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伦春族是一个典型的狩猎民族,狩猎不仅是鄂伦春族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蕴含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文章在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鄂伦春族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从人口结构、平均年龄、疾病和死亡状况四个角度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意图促进鄂伦春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词汇分类、自我膨胀、忠诚与裙带关系任务比较两个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侗族地区的侗族和汉族,鄂伦春族地区的鄂伦春族和汉族)中学生的文化倾向性。研究1比较侗族和鄂伦春族中学生的文化倾向性,研究2考察侗族地区和鄂伦春族地区的汉族中学生的文化倾向性。结果表明,鄂伦春族地区的鄂伦春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更倾向于个体主义,侗族地区的侗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更倾向于集体主义,说明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影响文化倾向性的重要变量。生态环境决定生产方式,人文环境决定人际交往方式,二者合力塑造个体的文化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对鄂伦春族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详细综述,整理出鄂伦春族自古至今教育形式的演变以及各个时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并且针对当今鄂伦春族社区教育发展情况,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鄂伦春族教育的研究存在资料有限、理论化不强、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族是中国"六小"民族之一。虽然人口少却有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历史上的多种宗教信仰、独异的自然地理环境、游猎为主的经济生活和文化艺术娱乐的追求孕育出富有魅力的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研究,对于推动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弘扬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鄂伦春族的学校教育刘翠兰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由于历代统治者的压迫,以及生产环境、生产方式诸方面因素的影响,鄂伦春族根本无条件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那时,在其民族内部主要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据史料记载,鄂伦春族居...  相似文献   

6.
《鄂伦春族文学研究》是一部知识丰富、论证谨严、史料翔实、视野开阔、方法创新、观念前卫的优秀学术著作,不仅从整体上勾勒鄂伦春族文学的发展线索与精神维度,而且从文本、个案等微观层面对之进行深入阐发,特别是著者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从多个层面解析鄂伦春族文学精神维度的理论诉求,使该向度的鄂伦春族文学研究达到新水平,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拓展领域。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生产关系变迁的历史表现,迄今为止,鄂伦春族难以发展出个体经济,合作经济是对鄂伦春族最适合、是具生命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从生态人类学和经济人类学视角来看,合作经济,集体-公有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并无先进与落后之分。  相似文献   

8.
赫哲族和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支古老的、人口较少的民族,我国较早即对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文章主要对我国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关于赫哲族、鄂伦春族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对赫哲族、鄂伦春族开展有关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等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SCL-90常模,对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鄂伦春族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研究,并和汉族新生、一般大学生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鄂伦春族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教育和引导。研究表明,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因而可通过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同等来提高鄂伦春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鄂伦春民族的新生鄂伦春族为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从事狩猎生产,以勇敢强悍而著称。鄂伦春人原来居无定处,在兴安岭深山密林中漂泊迁徒,棲身在临时搭盖的“斜仁柱”里钡浇夥乓郧?鄂伦春族尚未进入阶级社会,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村社发展阶段。关于鄂伦春族的历史人口,并无精确的记载,根据解放前几十年中的一些调查资料,大体是这样:清初不下几万人,清末约1.8万人,民国初年约4千余人,抗日战争开始时约3千人,抗战胜利,鄂伦春族初解放时约剩2千人。各个时期鄂伦春族的人口数虽然不大准确,但有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萨满文化保护与旅游产业的密切联系,论述了对鄂伦春族的文化实施旅游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实际操作的初步构想,将鄂伦春的萨满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完美的结合,找到一个契合点,实现双赢的效果,从而为鄂伦春族的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者刘文俊的近作《论鄂伦春族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一文(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以上万字的篇幅,对长期生活在我国北部黑龙江流域、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作了初步探索。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人对鄂伦春族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进行过研究,所以这是一篇开拓鄂伦春族历史文化研究新领域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好文章。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曾对中世纪中亚细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区游牧民族的宗法封建关系进行过讨论,我国学者受此影响,在五六十年代也曾就世界和我国各民族的宗法制度存在形…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北方民族,鄂伦春族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语言保持情况尚好,却在短短的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语言出现不同程度的濒危现象。本文将结合小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运用浑沌学的相关方法论,多视角地分析发掘导致鄂伦春语言转用的多重因素、主次矛盾,从而试图理清鄂伦春族语言转用的类型、层次、形式、内在机制,为保持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莫贵永鄂伦春族,1959年出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人,父母都是鄂伦春猎民。先后就读于鄂伦春旗古里小学、鄂伦春旗古里学校(初中)、鄂伦春旗大杨树镇二中(高中)。1978年,高中毕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9307部队服兵役。1981年,在内蒙古师范学院(今内蒙古师范大学)进修。1984年开始,任鄂伦春旗民族中学生物教师。现任鄂伦春族民族中学后勤主任,主管该校的鄂伦春族学生,教龄33年。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了扎实推进鄂伦春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工作,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学校申请了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鄂伦春民族语言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并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学校以科研课题为引领,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查了鄂伦春民族语言文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中期,索伦部南迁嫩江流域之后,其族体形态过程、民族经济过程和民族政治过程均向前发展,索伦部得以分化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三个民族,满洲在此民族分化过程中制定了一些政策,保证了索伦部民族分化过程的顺利发展,并且将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纳入到清朝的管理体制当中,在政治与文化双重构建下,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在政治上认同满洲统治,同时在文化上也存在对自身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在清朝以前没有人进过学堂,清康熙朝始有学堂。新中国建立后普遍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1958年黑龙江省鄂伦春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0年,走出深山不到40年的鄂伦春族,化素质指标已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近期状况却令人担忧,高级人才的培养需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鄂伦春族是逊克县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逊克县鄂伦春族基础教育,发展步伐大,发展速度快,已于199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目前,新兴、新鄂两个鄂族乡已有学校12所,在校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给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其可持续性发展,关键在于传播路径的畅通无阻。当前,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的传播路径存在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三个方面的制约,基于传播学视角进行总结分析,使其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鄂伦春族教育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民族,是黑龙江省的世袭居住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前,生产力水平低下,过着一匹马,一杆枪,终年守猎在山岗,飘泊不定的迁徙生活。1951年实现了下山定居,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帮助下,鄂伦春族人民艰苦创业,努力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