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阶级斗争是根本吗?当然不是。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相比较而言,生产斗争是根本,阶级斗争来源于生产斗争。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只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一定历史阶段的表现。林彪、“四人帮”极尽歪曲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能事,大肆贩卖“阶级斗争根本论”,胡诌什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才是根本,生产斗争要从属于阶级斗争。谁要一提生产斗争,他们就给谁扣上“唯生产力论”的大帽子,诬蔑为放弃了根本。谬论流传,贻害无穷,不仅混淆了理论是非,搞乱了人们的思  相似文献   

2.
推动阶级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究竟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或者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的合力,还是阶级斗争?在这一问题上,史学界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从目前讨论的情况来看,对影响历史进程的各种因素和力量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性质及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理解的不一致,对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有  相似文献   

3.
究竟主要是什么推动着历史步履维艰地行进?对这个重大问题,过去有许多人探索过,现在更应该通过“百家争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它作出科学的回答。 (一) 关于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尤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是不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己进行过很多讨论,在对立和折衷的三种看法中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论点。为繁荣社会科学,促进它的发展,应该鼓励进一步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时,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往往容易混淆.正确地阐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一个值得探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斗争是人类全部历史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变化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是因为:第一,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第二,这种活动开始就表现为双重关系: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这双重关系又构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由这一对矛盾的运动发展就构成了历史的发展进程;第三,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出一定的社会结构及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这二者决定社会的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正因为生产始终是双重关系的再生产,它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对立,取得了广度和深度,从而导致生产的物质发展和它的社会形态之间的冲突发生.当这种冲突一旦解决之后,旧的历史形态就会被摈弃,而让位给一个较高级的形态.因此,“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等,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阶级社会里,这一切都是在阶级对抗中进行的.生产,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孤立的人类活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漫威影业在漫展上宣布,在未来几年,将继续致力于“多元宇宙传奇”系列故事的开发。其实,漫威的多元宇宙在《复仇者联盟》《洛基》《奇异博士》等最近几年的影片中就有展露。不光漫威,各大影视剧都开始将创作灵感从“时空穿越”转移到“多元宇宙”上,比如今年爆火的《瞬息全宇宙》,更是将整部电影建立在“多元宇宙”这个概念上。  相似文献   

6.
翻开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从“说鬼”到“读《画蛋》有感”;从“论红与专”到“毁树容易种树难”,似乎议论文统治了高考作文阵地。这二年,改变了方法,但充其量也只是加了一条说明性或材料性文字,实则还是以论为主.因此,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往高考总是以议论为主,以后也是这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对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早在建国初期就有过争论,后来,比较一致倾向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打倒“四人帮”以后,人们逐渐摆脱“左”的束缚,开始在物质领域里探讨历史发展的动力。近几年来虽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较之五、六十年代有所前进,但认识还很不一致,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包括主张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第二种观点认为,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种观  相似文献   

8.
9.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在史学界一直很热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比较一致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以刘大年、张国祥等同志为代表。另一种是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或者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前者以戎笙为代表,后者以董楚平为代表。两人分歧不大,所以归为一种意见当中。我同意后一种意见,而不同意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个观点,或者说不同意这种角度的提法。下面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要弄清楚人民内部是否存在着阶级斗争,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恩格斯曾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恩选集》第一卷232页).列宁也说过:“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一卷443页)毛主席也曾指出:“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1.
“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思想,几十年来在指导我们进行历史研究与教学中,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史学造成了严重的缺陷。近年来在历史研究工作中,许多学者突破原来的框架,一个个新的领域被开拓出来。然而就史学理论的探索而言,不少同志仍拘泥于阶级斗争史的传统观念,变化甚小。本文拟对“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思想,作一历史的反思,请识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2.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08年新设置高等学校、筹建到期正式设立的公办高校和同层次更名的高等学校名单,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高职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由此,关于职业院校升格的话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阶级斗争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在掌握了社会统治权后,并不见得所实施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变革就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内部作具体分析,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文化教育工作者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阶层和代表。  相似文献   

14.
<正>在分析静摩擦力的应用时,结合生活我们常常会让学生分析脚受到的摩擦力,自行车轮子所受到的摩擦力等.结论通常是脚受到的摩擦力往前,充当人前进的动力(如图1).自行车车轮的问题就复杂的多,笔者把骑车过程简单分为两部分:人使力时和人不使力时.对轮子的分析也分两部分:前轮和后轮.本文的讨论建立在假设车轮的运动是无滑滚动,即纯滚动.1.人使力骑车前进本人结合平时与一些老师的交流并在查阅一些资料后发  相似文献   

15.
《成长》2006,(9):71-72
米祁: 我是个高三学生,家人都对我的期望很高,一定要我上个好大学。我爸爸以前也是个用功的孩子,可是他没有成功考上大学,他把希望部寄托到我身上。我的压力很大,在学校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成绩好像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我很担心自己会让家人失望。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课上,我与学生们讲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先从列宁小时嗅到姑妈家做客,打碎了花瓶的事说起,再根据课本结合现实生活,时而激情,时而导行,时间一点一滴地从我与学生互动中溜过。  相似文献   

17.
历史动力这一范畴内涵着根源性、价值性、连续性等规定,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不符合这些规定,它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仍是人的需要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应使用阶级斗争“杠杆论”来取代阶级斗争“动力论”,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内涵、外涵、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从理论上否定“阶级斗争为纲”,并为今后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提供可靠的价值原则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宋代结束了唐末五代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因此,元朝时便有人把宋与汉唐相比,并称为“后三代”宋代的发展形势和王朝的统治力量虽然比不上汉和唐,但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产生了许多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一些特点:第一,农民起义反封建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以唐末黄巢起义提出的“均平”称号为转折,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均贫富”,北宋末年方腊起义提出“平等”的主张,以至南宋初年钟相、杨么领导的起义,更进一步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战斗口号.这些口号或主张明显地要求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平均,把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为以后的农民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次,两宋时期,农民起义次数之多,阶级矛盾的尖锐剧烈,是前所未有的.据不完全的统计,大小农民起义至少有四百次以上.而  相似文献   

19.
有位小学老师在讲循环小数时举了这样一个例题: 0.42142142……可以写成0.421,0.421421,0.42142,0.421421,0.4214214等。这里“421”、“214”、“142”、“421421”、“214214”等都可作为循环节,并且特别强调,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不是唯一的。果真这样吗?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说明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是唯一的。一、从循环小数的产生来说  相似文献   

20.
<正>课程改革以来,从小学至中学,找规律型的问题一直伴随着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经常会提出以下问题:(1)所有的问题都有规律吗?(2)所有的找规律型的问题一定有通项公式吗?(3)所有的找规律型的问题答案唯一吗?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世间万物,也包括数学上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但没有规律是绝对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