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长期存在的将学生划分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现象,严重伤害了非重点班学生的人格尊严,造成了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严重不公平,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严重违背了教育良知和社会良知。正是基于这种种不良后果,2006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二十二条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法律实施近10年,初中阶段重点班非重点班划分却从未停止。记者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共18人进行了采访,他们都表示,目前,初中阶段从县到省市,100%都分了重点校、重点班。另据了解,小学也有分重点班情况存在,但为数不多。(9月23日《检察日报》)当前的现实教育环境下,尽管前有《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后又有教育部实施的《全面推进依法治  相似文献   

3.
办重点学校是迅速促进我国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为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我省各地相继办起了一批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也普遍办起了重点班,成绩是十分突出的,广大人民群众由衷赞许。但是,当前有的地方、有的学校把全副精力、全部教学骨干以及全部好的教学设备都集中于重点校和重点班,致使非重点校、非重点班困难重重。有的学校对非重点班的学生冷眼相待,甚至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把一些成绩暂时不及格的学生推出校门,广大家长对此意见纷纷。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认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同志一定要学会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既  相似文献   

4.
施教对象的个体性、施教依据的全面性和追求全体学生的异质发展,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的几个基本规定。但重点班制度下的分层教学,直接针对的是同一个班级学生群体的共性,背离因材施教之"因"的全面性,追求学生的同质发展,因而重点班制度下的教学不属于因材施教的范畴。不仅如此,重点班制度下的教学造成了班级间学生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学生的片面发展和不健康发展等严重不良后果。以因材施教为理据为重点班制度辩护是没有道理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废止重点班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之所以要取消"重点校""重点班",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教育资源进行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它是保证受教育者公平利用教育资源的法律保障。但学校设不设重点班和  相似文献   

6.
“不能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控制学生考试次数、不按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日前,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颇受关注,老师家长学生对此普遍持欢迎态度。《意见》明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编班,不能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任何学校不能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也不得随意减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对于这些规定,…  相似文献   

7.
《陕西教育》2008,(4):11-11
本学期开学以来,接连有群众来电来函反映,我省一些中小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巧立名目,违规举办“火箭班”、”实验班”、“特色班”等重点班,这种现象严重的违背了教育规律,违反了国家和省上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个别学校的违规行为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强烈不满。为了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省教育厅就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坚决取缔中小学校各类重点班的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从2006年9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却一点都挡不住学校分设“快慢班”或者“重点班”的步伐。据媒体报道。开学10天后。武汉某校将原本随机分配的10个班重新分为正式录取的学生和通过捐资进校的学生各5个班。学校对初一新生“二次分班”的做法引起部分学生和家长强烈反应。“捐资生”的家长认为学校不该按成绩分类.伤害孩子的心灵.而正式录取学生的家长则认为不能让“差生”带坏自己的孩子。要“因材施教”。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分数和金钱展开了一场激烈博弈。去年秋季开学之初,全国不少地方都爆出了“重点班”问题的新闻,用“百度”搜索一下“重点班”这个词。竞有78万多个网页,可见其火热程度。  相似文献   

9.
早在2006年9月,《义务教育法》即已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同时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是暗流涌动的“重点校”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人民群众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迫切愿望可以理解,究底穷源,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才是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0.
王礼平 《中国教师》2008,(24):12-13
<正>一、农村"重点班"学生折射出的教育问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如果说,重点班的学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沐浴着阳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9月1日开始,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再有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之分,将着力解决学校超标准建设,超班额招生等问题,规范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管理,加大教育质量监控,从明年起将在全市范围内整顿实验班和特长班。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中重点班制度,不仅引发了学校之间对于优秀学生的无序竞争,而且也造成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平等。然而在有失教育公平前提下,西部农村地区高中重点班制度却得以产生和长期地存在,其原因在于当前学校评估体制存在弊端,难以扭转的公众评价机制,以及西部农村地区高中教育发展面临诸多瓶颈。因此,要取消重点班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就要建立和完善学校评估体制,以及解决西部农村地区高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分成快慢班,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做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法律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新义务教育法明确叫停了分快慢班的做法。对此,我们做了一定的调查、分析和思考。一、变着花样的"快慢班"现象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当我们把做人教育从学校教育核心价值中排斥出去,当我们的学校德育违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当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制度化和非制度化两个方面弱化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我们收获的必然是学生在做人方面留下的种种缺陷。从教育良知上讲,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重视每位学生的德性成长,促进每位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09,(5):1-1
《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新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新法颁布前,不少义务段的学校,各种形式的快慢班(人们习惯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直接称为"快慢班"),如"火箭班"、"特快班"、"特色班"、"实验班"等愈编愈烈,新法颁布实施后,不仅业已存在的快慢班似乎"木已成舟",未见执法迹象,而且还有学校置国法而不顾,顶风而上,继续编排快慢班,这是典型的令不行,禁不止,家长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17.
谭耀贵 《广西教育》2008,(17):21-22
转化后进班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缺乏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性和不均衡性,学生的素质和知识基础的差异,造成了各个学生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情况更为堪忧。一方面农村中学师资和教学资源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为了保障能完成上级下达的升学指标和任务,学校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办起了重点班,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研究》2013,(6):95-96
01取消快慢班是应时之举【新闻回放]在湖北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上,省教育厅推出"六条禁令"。相关负责人特别指出:学校违反禁令的,对校长先免职再查处;教师违反禁令的,先停职再查处。这六条禁令分别是:严禁收取未经物价部门审批备案的费用,未经公示不得收费;严禁义务教育学校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以学生获奖、竞赛和考试成绩作为入学、升学和编班的依据;严  相似文献   

19.
班长瑞瑞     
瑞瑞是流水中学初二(一)班的班长。 流水中学三年来每年招收两个英语重点班,进英语重点班的学生要交一笔很可观的钱,还得经过比其他学生更严格的考试。这两个重点班网罗了一个年级六个班中的精华,因此英语重点班已变得不只是英语重点班而成了尖子班。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初级中学中存在的重点班制度不利于师生成长,违反了教育伦理原则。该制度的存在主要源于人们对升学率的追求、对教育效率和教育公平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因此,要废除重点班制度,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同时,改革中考招生制度、对教师实行全员培训,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