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东成 《河南教育》2009,(10):24-25
社会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工具性成果,也是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国民文化素质的改良与提升则是文化建设的一个价值性成果,因为国民文化素质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形象,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软实力。展现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民的素质。人的状况就是文化的状况。晏阳初先生、梁漱溟先生当年进行乡村建设的那些村庄,其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都在后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惊人地、出奇地好,不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2.
文化指的就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综合,而语言身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交流工具,本身也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离开了文化学习语言是不现实的,因此,学习英语就要认识英美文化。对英美文化传统背景的认识;相关书籍以及原文名著的阅读;英美日常生活中现象的熟悉以及一些影视作品的欣赏等,都可寓教于乐,增加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的因素,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独特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及民族性。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都在词语中留下了它们的痕迹。外语教学应该在学生掌握扎实语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意介绍语言(特别是词语)的文化内涵、语体文化和外语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洞察力、文化理解力乃至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的因素,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独特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及民族性.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都在词语中留下了它们的痕迹.外语教学应该在学生掌握扎实语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意介绍语言(特别是词语)的文化内涵、语体文化和外语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洞察力、文化理解力乃至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和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与其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学习者才能正确使用其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成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典型语言体现,分析成语是窥探某一民族文化取向、了解其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若干俄语成语,揭示了一定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它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科学、经济特点。同时,一个国家民族之所以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其原因就是它能吸取他国的先进文化科学知识,为本国所用。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只有通过外语这个工具,才能获取外国最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当今世界,社会与经济发展迅速,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城市已国际化。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增大,对外语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范围内,如何解决好在发展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的同时,又要保持国家的统一,这是多民族国家所面临的、并急需试图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少数民族也面临着与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一样的问题,这就是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族际共同语而顺利进入主流文化的现代化社会,同时还要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与文化以保持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对少数民族实施本民族语言与族际共同语的双语教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其使用状况和双语教学类型的多样性充分表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主要是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教…  相似文献   

9.
民族是人的身份,但不是一个具有自明性的身份。民族与种族不同,种族是一个自然概念,民族是一个文化概念。民族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可以增强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但也要防止走向狭隘的和极端的民族主义;对民族的保护就是要保护民族的文化,就是要浸淫于民族的经典,保护民族的语言,但也要防止民族和国家的偶像化与符号化。  相似文献   

10.
<正>语言离不开思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语言始终是围绕着各自国家的思想和文化不断前行和发展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殿堂的一颗光辉灿烂的瑰宝。语言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当中最显著、最奇特、最美丽、最具有传承性、神秘性、复杂性、多样性的文化底蕴之一。如今世界各国非常重视语言教学,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部落,一个物种的基本标志与特别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在世界语言不断完善创新发展的今  相似文献   

11.
不少的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习语、典故、谚语、比喻等都是作为语言修辞的一种手段,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下是最有力的手段,不断地推动着语言的发展。通过对英傣两种语言在修辞中惯用的喻体对比,提出语言修辞方法,尤其是比喻的修辞手段和量词的使用,不仅蕴含着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信息,而且还能反映出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个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特征,同时还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地名属于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积淀了人类的心理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地名亦如此,它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及信仰。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互不可分。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特点,反之亦如此。只有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从文化的宏观背景中考察一个民族的语言现象和文化属性,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一种语言。因此,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文化教学还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探索文化导入的途径和方法,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民族心理必定会反映到民族语言中来。可见,语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政治、经济与生活的概括。众所周知,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因素是词汇,也包括成语性固定词组、成语、谚语等在内的语言称名单位。每个国家的民族文化诸因素无不在其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母语教育,是继中学母语教育之后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的母语教育,也称之为母语高等教育。一、母语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语言不只是工具,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失去一种语言,就是失去一个文化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根本血脉相连,密不可分,除了语言技能的传授,母语更担负着塑造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义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韩新冰 《海外英语》2014,(13):163-164
对于每一个民族来说语言就是它的文化积累,不管它的语言是什么样的形式。因为每一种语言其实都是使用该种语言的社会群体的思想特征、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载体,能够体现出该民族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倾向。翻译作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必然会受到社会和文化两种因素的影响。该文举例说明了社会和文化两种因素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 ,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 ,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 ,也就是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 ,语言和交际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Brembeck所说 :“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 ,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由于语言所具有的作为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的特征 ,不了解该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种语言。我们把“文化意识”这一概念引入英语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它有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助于加深对…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文化人类语言学家把文化分为大写C的文化和小写C的文化两种类型。大写C的文化指所学语言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历史、人物等。小写。的文化根据澳斯沃脱(Oswalt)的说法指全体居民的生活方式(lifewayofapopulation),即风俗习惯。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当…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素养的内涵及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储存了一个民族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记载着民族的历史,透视出民族的文化心态,反映了该民族的人际关系、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深层次的东西。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不同的语言,承载的文化大有差异。所以,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是积累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