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青少年学生指导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学生指导长期以来一直是日本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日本教育、经济以及社会等不断发展,日本学校教育中的学生指导范围已扩展到和日本青少年成长、发展一切相关的领域中。探讨在此背景下构建和发展起来的日本青少年学生指导模式,对于构建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学生指导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8~1999年,日本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这次改革是面向21世纪,使日本今后的学校教育更加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问题、少子高龄化等社会状况的变化和发展要求,培养支撑21世纪日本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次改革要求今后的学校教育,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基本目的。日本高中理科的课程目标由理科的总课程目标和各门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组成。理科的总课程目标是:提高对自然的关心和探究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半期开始,随着日本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对学生的成长环境有直接影响。雇佣形态的多样化以及流动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顺利地从学校过度到职场,对于将来职业理想的描绘也越来越困难。因此,日本建立了日本通过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等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模式,加强中小学的职业生涯教育。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开展较为系统和正规的役龄前军事教育的国家之一,其役龄前军事教育主要通过学生兵制度来实施。20世纪50年代,日本为满足自卫队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各军种建立起学生兵制度,后因国际形势、日本国内改革等因素,学生兵的培养规模缩减,现仅存于陆上自卫队。日本学生兵制度具有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科学完备、注重与地方教育体制的衔接等特点。借鉴日本学生兵制度的有益经验,我国可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多方参与的融合式培养模式、加强国防教育的社会宣传等方式推进役龄前军事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本的雇佣环境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雇佣形式、雇佣标准和雇佣重心等都有所调整和转变。与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密切关联的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观、课程观、质量观和发展观也随之改变,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人本意识不断增强,多元格局逐渐形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了日本雇佣环境变化的要求,满足了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日本职业教育内部的自发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促进了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6.
日本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日本基础教育在保障机制、教育管理、教师任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特色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一、日本基础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1996年开始,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对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审议,并于1998年7月提出了改善中小学等学校教育课程标准的总结报告,明确了21世纪学校教育应有的方向。这次改革,把在开展宽松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基本观点,提出了四个具体目标:1.培养人性、社会性,以及作为日本人而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意识;2.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3.在宽松的教育活动中,力求使学生掌握基础和基本知识,充分发展个性的教育;4.开展有创意、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创办有特色的学校。基于此目标,课程的设置、教育内容等都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日本语文教育研究》是付宜红女士结合我国以往的教材编排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经验以及在日本的实地考察,从中日两国语文教育比较的角度出发,对日本的国语教育从课程、教材、教学实践、语文教育改革以及学生等几个方面进行的系统研究。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语文教育的过去和现状,分析了日本语文教育近五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未来的语文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建设性指导意见。读完之后,我感触颇深,日本的教育教学、课程编排、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式等各方面与中国有显著差异。(一)日本课本中把学习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很有计划性、针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日本华侨学校发展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华侨社会内部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新华侨华人逐渐成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为日本华侨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历来以民族教育为中心的华侨学校在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升学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华侨学校也面临着需要逐步解决经费、规模、师资等束缚发展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日本出台的教育新生计划,旨在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的重生,它涉及终身教育、学校评价、学生管理、高等教育、教师教育、教育理念等很多方面,为未来日本教育的复兴制定了计划和发展方向。日本教育新生计划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日本第十四届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指出,学校教育要注意从数量上的扩大过渡到质量上的充实,从形式上的平等发展到内容上的完善,从偏重升学率的教育转变为尊重个性、重视人品的教育。根据上述精神,日本高中教育改革促进会议就高中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扩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但已成为构筑日本丰富物质社会的原动力,而且它还给日本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紧密化。这就要求中小学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校和日本宫城教育大学制订的合作研究计划,1990年12月我们对日本的基础教育进行了短期的调查研究。我主要调查访问了日本渔村和农村的一些中小学,以及有关的教育委员会、青年之家、儿童馆等。日本渔村和农村中小学的一个共同特点——家乡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日本家乡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日本的家乡教育主要是指使学生了解家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企业内教育非常发达。它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世界一流的各种技术管理人员以及技术骨干,成为产业发展的成功战略之一。这是有目共睹,也为各国所赞誉的。但是,近年随着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企业内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日本除不断改善使之适应这种变化之外,在教育的观念、制度、方法等方面已出现了一些微炒的变化,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面对21世纪的即将来临,世界各国正努力作出各种预测和规划,以期增强本国的竞争力,迎接全球经济、社会的挑战。1995年4月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成立,围绕“21世纪教育的展望”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咨询,并发表了审议报告。当前,日本教育改革正朝着中央教育审议会指明的方向迈进,诸多策略、措施也在逐步展开,下面就是日本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趋势: 一、确立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目标 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日本提出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是:“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生存能力”是中央教育审议会根据社…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普通教育中颇为重视乡土教育。所谓乡土教育即以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发展状况为内容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生活和历史传统。通过乡土教育唤起中小学生爱民族爱国家的情感和观念。日本实施乡土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首先,按专门教学科目编写乡土教材,诸如:乡土地理、乡土历史、乡土经济、乡土风格等教材。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本乡本土的地理、历史、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养护教育在战后才开始,但是发展迅速。到60年代初,全国每个县都设立了养护学校。到1994年,每所学校的学生虽不多,但教师却不少,足见日本当局对养护教育的重视。40多年来,日本养护教育有了许多发展、变化,特简介如下: 一、学校的发展 养护教育是以精神薄弱、肢体不自由、病弱儿童为对象专门设立学校进行教育,同时对这些儿童还要养育和护理,所以叫养护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日本和其它国家一样,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曾以“教育立国”而著称的日本,面对教育中存在的偏重学历、考试竞争过度、学校教育化一、僵化以及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等教育病理,中史教育审议会议80年代初指出: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贯彻基础教育和基本教育,尊重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发  相似文献   

19.
日本将消费教育纳入到了小学教育体制之中,通过生活科、道德、社会科和家庭科四门课程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日常生活、消费等相关的基本问题,促使学生养成独立的思维方式,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日本与我国小学消费教育社会参与度高,重视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目前我国小学消费教育还很不完善。日本与我国同属亚洲国家,其小学消费教育的实施内容、实施目标以及消费教育的特点,为我国小学消费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能够在社会上自立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承担起未来的人;提高教师资质能力和学校运营能力;增加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潜能的学校;完备高质量的高中教育所需的各种条件。”这是日本首都东京提出的高中教育改革5大支柱。据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网站消息,东京计划从2012年开始推行高中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日本《教育基本法》、《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和社会状况的变化,在高中阶段培养“自立的社会人”的要求不断被强化,日本政府认为各地应该实行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