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3,(10):F0002-F0002
《牛虻》是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的作品。小说描述了意大利人民在反抗奥地利入侵以及为统一祖国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故事,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牛虻。主人公具有突出的优点,但同样具有突出的缺点。小说自始至终都以主人公牛虻矢志不渝的革命追求,不可调和的仇恨,  相似文献   

2.
《牛虻》     
《牛虻》是爱尔兰作家艾·丽莲·伏尼契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最尊敬的生父,却是凶残的致敌。然而,为了所追求的真理,牛虻抛弃了爱情与生命。《牛虻》问世100年来,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牛虻的形象,成了“坚强”的化身,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牛虻身上体现出来的坚韧不拔、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这里所选取的,是牛虻临刑时的一段描写,牛虻坦然面对死亡,昂首走完人生最后路程的英雄气概,曾经令几代中国读者为之震动。  相似文献   

3.
《牛虻》,作为新中国翻译文学作品长廊中熠熠生辉的巨著,风行四十年,至今畅销不衰。曾经和正在从青年时代走过的数以亿计的中国读者,谈起《牛虻》,心中无不涌动着充满激情的回忆,耸立起牛虻那坚毅、无畏的形象。作为文学典型,牛虻,无疑是不朽的。然而,更加让人忆念不已的,是《牛虻》那尘封已久的出版档案,是一本书背后所蕴藏的曲折而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王东林 《文教资料》2009,(30):30-32
本文详矗评析了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蒙太尼里和澳大利亚作家麦卡洛的小说《荆棘鸟》中的拉尔夫这两位极富特色的神父形象,并进一步比较了他们对“宗教爱”与“世俗爱”的不同理解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胡守文 《科技文萃》2001,1(1):129-131
《牛虻》,作为新中国翻译文学作品长廊中熠熠生辉的巨著,风行四十年,至今畅销不衰,曾经和正在从青年时代走过的数以亿计的中国读者,谈起《牛虻》,心中无不涌动着充满激情的回忆,耸立起牛虻那坚毅、无畏的形象。作为文学典型,牛虻,无疑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6.
英国女作家艾·丽·伏尼契(1894—1960)的小说《牛虻》,是一部影响巨大的优秀作品,象奥斯特洛夫斯基、卓娅、奥列格这些无产阶级英雄都曾从中汲取教益和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说过:“单就牛虻的本质,就他的强毅、他那种忍受考验的无限力量,以及那种能受苦而毫不诉苦的人的典型而言,我是赞成的。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全体事业相比的革命者的典型。”1953年,《牛虻》中译本出版,发行达二百万册,成为我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最喜爱的外国作品之一。可是,敌视人类文明的“四人帮”,却把《牛虻》列为禁书,不准人们阅读。粉碎“四人帮”,《牛虻》得解放,近年再版后,仍深深激动着千百万读者的心灵。下面就《牛虻》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等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勇士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合上小说《牛虻》,我已是泪水涟涟。我被这本外国名著深深打动着,回顾牛虻的一生,我的眼前仿佛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它闯过浅滩和激流,浪花撞击在礁石上,奔腾着,跳跃着,又义无反顾地向大海奔去。  相似文献   

8.
艾.丽.伏尼契以其巧妙的构思,优美细腻的笔调,深入地刻画了牛虻这一传奇式的英雄。《牛虻》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较好的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人物对话富有个性特点,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小说前有伏笔铺垫,中有顿挫跌宕,后有逆挽照应,一气呵成,错落有致,有许多地方值得探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合上小说《牛虻》,我已是泪水涟涟。我被这部外国名著深深打动了。回顾牛虻的一生,我的眼前仿佛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它闯过浅滩和激流,浪花撞击在礁石上,奔腾着,跳跃着,又义无反顾地向大海奔去。从打开小说的第一页起,我就不由自主地被这浪涛所席卷,欲罢不能,我深深震撼于这创作于惊心动魄时代下的惊心动魄的故事。牛虻被他最信赖的人欺骗过,被最爱的人伤害过。然而,即使沦落到拖着残废的身躯在甘蔗园卖苦力,甚至当一名杂耍戏团的小丑,牛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我的耳边时时…  相似文献   

10.
《牛虻》(1897)这部小说在今天40岁到60岁间的中国文学读者中可谓耳熟能详。所以如此,原因大约有二:其一是因为它的内容是描述意大利一批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的统一与独立的不懈斗争,这一“革命”题材与中国50年代到70年代的“革命”颇是相宜(尽管它最终也没逃脱被批判、被否定的命运),而且,作为同样受到推崇的“革命文学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32—1934)一书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也对此书欣赏有加并大受影响,更使《牛虻》声名远扬。其二,在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的20年中,中国的普通文学读者能够接触到的“外国文学…  相似文献   

11.
英国女作家伏尼契(1864—1960)的长篇小说《牛虻》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1897年6月先在美国出版,9月又在英国出版,随后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流传。在我国,1953年由李俍民译成中文,发行一百多万册,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为了满足青少年的需要,根据1959年的版本,稍加修改,予以再版。小说名为《牛虻》,这是有作者的深刻用意的。牛虻专吸牛马的血,本是原野上常见的  相似文献   

12.
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长篇小说《牛虻》,以十九世纪上半期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为背景,揭露了天主教的反动本质,告诫读者,天主教是意大利革命的绊脚石。贯穿小说始终的反教会主线,主要是通过对牛虻和蒙太尼里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语、行动的描写以及他们之间的对立冲突来进行淋漓尽致地展现。  相似文献   

13.
姚彤 《培训与研究》2007,24(7):13-14,107
《牛虻》不是革命小说,而是以圣经结构为原型,围绕着父与子、复活与复仇和罪与罚这三个圣经主题和观念进行叙述的,它是将革命作为背景对圣经中神话故事的重中和借用。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题目]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山海经》《天演论》对自己人生的影响;《红星照耀中国》写毛泽东常读《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盛世危言》是他喜欢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保尔最爱看的小说是《牛虻》,书是他坚定革命信仰的一种利器……  相似文献   

15.
最近 ,我喜欢一个人在午后的余暇中 ,捧起老书慢慢咀嚼 ,追寻青春年少时的激情与理想……我又看了《牛虻》。没有想到啊 ,事隔多年 ,历经风雨 ,可是我依然如十六岁初读《牛虻》一样 ,热泪盈眶 ,激动难抑 !这时 ,我终于知道“牛虻”的形象已铭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牛虻奋斗的一生已深深影响了我。《牛虻》反映的是非曲直是 1 9世纪 30 - 40年代意大利人民不甘奥地利侵略者的奴役 ,拿起武器 ,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独立而英勇斗争的故事。在这场斗争中 ,“牛虻”是一个英雄人物。作品以他坎坷一生的不幸遭遇为主线 ,大笔勾绘天真、单纯的亚瑟 (牛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牛虻》和《牛虻世家》的连读,找寻到了牛虻抑郁气质发生的根源;通过对他幼年和少年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分析,解说了他人格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基督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笔者还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解释了牛虻的气质特点和宗教情怀为其心理和行为所浸染上的独特色彩,进而揭示了牛虻独具特色的、抑郁而悲观的英雄主义,它为读者重新解读牛虻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小说《牛虻》的作者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究竟算英国作家,还是爱尔兰作家?从现在的一些出版物来看,既有说英国的,也有说爱尔兰的。属前者的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二月出版、由张英伦等主编的《外国名作家传》,山东临沂师专外语系编印的《外国文学家小传》,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五月出版、徐波等编写的《中外文学名著简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五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属后者的有: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七  相似文献   

18.
评论家们把《牛虻》定位为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是肯定作品思想的革命性,二是爱情的浪漫性。而小说《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在作者的引导下,小说成功地用"革命"话语置换了爱情话语,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受到了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却是来源于"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在两个爱情故事中,体现出爱情与革命间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19.
1.走进《牛虻》
  最早知道《牛虻》这本书,是上小学时从自家兄长那里知道的,但因为年龄的关系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更没有兴起阅读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玲珑报     
小编辑亮相台Hi,大家好!我是《玲珑报》的小主编曹倩。我喜欢溜冰、看书。希望大家喜欢我们的小报。我班的一个同学以前经常旷课,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家长、老师教育他,可他无动于衷。寒假里,老师推荐我们看一些经典图书。这位玩电脑游戏的同学选择了伏尼契的《牛虻》,因为他听说这是一本战争题材的小说。这个学期开学以来,他的表现大不相同,彻底戒掉了电脑游戏,学习用功了,成绩提高了一大截。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牛虻的事迹感染了他,使他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凌双双)班上新体验解放军叔叔来了老师带来一位解放军叔叔,让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