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琳郁 《东南传播》2021,(9):136-138
甜宠剧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电视剧类型,特点在于甜而不虐,内容轻松愉快.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观照甜宠剧流行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甜宠剧弥补了观众童年时期亲密关系的缺失;2.甜宠剧表现了当前观众对男女社会性别的期待;3.观看甜宠剧成为当下青年群体拒斥现实矛盾,宣泄焦虑的重要方式.同时,甜宠剧的流行不可避免地对社会生活产生一些影响.一方面,甜宠剧是对传统青春偶像剧的一种革新与超越,另一方面甜宠剧的流行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譬如提高观众对于爱情的心理预期、造成新一轮的情感和物质焦虑等.  相似文献   

2.
"吃播",作为一种近两年流行的网络直播形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逐渐兴起。其表现形式主要是运用身体来作为个体符号,在网络上进行自我呈现和自我表达。本文从居伊·德波的景观理论分析,聚焦当下"吃播"热背后,个体的身体被吞入媒介景观当中,成为我们所观看的媒介景观的背后,带来的这种新的媒介身体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呼麦”的概念提出、重申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下,我国呼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一定成果,但始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研究视角下,通过对七位呼麦文化传承人及相关从业者的典型代表进行深度访谈,发现“中国呼麦”的媒介表征存在不平衡分离与聚焦能力弱的局限性;其文化权力受到文化本身、消费者、大众媒介、文化市场主体四方影响而逐步瓦解;文化权力失衡下新一代传承者的文化性与商业性的选择倾向日益分化。最后通过对全文理论论述的整体提炼与深化,探讨“中国呼麦”后续研究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对于电视剧的喜好日益多样化,近年来出现了"外剧热"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外剧热"产生原因的分析,阐述了"外剧热"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尤达 《编辑之友》2020,(9):62-68
互联网时代的网播剧回流现象频频发生,其与传统电视时代的电视剧霸屏现象形式极为相似。根据布尔迪厄媒介场域理论观察分析,媒介场域的变化及场域内行动者、惯习和资本争夺的转变造成了两者本质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长尾剧"现象是媒介场域改变过程中一系列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分析其在新旧媒介场域内的诸多变化,有助于深入思考该场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伟迪 《新闻世界》2011,(6):232-233
近年来,东北二人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先是一系列有关乡村生活题材的电视剧火爆荧屏,然后与电视剧同名的"刘老根大舞台"闪亮登场,人们蜂拥而至。本文旨在运用景观社会的文化理论对刘老根大舞台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信息社会中的网络、电视、电影和出版业等大众媒介在当今世界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法国著名思想家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论,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直接存在的一切都是表象。大众媒介承担大众媒介展现的工具,在一个景观的构建世界中,大众媒体的发展变化对的社会景观的塑造有何意义,本身如何与他物共存于景观之中是笔者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9.
赵华  方静 《东南传播》2022,(4):130-132
近年来,以《安家》《都挺好》《小别离》《小敏家》等为代表的都市题材剧叙述了普通人的群像生活,引发社会话题,有的甚至成为现象级“出圈”作品。本文以社会认同理论为研究视角,回答都市题材剧“出圈”的宏观和微观原因。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微观层面上,普通大众由于对自我身份的心理认同,产生新的媒介期待;而宏观层面的群体生活差距以及网络话语权的重心下移使都市类的题材剧更受欢迎。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对影视媒介的现代转型进行一些思考,为理解都市剧“出圈”等网络现象提供了一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生活视觉化的趋势下,消费行为成为一种日常表演。本文采用观察法、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记录部分Z世代青年的日常消费状况与消费情感心理。研究表明媒介为提供青年群体展示消费的场域,资本以不在场的形式提供消费的物品,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Z世代青年群体在消费认知、心理、行动上的变化都受控于资本媒介景观的构建。青年群体作为消费的主力军影响着未来市场的消费转向,本文从资本、媒介与日常生活中的媒介景观角度来探讨Z世代的情感消费以审视媒介景观对青年群体消费生活中的剥削和异化。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方式朝后现代的转变,媒介为大众制造了新的媒介景观,全民狂欢的盛宴来临,现代人已经感染了一种叫流行性物欲症的病毒,广告在这场活动中首当其冲。本文主要论述广告媒介与消费社会的关系,并运用大众文化批判视角对后现代的广告及消费行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马宣 《新闻传播》2022,(3):23-24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网络化”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每个个体都极力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自我呈现的价值。微信作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之一,成为人们在线上交流的主要选择对象。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是主体自我表达的一种表演形式,本文将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解释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13.
孙伟 《东南传播》2012,(11):105-106
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景观越来越日常的社会里。日常生活变的景观化之后,本来负责为大众制造景观的电视媒体只能在日常的景观化基础上更加的景观化,想要在景观中获得一席之地,电视所要做的只能是在景观之上更上一层,为大众展示奇观。本文就在景观社会的概念下对电视奇观之一的真人秀做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4.
侯姗姗 《东南传播》2011,(1):129-131
媒介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受众生活在一个众多媒体或精心或无意结构的景观社会里。《人民日报》作为中央级机关报,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国家主导意识形态,以其主流媒介的姿态构建了政治社会景观。本文选取2008年3月15日至5月13日《人民日报》对拉萨"3.14"暴力事件的393篇新闻报道为样本,分析其媒介议程,从中可以窥见由民族问题与突发事件两大特点相结合的新闻报道结构的独特景观。从而也体现了一些重要的编辑思想。新闻报道结构的框架隐射事件归因。对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外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积极向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赢得了话语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万浩 《新闻知识》2012,(7):87-88
从1992年丹尼斯·戴扬和伊莱休·卡茨提出"媒介事件"的概念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它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具有非常规性、高关注性等特征。"加冕"、"征服"、"竞赛"三种叙述形式,电视媒介独有的传播特性及其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使这种"历史的现场直播"得到受众及社会各个领域"节日性"的瞩目,对社会产生了景观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揭衍琼 《东南传播》2022,(10):132-135
2019年,东南卫视推出一档记录公安民警工作生活的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您好,110》,至今已制作播出第三季。拍摄地遍及福建九个设区市,涵盖全警种。节目以基层民警为人物核心,通过原生态的记录,补足警务类纪实节目的稀缺。将警务工作与社情民生通过屏幕进行再现,为提升警民关系认知做出有益尝试。本文尝试以媒介景观建构理论来诠释纪录片拍摄理念,从场景、人物与认知三方面剖析节目在其中呈现出的图景。并充分利用传统电视媒体、B站等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平台进行矩阵式传播,依托多平台,由中心至多元进行二次传播,以助推媒介景观的流通。  相似文献   

17.
时代报告剧《功勋》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单元剧的叙事结构与鲜明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契合了我国当前影视剧创作的新方向,提供了影视剧未来发展的一种新视角。本文管中窥豹,通过对《功勋》的个案研究,探讨新时代"单元剧"在叙事手法方面的创新路径及时代精神的表达,以期为我国影视剧在融媒体大潮中的发展提供借鉴,尤其是在全球疫情的现实语境下,为恢复影视行业生产,打破"影视寒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郝烨 《传媒》2015,(22):75-77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标志着高聚合性、高黏性的信息生产方式正在流行起来.越来越多拥有较强生命力的互联网产品的产生标志着Web2.0时代的来临.社交媒体既是网络舆论生成的主要载体,同时也肩负着网民在网络社会中进行自身角色重构的任务,个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重新塑造个人形象成为这一时期拟剧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以韩国文化为代表的韩国式的社会生活方式席卷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轮一流行风潮。作为“韩流”推手的大众传播媒介,在此过程中通过物的符号意义和文化的载体身份,将消费主义文化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其运作对“韩流”现象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人视野的转变。传播内容的消费性倾向以及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戈小燕 《视听纵横》2007,(6):104-106
这些年来历史剧、传奇剧、涉案剧、亲情剧等都先后在电视荧屏上掀起过收视热潮,然后又逐渐降温,淡出荧屏。也就是说,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类型的电视剧引领收视风潮。根据CSM提供的数据,杭州地区今年创造收视奇迹的电视剧类型,要算是“苦情剧”了。如果说前些年的《哑巴新娘》使人们对苦情剧开始关注,去年的《春天后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