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传统孝德虽然曾受到广泛的批判,但传统孝德仍为现代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前,我们要通过德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如何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当前,我们要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通过对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重要继承者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对中国的政治、教育和中国人的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孝德对于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仍然具有重大的价值,而孝德所具有的潜在的德育价值,更是值得我们去挖掘并且运用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  相似文献   

4.
儒家孝德伦理在中国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孔子以后,孝德确立了其在儒家传统道德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孝德不断被政治化和绝对化,使其逐渐成为封建宗法制度的工具。与此同时,孝德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遭到了批判。当前社会,对孔子孝德思想进行合理诠释和定位,对提高孝德教育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艳娟 《教师》2012,(29):6-7
孝德是中华传统的优良美德。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教育受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大学生的德育被忽视,尤其体现在孝德方面。在大学生孝德现状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孝德意识薄弱、孝德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他们在社会中具有先导性,是社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体,同时其价值观念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一个缩影和折射。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7,(3):49-51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德的国家,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孝德思想对传统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青年人的各种观念尤其是婚恋观、家庭观以及亲情观、孝德观都发生了变化,影响到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有针对性加强对青年人尤其是农村广大青年孝德观教育,可以提升青年人的个体道德素养,促进农村青年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完善家庭养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家风;培养农村青年的爱家、爱乡和爱国之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来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以来,孝德作为一种中国人共有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8.
向本真德育回归是现代德育的重要使命。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根源、基础和元德,现代学校德育应以孝作为其基石和切入点,构建德育的新模式。学校应着重从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行为等方面,通过宣传孝道经典、引导学生践行和家校一体化等方法加强孝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百善孝为先。在大力倡导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理应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上虞乃孝子大舜、孝女曹娥的故乡,素有崇孝行孝的风气,孝德文化渊源流长。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孝德资源,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便成了一项非常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孝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传统孝德的内涵发展、现代价值,以及当代孝德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弘扬孝德的对策。实行孝德教育与法律制度保障并举,是摆脱中国孝德现实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大学生的孝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倡新的孝道乃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高校德育的一个切入点.孝德教育在今天大学生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大学生孝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感恩知报教育、养老放隶教育、齐家治国教育.孝德教育需要根据大学生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特点,从三个方面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孝德"是基础的道德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孝德的内涵虽不断地被赋予更新的内容,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新时期,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展有新时期特点的孝道教育,就成为需要我们认真探究的重要问题。南京市三牌楼小学在对小学生"孝德"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孝道活动的形式探寻孝道教育的途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一、把握小学生的"孝德"现状学校对2~6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是当今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充分吸取中华孝文化的营养精髓,以滋养广大师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道德之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在德育工作中应重视育德的多开端性,把孝德的起始教育放在幼儿教育的首位,重视师生的自我品德修养,把孝德作为师生完善自我道德的动力和保障,重视孝德建设的广泛性、实践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孝道、弘孝德的浓厚风气。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德文化的民族性根植于孝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于孝德.然而,随着各种环境的变迁,特别是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人们过分强调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致使传统孝德标准淡化,孝德修持实践过程中遭遇诸多困境,探寻孝德修持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路径,对社会主体和谐人格的培养,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  相似文献   

16.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  相似文献   

17.
孝德是中华文化的元道德,是一切人类优秀美德的根源。高校在坚持德育首位原则时,可以孝德教育为着力点,引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孝德教育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推进孝德教育进课堂、进活动、进头脑,培育孝德典型,开展孝德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凝聚了民族智慧、德行与力量。孝德为中华民族塑造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忠义之贤。孝,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然而在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要义的今日,随着多元意识形态冲击,我们的孝文化根基已发生了动摇。面对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我们必须秉承“中国特色的孝德”,重塑道德文明,弘扬孝顺美德。这就需要提升现代人的道德认知,通过具体史料的理性分析,对中华传统孝德进行诠释,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传统,发掘传统孝德的现代价值,从而彰显传统孝德的深刻内涵和巨大力量,熏陶和感染从而提升现代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传统德育是一种知性德育、灌输德育、考试德育。传统德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及德育的评价制度等都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难以满足大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德育模式,方法与对策很多,其中体验式德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德育之路。那就是把高校的德育课从知性德育模式转换到体验式德育模式中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道德情感,在体验中深化道德认知,从而让学生自己作出道德选择,升华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20.
一、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传统德育侧重强调教师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仅仅被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将学生“听话”视为德育的成功,忽视了人的自主性,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试图用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将社会道德要求灌输给学生个体;在德育内容上,传统德育重道德知识的传输,轻道德判断、比较、选择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功能上,传统德育看重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轻为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享用的功能。从这些方面来看,传统德育既不人性化,也违反了科学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