重新认识和再发掘,同时,宋人对曲子词娱乐功能的重视,又体现出个人主体价值的提升和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唐宋词中有大量抒写愁情的词作,这既与那个时代词人的气质有关,也与词的体式和传统有关。伤春悲秋、离别相思、忧国伤世是唐宋愁情词的三大主题。这些词作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仍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共鸣效应外,还主要在于它独具的艺术魅力和人生意蕴。  相似文献   

4.
李华 《语文知识》2003,(5):10-11
唐宋词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许多名篇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而这些词中反复出现的某一个意象,也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凭栏”词就是站在高楼上倚栏远望时所写的词。下面对唐宋词中出现的“凭栏”词粗略归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唐宋词中出现了大量的言愁词,主要表现为几种形式:表现男女恋情的相思词;倦旅思归的思乡词;表现壮志难酬、抒发身世感慨的词;伤春悲秋、叹老惜时的闲愁词。言愁词的产生与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肯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唐宋爱情词是我国爱情诗歌的渊薮,其艺术魅力历久不衰,秘诀在哪里?本文从爱情是包含道德、美感、生物等多种要素的复杂感情入手,运用多学科知识,找出这种情感的特质,分析它在唐宋词中的具体表现,从情感内涵上揭示其潜在的激动人心的力量,并综观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者陆正兰在其著作《歌词学》中提出“歌必有呼应”的观点,认为“呼应”是歌词的最基本的结构原则,是其与诗的重要区别所在。那么作为古代歌词的唐宋词是否亦如陆正兰所说?值得关注。本文选取大量唐宋词,分析发现唐宋词确存在呼应结构,主要结构形式有:问答式呼应、排列式呼应、“兴”式呼应、比较式呼应。又有歌词与音乐的呼应,主要体现在音乐呼唤歌词、歌词呼唤音乐两方面。由于:词诞生于歌筵舞席的场所;词乐问的相互需要;词乃为歌唱而作;因而:歌词呼应结构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以悲为美,在唐宋时代,曾为一时审美风尚。因而,词体亦呈现出一种悲情美。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尝云:“后人之感,感于文不若感于诗,感于诗不若感于词。”原因之一,即在于词之“情长”、“味永”、“其为言也哀与思”、“其感人也深与婉”。在相当程度上,词情词境确以伤极、痛极为尚,以悲为美。李清照评南唐君臣词作“亡国之音哀与思”,即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渔家傲)之作,亦不免“苍凉悲壮,慷慨生哀”。的确,词在它诞生的时候,悲情就伴之而生,成为它抒情的一种特殊基调。中晚唐时,诗人对词染指渐多。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写游子的愁思,《忆秦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了唐宋词文化学研究的一些问题,先对引进文学研究的文化含义进行了界定,接着对唐宋词与唐宋歌妓文化的关系结合学者们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手写传播是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学传播方式,即使进入印刷时代后,人们和书籍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手写传播还是与印刷传播一起并行不废,每一部手写稿都具有独特性,特别是名人的手写,更具有文物和收藏价值。唐宋词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手写传播一直是其最重要的传播方式。这些手写作品具有保存原作、校勘异同、辑佚补遗和观赏书艺等多方面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出版的《唐宋词简释》是词学大师唐圭璋词学阐释学和鉴赏学的经典著作。唐圭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任教中央大学,教授词选等课程,以朱祖谋所编《宋词三百首》重编本为讲释之资,对其中词作随课讲授,撰有释词讲义文稿,文稿当时虽未刊行出版,但不少释文已在一些报刊中发表。对于报刊中的这些词作释文,1981年版的《唐宋词简释》多数虽已收录,但仍有不少释文遗收、失收,因此文章对这些词作释文加以辑录。冀以一定程度上还原《唐宋词简释》当年讲词、释词时的原貌。  相似文献   

12.
词依恃着缘情的特性而兴盛 ,但在言志观念的作用下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陶冶性情、发抒怀抱的工具 ,与诗文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3.
帝王或朝廷往往以命人应制的方式直接推动词的创作。唐宋应制词长盛不衰的原因首在于帝王需要娱乐,其次是颂升平、美风俗的政治导向。早期应制词表现出由诗向词演进的轨迹,对词体的正式确立有特殊意义。唐五代应制词较为集中地描写宫廷生活以及塑造宫廷女性形象,对词的香艳本色特征具有凝定作用;徽宗朝为主体的北宋应制词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在词风上主要向俗与谑的方向发展;孝宗朝为主体的南宋应制词,仍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在词风上显现出雅俗共赏、避俗趋雅的追求。这一特殊的词体与宫廷文化环境息息相关,随之而变。富艳精工是历朝应制词人的艺术追求。应制词在具体技法上显得单调程式化。  相似文献   

14.
黄红日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3):27-29,82
词的发展,经历了由民间词向文人士大夫词,由佳人青春空老感慨的艳情词向士人夫人生苦短之感的闲情词的明显演化轨迹。重点探讨闲情,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而细论闲情与艳情,闲情与隐逸之情等的区别,以明闲情之真义,分析闲情的形成条件:代言向自言的转化,创作者的富贵闲人身份,与具体情事的分离,并以冯延巳,晏殊为例,比较他不情抒写的具体内容,揭示了闲情这内涵在于文人的忧生之嗟与千古寂寞之心。  相似文献   

15.
从敦煌曲子词到宋代文人词,联章组词逐渐走向成熟。唐宋联章组词的形式主要有鼓子词、转踏、普通联章、大曲、法曲等。其结构主要可分为呼应式、串珠式、叙事式、并列式以及和声联章式。初步分析了联章组词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宋是中国古代家训发展繁荣时期,唐宋"诱导型"的文化垄断,家训自身的理论化、系统化,印刷术的发展三者促进了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发展;家训文化的源起,社会阶层的半开放式流动,平民化宗法制度的兴盛促成了唐宋家训由下而上的完善,并最终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7.
同年会即指隋唐以来同榜及第者的聚会活动,包括朝廷在发榜后组织的由全体新及第者参加的庆祝活动及各种私人聚会。由于进士科乃科举时代最重要的科目,同年会主要指同榜进士间的聚会。同年会既是新科进士建立交往关系的开始,也是他们日后加强交往、增进友情的主要平台,因而是古代士流社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浅论唐宋时期的商业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但在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过剩的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地区性的商人集团、繁荣的城市经济,区域贸易与对外贸易也十分发达,这必然在商业立法中有所反映。本文对唐宋时期的商业立法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从中吸收经验教训,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19.
两宋山水画艺术成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绘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高峰时期,人物、山水、花鸟画确立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建构了独特的绘画符号,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