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对苏联教学论和美国课程论的借鉴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读和误解,比如,在引介苏联教学论的过程中忽视了其对"教养"和"教养内容"的高度关注;在引入美国课程论的过程中忽视了其对"教学"和"民主精神"的关注。造成这些误读和误解的根本原因是对源于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脉络的研究范式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所以,走出目前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从本源上认识这两大范式,以纠正目前我国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目标是中期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短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三维课程目标被误解为教学目标的原因,是教师站在教学论视角解读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课程目标被误解为教学目标的危害:一些教师不理解三维目标,影响到课程改革的实施,造成课程实施出现许多异化现象和课堂教学的低效。建议专家在解释课程标准时,要使教师明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3.
教学论研究者走出象牙塔,到中小学校去,深入课堂,拓展自己的研究和生活空间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是,如果因此否定了教学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那就说明教学论研究者不了解现实教学实践活动的复杂性,等于误解了教学论学科。教学论研究者应当努力改变单纯的研究者角色,坚持教学与研究的统一,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努力克服教学论学科研究概念化书写的偏向。目前,各师范院校教学论学科尚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特色与个性不鲜明,甚至有均质性和同一化的危险和趋向,这与教学论研究者长期以来停留或沉湎于教学的抽象思辨或教学枝节的泛论上密切相关。重要的是思想和学术成果,而不是学科领域,教学论研究者应当打破教学论的学科畛域,超越教学论学科本位的狭隘视野,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翁青芬 《教师》2013,(29):55-55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第二个普通的误解,便是一提到教育就联想到笔杆和书本,以为教育便是读书、写字,除了读书、写字以外。便不是教育。”所以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案例教学是20世纪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运用到相关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应用到企业管理培训中,其成效显著。但是,在中国现阶段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活动尚不普遍,甚至对案例教学产生种种误解,诸如"非正规论","学习游戏论","花拳绣腿论","神秘论",等等,归根到底,还是对案例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效果缺乏了解。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必须进一步澄清对案例教学的一些疑问,诸如,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究竟有何不同,案例教学的优点究竟优在哪里,案例教学究竟难在哪里,案例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笔者在企业管理培训第一线工作多年,对案例教学有所收获和体会,现就上述四个问题作一回顾,就教大家。  相似文献   

6.
"教学"这个概念是从教学现象、教学问题以及教学实践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形态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大学教学"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一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活动;只有明确这样两个问题后,才能对大学教学论的内涵进行解读与定义。帮助实践者对他们的信念和实践的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将自己从不合理信念和误解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7.
教学哲学是教学论的哲学层面,使教学论具有了哲学性质和哲学内涵。为些需从教学哲学和教学论的关系入手,研究教学论的哲学内涵,用思想的方式探寻教学本体、追寻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8.
数学误解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它严重地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但它对教学来说确是非常有价值的。找到造成数学误解的原因及数学误解的表现形式,并且有针对性地建构消除数学误解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数学理解性教与学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教学论的发展过程就是逐步科学化的过程。教学论科学化的过程经历了经验教学论、科学教学论、现代教学论、马克思主义教学论、理论教学论和实践教学论等阶段。教学论科学化的特点是教学论由最初简单朴素的命题,后来逐步有了理论的论证,并且逐渐贴切、多方面和不断深化。教学论科学化的过程没有终点,教学论工作者必须为教学论的科学化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教学论百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统走向现代 ,实现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换 ,是 2 0世纪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题。在 2 0世纪 ,我国教学论的研究经历了现代教学论的萌芽时代、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全面建设时期三个阶段 ,通过对教学理论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百年探索 ,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论体系。同时 ,我国的教学理论也存在基础理论比较薄弱、对国外的教学思想消化和吸收不够、现代教学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教学论研究对象不同观点的梳理,明确了当前研究界关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共有六种观点,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教学论学科性质裁剪研究对象,一是混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存在分歧的实质在于教学论的学科分化趋势,并主张形成广义教学论和狭义教学论的观点,最后对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提出明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论学科难以发挥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力,是因为教学论研究依然受到了大教学论思维方式和框架体系的束缚;教学论学科发展需要返本开新,反思大教学论的贡献与局限;教学论要发展,必须从大教学论思维方式和框架体系中走出来,从追求发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或统一)艺术"的大教学论转向追求建立"把不同的内容教给不同的人的多样化的科学理论"的微教学论;微教学论的产生需要经过进入教学现场-观察教学现象-提出教学问题与假设-构建教学干预方案-通过以课为例的行动研究验证假设-提炼总结具体教学规律的理论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桂春 《教育科学》2004,20(6):25-27
国内外学者在对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思想的探究过程中,对其提出了各种赞赏或批评的意见,其中也存在着某种误解。建构主义对于认识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观建构性质的突出强调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只有既关注个体自我的主观建构又重视社会互动的合作建构,才有可能消解自身的激进性或偏激性,从而成为经得起检验的、具有“生存力”的认识论或学习论。  相似文献   

14.
黄向阳 《文教资料》2005,(30):66-67
当代国际社会存在着对中国文化和政治的诸多误解,这些误解产生的根源在于世界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实政治的不了解,要消除这些误解,必须让世界了解中国。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学艺术论发展的水平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晴雨表”。在教学秩序恢复初的低水平状态中,人们不会产生教学艺术意识,教学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和教学实践的跨越性提高为教学艺术论的初步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教学艺术论进入教学论体系是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与必然。素质教育将会使教学论实现科学—艺术一体两面的统一,教学艺术前景灿烂。大面积教学艺术实践是教学论发展的主要养分。教学论和教学艺术论较高程度的实践化会大大增强它们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教学论主要主张和当代主要教学论主张比较分析,得出现代两大教学论派别的主张是对立的;当代教学论是对现代教学论的综合与发展;当代教学论的发展渐趋新的综合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肖娟 《考试周刊》2014,(24):144-145
教学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读《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和《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这两本书,作者对教学论有了很多的认识,对我国教学论的知识进行梳理,在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对教学论进行反思,前瞻教学论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美国所用教学论术语的分析以及 60年代以来美国在教学论领域发表的大量著作证明美国存在和我国相类似的“教学论”学科 ;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教学论和教学设计这两门学科的内涵作了严格界定 ,并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比较结果表明 ,教学设计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论研究的"生存论转向"是指以教学生活世界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存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教学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教学论研究的"生存论转向"是走出教学论研究误区的理性选择,也是解决教学生活世界中诸多生存问题和生存矛盾的内在要求,它为教学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开辟了新的问题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学论发展,出现了多元互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趋势,同时,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教改实验和教学实践。这些对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本土意义:1.重视国外现代教学理论的新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动态,并由单纯地介绍和翻译向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发展。2.促进了教学论研究和教改实验的结合。3.教学论研究出现了"求新"、"创新"的趋势。4.促成了教学论研究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