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县热心写稿的通讯员越来越少,这在一些地方已成公开的亮点,不能不令人忧虑。新闻出版报有篇题为《基层通讯员锐减》的文章分析说,通讯员队伍锐减的主要原因有4点,一是通讯员的权益无保障,二是稿酬太低,三是对新闻单位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不满,四是通讯员队伍无人管理。对此,作为一名基层通讯页的笔者也有同感,又觉得,不尊重通讯员的辛勤劳动,缺乏调动通讯员积极性的氛围,则是不可忽视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讯员碰面,三句不离本行。谈话中,大伙不约而同谈到身边的“欠帐单”。所谓“欠帐单”,是指一些报刊采用稿件后,一不寄样报(刊),二不给稿酬。究其原委,可能是编辑工作忙,忘记了,财务环节脱节了,或邮路受阻。对此通讯员不该计较。然而,当写信去查询时,竟无人过问。这就难免令人十分遗憾. 为了促进报纸改进工作,一些老通讯员敢投书诉说,但刚步入通讯员队伍的新手们却不敢冒昧。他们深怕惹恼了编辑,怕沾上有“名利”之嫌,同时也担心对日后用稿无益。只好不敢声张,记在“肚帐”上。笔者建议:凡是拖欠通讯员稿酬的报刊,不妨学学上海解放日报,公开登报“招领”,请未收  相似文献   

3.
我有个朋友,是好几家报刊的特约通讯员或通讯员。就写稿而言,他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和文字修养,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某些报刊“委托”给他的一些其他任务,却使他很苦恼。一是动员发行。本来,通讯员协助报刊做好发行工作,是义不容辞的。但某些报刊却给通讯员下达发行指标,少则十份、几十份,多则上百份、几百份,这就使得通讯员很为难。  相似文献   

4.
通讯员碰面,三句不离本行。谈话中,大伙不约而同谈到身边的“欠帐单”。所谓“欠帐单”,是指一些报刊采用稿件后,一不寄样报(刊),二不给稿酬。究其原委,可能是编辑工作忙,忘记了,财务环节脱节了,或邮路受阻。对此通讯员不该计较。然而,当写信去查询时,竟无人过问。这就难免令人十分遗憾.为了促进报纸改进工作,一些老通讯员敢投书诉说,但刚步入通讯员队伍的新手们却不敢冒昧。他们深怕惹恼了编辑,怕沾上有“名利”  相似文献   

5.
编辑对通讯凤的大量来稿有个筛选问题;在一稿不多投的情况下,通讯员把稿件投给哪家报刊,也有个筛选问题。 一般来说,通讯员钟情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喜欢把稿件投给能及时给通讯员寄样报样刊或剪稿的报刊。这是因为,95%以上的通讯员都制作了“被采用稿件剪贴本”,这是通讯员的写作成果。一旦遇有日后调动单位、重新安排工作或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是用得着的。二是喜欢把稿件投向稿费发放及时的报刊。稿费是通讯员劳动成果的价值体现,这是对通讯员劳动成果的尊重。再说,如今寄稿件要贴邮票,信封信纸要自己购买,写篇稿子费用也不少。稿费发放及时,可以贴补再投入。三是喜欢把稿件投给编辑处理稿件相对较快的报刊。编辑部不压稿,做到好稿优先上,这自然是通讯员的共同愿望。四是喜欢把稿子投给通联工作好的报刊。通联部门能与通讯员广泛联系,广交朋友,能经常就通讯员写作方面的问题给予指导,对通讯员提出的适当要求,能尽可能给予满足。这些都能增强通讯员给报刊投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人老志不移     
我今年56岁了,是农垦战线的老宣传干部,是一些报刊、电台、电视台的老通讯员。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我通过消息、通讯、言论、照片等形式,在市级以上的全国38家报刊、电台、电视台被采用的稿件达1506篇,约120万字的文章。并被12家报刊、电台聘请为通讯员和特约记者,先  相似文献   

7.
我长期在林区工作,是个写稿已40年的老通讯员。近几年来,在我们通讯员中给报纸、刊物、电台写稿的人越来越少了。最近我对本地和外地的一些通讯员做了调查,发现不少人很苦恼。苦恼什么呢? 比较普遍的是感到写的稿子常常不被新闻单位重视。满腔热情地写了一篇又一篇稿子,寄出去大多石沉大海,很少有回音。有位通讯员一连给一家报纸写了10多篇稿子,每次都附上一封信,请编辑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指导。稿子一篇未发,“老师”也一字不回。后来他想出个办法,投稿时除再三恳求编辑指导  相似文献   

8.
笔者是一名基层通讯员,由于喜欢新闻写作,经常采写一些新闻稿件并投寄报刊,偶有豆腐块见诸报端,但这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稿子投寄出去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从事写作几年来,不知是何原因,至今笔者还从未收到过一封退稿信。听一些老通讯员讲,80年代通讯员经常能收到退稿信,有时一些报刊编辑还会就某篇立意取材好、写作技巧不当而未被刊发的稿子邀请通讯员到编辑部现场给予指导、修改,不仅增进了编读往来,而且还能使通讯员从中受益,提高采写水平和稿子质量。笔者以为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一方面要靠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还要靠那些…  相似文献   

9.
现在,大多数的报刊、电台都聘请了一定数量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这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因为这将有助于增加稿源,使编辑部有较大的择稿范围,从而提高报刊电台的质量,更大程度地取得读者和听众的欢迎,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可是使人感到费解的是,其中有不少报刊和电台都明确表示,对聘请的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撰写的稿子“优先录用”。很明显,所谓“优先录用”不就是在同等内容、同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过去,各部门都有专职通讯员,通联工作网络四通八达。如今,绝大部分专职通讯员变为兼职或改行;而许多新成立的三资企业,根本就没有通讯员;一些老通讯员或提干、或“下海”、或离退休,地方党报的通联工作网络,频频出现断线和断路的情况。新的形势需要新的通讯员工作方法。 一、以变应变保持通讯员 队伍的基本稳定 党报通讯员队伍的不断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就是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通讯员队伍也在不断地变化。通联工作以变应变,就要  相似文献   

11.
提高稿件在报刊上的命中率,是广大通讯员的心愿。结合自己做了30多年通讯员的经历,我体会到当好一名通讯员应该做到“五勤”。首先是要坚持做到腿勤。其实腿懒是通讯员的最大一忌,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没有事实根据地拼凑文章,往往站不住脚,有时写出的东西也是老生常谈,缺乏新内容、缺乏感染力、缺乏生命力。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坚持面向生产、面向班组、面向职工。我们看到很多战场上的报道,就是一些记者冒着枪林弹雨,在战斗的最前沿采访的。还有在新闻界有影响的大庆“三老  相似文献   

12.
洛宁县兴华乡农民通讯员王建武,积极写稿,热心发行报刊,受到好评。王建武,今年二十三岁。两年来,他虚心好学,积极采写稿件,在一些老通讯员的帮助指教下,向一些新闻单位投稿近一百篇,被县里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通讯员。他看到当地报刊发行工作差时,他就主动向乡邮所请求了任务,帮助义务收订报刊。五月十一日,他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步行几十里,跑遍了董寺、程岭、北岭、北寨后等七个行政村,义务收订《河南日  相似文献   

13.
又到了报刊征订的时候,我以为报刊的通讯员也要自费订阅报刊。一直以来往往有这样的情况,通讯员的稿件上了报刊,而报刊社不寄样报样刊,通讯员会口诛笔伐,据理力争,要求报刊社寄发样报样刊,以为这也当然是他们的权利。同样的道理,自费订阅报刊也是我们通讯员的权利,我们也应该为自己争一争。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起因为我自己是通讯员出身,如今做编辑工作后又常和通讯员打交道,通讯员的业务提高问题常常引起我的关注。我发现,有些通讯员,论文化基础、写作能力、新闻敏感等,并不比专职记者差,可进步缓慢,甚至干了十多年新闻工作,也还是初学写作者那个水平。拿我的朋友B来说,当党报通讯员13年了,发表的报道、文章数量不少,却大都是几百字的小故事和简讯,基本上没有能引起读者反响的重大新闻,且报道面窄,内容单一,轻车熟路时还能对付,题材稍生疏一点就感到无法驾驭。其原因在哪里呢?一位老记者的话使我茅塞顿开。他说:“站得高,才  相似文献   

15.
贵刊1988年第12期“通讯员之声”栏目刊登的《和通讯员谈谈文字规范化》一文中谈的几个问题,我在阅读报刊中也有同感。因此,接连读了几遍,深感此文很好。好就好在结合实际作了文字要规范化的宣传;好就好在通讯员提供了常见的文字不规范的实例,从而尽量避免不规范的现象;好就好在为提高报刊质量创造了条件;好就好在对写公文和教学工作者也有帮助。因此,《和》文对作者、编者、读者都有益,增强了可读性、知识性,是很受读者特别是通讯员欢迎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报刊社的编辑在回答通讯员有关稿件的处理意见时,常常不经意间来一句:“只要肯拿钱,稿子就好办。”这使我想起前些年一些老编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掸:“只要稿子质量好,没问题!”这真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只要质量好”,编辑就可以作积极的有力度的处理。这是报刊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了把报纸办好,编辑总是千方百计地求好稿,对能写出好稿的通讯员格外青睐,时不时地打个电话、写封信,或约稿,或找报道线索。那时,如果有人用钱来吊编辑的胃口,会令编辑大发雷霆!然而,近儿年,一些编辑…  相似文献   

17.
业余通讯员写稿,没人 给题目,全凭自己在生活的 海洋中捕捞,因而常常拉空 网。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 员,更是常为写稿难见报而 苦恼。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 究各家报刊的特点,根据各 家报刊的特殊要求和需要 写稿。下面结合个人实践, 谈谈通讯员采访写稿需要 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善于发现“亮 点” 所谓亮点,就是通常所 说的“闪光点”。其实,基层 通讯员生活工作在第一线, 发现亮点的机会要比专职 记者多一些。关键问题是, 我们通讯员的新闻触角,也 就是新闻敏感性要特别强, 不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更不能有所意识,而坐…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有人曾作过统计,全国有新闻摄影爱好者44万人,这比报刊社的专业摄影队伍要庞大得多。这些摄影通讯员长期在基层各行各业生活,对当地的历史和现状、人情和风物等都较为熟悉,因而有自己的优势,往往能及时拍摄到一些珍贵的镜头。但是,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功底较差,也不如专业摄影记者那样有报刊编辑部提供报道计划和线索的有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的业余报道工作中,我有这样一条经验,即通讯员除了具备刻苦精神外,还要具备“编辑意识”。编辑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编辑思想。即报刊编辑人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所产生的宣传思想和计划。通讯员如果缺乏编辑意识,就不可能写出一碰即响的稿子。那么,如何提高通讯员的编辑意识呢? 一、站在“点”上,想到“面”,点面结合出佳篇基层通讯员,大都是在本单位寻找材料写稿子,这在客观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据一位老编辑说,在选择稿件时,首先要把它放在社会这架天平上,去掂量它的价值。从编辑的角度来看,既要看“点”上(指拟选用的这篇稿件),但想  相似文献   

20.
去年11月上旬,在安阳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学员引起了不少在场学员的注目。 这名老学员叫焦友信,58岁。5年前,他从市铅丝厂退休,是安阳市风筝协会副秘书长、《安阳日报》通讯员、《河南体育报》通讯员。他从1957年开始写稿,40个冬夏春秋,他的新闻稿子已在28家新闻报刊、电台发表或播发上千篇,可谓是新闻战线一老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