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任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常是一言堂,以教师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常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1)开端引趣,激发欲望。我们看小说,常被各种悬念吸引住,想知道故事的结局。教学时也要利用这种心理,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上课开始时,千万不可例行公事,说“现在我们翻到第几页”,而…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大纲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才能在学习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外语创造条件,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去钻研、去解决问题。中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那么他手中就有了一把能够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也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宝库并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宝藏。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是评价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发挥如何的重要依据.从教的角度说,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活力.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注意力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孟国泰也说:“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赏识自我,激励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是一切教育成功的标志。”他认为:“教育者最大的教育艺术之一是,使受教育者把超越自我与完善自我作为一种本能需求。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一样,头脑空了。就要开发和充实。”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内驱力的激发是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中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中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现象非常普遍,从根本上说,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包括兴趣、责任感和心理年龄,外因包括家庭环境、教师教育与文化环境。一、兴趣、责任感和心理年龄其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动力便呼之欲出。其  相似文献   

6.
潘敬祥 《教师》2011,(9):96-96
外语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动力是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内在要求。正是基于以上分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内驱动力的激发,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每次接触 ,归根到底是为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孟国泰也说 :“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发现自我 ,赏识自我 ,激励自我 ,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 ,塑造自我 ,评价自我 ,完善自我 ,是一切教育成功的标志。”他认为 :“教育者最大的教育艺术之一是 ,使受教育者把超越自我与完善自我作为一种本能需求 ,就像饿了要吃饭 ,渴了要喝水 ,冷了要穿衣一样 ,头脑空了 ,就要开发和充实。”现代心理学认为 ,学习内驱力的激发是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 ,中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难点比较抽象,学生的知识准备少,迁移能力欠缺,没有感性认识.教师直白地讲解,学生不容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给出相应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应的直观问题,再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效果更理想.如引入有理数时,我就设计了一个计算珠海与北京同一天两地温度差的问题情境,布置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当学生颇有兴趣地回答这一问题时,遇到以小减大,负数自然被牵引出来了.再发现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温度,具有相反意义的问题也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一定的知识,告别文盲的时代,从而适应社会.特别是在农村.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抓教育必须从农村抓起,从中小学孩子身上下功夫.现在是信息时代,是各种竞争最激烈的时代,农村教育必须跟上去.现如今,教育改革的春风也已吹遍华夏大地,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已经提出来许多年了.然而,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笔者一直在留心观察、调查了解分析和研究现代中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动力不足这种现象,通过大量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发现,当今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懒惰、厌动机冲突等,以下从不良现象外观表现、行为分析、矫正对策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学习理念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人们意识到学习共同体独特的学习价值。它作为当前超越学校情境学习活动的社会化延伸策略被提出,并开始了大量的教育应用研究,其思想在教育中得到了新发展。知识建构的社会性、文化场域、主体互动、智慧共享、环境给养成为学习共同体彰显其价值的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学习观是大学生对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潜在认识,其形成受学生学习活动经验、社会文化环境、学校文化环境、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探究大学生学习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学习观的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   

13.
虚拟商圈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网络经济下商圈发展的新形态,本文依据虚拟商圈形成所依托交易场的演变,概括虚拟商圈形成的四个阶段,总结虚拟商圈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和性别特征,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35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发现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低效能感和生理耗竭因子得分偏高;师生疏离因子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师生疏离程度高于女生;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高二在6个年级中倦怠水平最高;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一、初二与高中各年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倦怠水平随年级的增高呈直线上升趋势;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同样适用于教学。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深刻透彻的了解,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讲解、练习、质疑、肯定、巩固、提高……所有的教学与学习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改变学生的认知并通过学生的认知发挥作用,因此,学生的认知发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认知发展理论概述认知发展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他认为个体从出生后其思维方式和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根据认知结构的差  相似文献   

16.
顾俊琪 《物理教师》2011,(11):58-60
目前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能力上存在明显缺陷,集中体现在物理模型建构不完整、不清晰,具体表现为缺乏丰富的表象积累、缺乏良好的观察习惯、缺乏正确的阅读策略、缺乏必要的操作体验、缺乏主动的认知重整、缺乏个性化的思想表达等六个方面.笔者认为应该从评价体系、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等角度对形成缺陷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目前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本文从创设反思的机会和抓住反思的契机入手进行阐述,旨在使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从而真正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形成反思性学习,实现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素质,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潘洪富 《教师》2013,(19):39-39
逆反心理,若不引起全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重视,极易引起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逆反心理的形成与疏导尤为重要。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⒈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原因中学生正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急剧变化的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断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二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三是独立意识和自主的需要;四是好奇心引起的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而现代网络的盛行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既有积极影响,又要消极影响,本文在分析其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的前提下,从严格规范对商业门户网站的管理,加强网络道德的建立和完善,建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利用网络工具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数学教材的调整更新,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有增大的趋势。通过对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分析,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差异这一角度解释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差异,并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尝试通过培养发展学生以阅读理解、观察分析、交流表达及反思等能力为核心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