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孩子是突然变成大人的,还是随着时间慢慢成长为大人的呢?今年过年回家,明显感觉自己的心境发生了一些变化. 儿时,总是倒数着过年的日子,去超市买各种各样的鞭炮烟花,和哥哥妹妹们一起在院子里放烟花,大年初一早早便起床,兴高采烈地穿上新衣服,跟着爸爸妈妈去亲戚朋友家里"收红包"……那时候,过年是我们一群孩子的狂欢.  相似文献   

2.
这个城市里有很多梦想,“先在城里站住脚,再把爹妈接过来享福”,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于是,在许多“高尚社区”的耀眼门庭里面,住着光鲜的男女主人,和他们刚刚从小城镇、大农村出来的羞涩的爹妈。  相似文献   

3.
三月里的一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这是赵墩镇的5名孤儿一个特殊而又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认抚他们的“党员妈妈”们专程从城里来看望他们了。孩子们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4.
城里的房子靠买,农村的房子都是自家盖。  相似文献   

5.
观点集萃     
民工需要的不是“善待”而是“平等对待”农民工需要城市“善待”,本就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如果法律平等地保护着他们的利益,给了他们有力的法律支点,他们根本不必被动地等着别人的善待,而是像城市里其他群体一样,自己主动、自力地善待自己。随着城市文明的进步和许多城市对农民工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一天下午,鲁艺的学生到城里开大会.散会以后,鲁艺的队伍走出城门,爬上校舍所在的半山坡.莫耶和几个同学站在窑洞前的土坪上,远望着一队队抗大的同学从城里走出来,他们的歌声和口号声清晰可闻.这时,她感到自己身上的血流加快了,胸中涌起了潮水.来自朝鲜的音乐系同学郑律成,站在她的身边,看出了她的心情极不平静,就对她说:"给我写个歌词吧!"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天,找们在无锡县洛社镇采访农民夜生活的情况,镇文化中心的同志如数家珍地介绍了镇上一系列足以与城市媲美的文化娱乐设施,介绍了富裕起来的农民在精神生活上新的追求。末了,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镇上有不少居民买了钢琴,村子里买钢琴的农户也有好多家。钢琴进农家,真是新鲜事!农民夜生活的报道,要是突出这一内容,必然大为增色。于是,我们抓住这一点提出问题:农民是怎样想到买钢琴的?目前他们弹琴的水平如何?会弹哪些曲子?有没有请专人指导?……遗憾的是,介绍情况的同志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清楚,他也是从下面听来的。我们提出:最好能找几个买钢琴的农户,上门去采访一下。他答应立即同下面通电话。  相似文献   

8.
夏天暑热难耐。进城打工的农民为图个凉快晚上干脆在马路边大树下睡觉,媒体受不了啦,指责他们破坏了城市的“明形象”,于是“有闻必录”。民工们伸着大脚丫子在马路边酣睡的“丑态”出现在城市的“晚间新闻”节目里。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寿光市侯镇黄庄村的黄荣名,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连续五届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上,凭着自己培育的荣名牌葡萄和过硬的栽培技术,出尽了风头,成了响当当的名人和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坐在黄老面积不大却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办公室里,黄老一边向我们散发印有商标(商标上有自己肖像)的名片,一边侃侃而谈:我这荣名牌葡萄是一个系列,从1号到5号,都是当年育苗,当年定植,当年丰产。人家来买我的苗木,我都要和他们签订包销合同。头一年要是一亩地纯收入达不到3000元,苗子一分钱不要!黄老边说,边给我们看资料柜里一排装订得整整齐齐的档…  相似文献   

10.
刘云 《今传媒》2007,(6):40-40
如今,报纸上、杂志上、书籍上、电视上、网络上,到处充满着策划.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策划. 去商场买一件衣服,你的头脑里会闪现电视里的广告画面,使你潇洒地花掉手中的金钱,这是商人的策划;随手翻看一本杂志,你会看到五花八门的栏目,这是文人的策划;看一个电视节目,你会看到煽情的电视剧、夸张的娱乐、荒唐的炒作等等,这就是媒体的策划.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兴起,是人类文明的巨大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何一民著的《中国城市史纲》说,在20世纪初,世界上只有1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到今天90年代,城市人口已经达到42%,即世界上现在已有21亿人口住在城市里,估计到21世纪,全世界人口将有60%住在城里。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文化之光.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如何借助电视平台和新媒体传播渠道使博物馆里的文物重焕新生,在观众眼中"活"起来?如何让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融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联动,让博物馆类的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议题...  相似文献   

13.
灾难新闻照片里的"身体恐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吃惊于一张新闻图片 2006年4月11日,我与平常一样,到暨南大学校园里唯一的报亭买报纸。当毫无准备的眼光落在《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的头版时,猝不及防地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14.
上海解放前夕,有这样一批人为刺破黑云的笼罩,迎接灿烂的曙光,隐秘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的名字叫中共上海地下"警委",其全名是"中共上海警察工作委员会",长期隐蔽在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内部的共产党员,隶属于中共地下党情报组织.他们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协助军管会顺利地接管了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用生命与热血迎来上海解放的黎明曙光.  相似文献   

15.
"情书"     
三十年前,一幢公寓楼的三楼新搬来了一户人家:大卫是这户人家的独生子,高中刚毕业,说是将要报考医学院.大卫好像是一个书迷,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附近一家小型图书馆里.图书馆里有一个名叫莉莉的女管理员,年轻漂亮,说话柔柔的,脸上的表情常是笑眯眯的.小伙子们都喜欢她.如果他们有找不到的书,总会请她帮忙,她也会乐意地停下手头的工作,为他们服务.她是一个很敬业的人.  相似文献   

16.
被评为1980年全国受表扬的好新闻《荷泽农村又响起了货郎鼓》的作者,在谈到自己采访的体会时说,这条新闻"开始是从一根缝衣针发现的".那年四、五月间,他听到领导同志议论:现在农村社员买一根针,要跑十几里路到城里,原因是农村的货郎担被当作"尾巴"批掉了.他从"买针难"这话中,马上捕捉到了"一根针也要方便群众"的活思想,并装在心里,记在本子上.过了四个月,农村进一步落实三中全会的政策,果然又响起了货郎鼓.对此,记者感受很深.他认为这个"货郎鼓"生动地体现了"一根针也要方便群众"的思想,又具体反映了  相似文献   

17.
乡下人拥向城里,城里却有人向往乡村。广州市萝岗区帽峰山下有一处百亩田园,这里居住着9户人家,他们自称“懒人部落”,在这里怡然自得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18.
蔡天新 《北京档案》2002,(11):40-41,48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全国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望乡人     
尽管是城市人,但他们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里一不小心就暴露出乡村俚语,他们光鲜优雅的外衣下,是一颗饱含乡愁的心。他们用和生来就是城里人的不一样的眼光打量城市,用与农民不一样的心态来面对农村。他们穿行在城乡之间,夹杂在贫富之间,对比着,总结着,迷惘着,适应着。注定,他们是城市里的望乡人。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8,(2)
说城里事写城里人——《城市博览》印象文/张国宁最近,读了去年1—4期《城市博览》的180多篇文章。总的感觉是它正继续朝着“说城里的事,写城里的人,关注城市的热点,反映城市的生活”这一自定的办刊方向努力。十七、八个专栏各种体裁的文章,大多都从各个角度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