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公民获取官方信息和自由的权利,即公民的政治知情权(行政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知情权作为人类法制文明的进步成果,意味着公民有权知道他应当知道的事情,而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护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这种权利,包括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一般讲,知情权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知政权;即公民依法享有知道国家活动、了解国家事务的权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依法向公民和社会公开自己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新闻媒介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即受众通过媒介获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利益相关信息的权利。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知情权不仅是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基础,也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保障。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新闻媒介,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概念最早由美国记者肯特·库柏提出。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其应该知道的信息,国家应保障公民在最大的范围内享有获取信息的权利”。①也就是说,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社会与普通公民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知情权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还包括政府掌握的一切关系到公民权利和利益的,以及公民个人想了解或者应当让其了解的其他信息。它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起点。普通公民只有及时了解社会上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才能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保密法》修订源于怎样的理念? 辜胜阻: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实现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知情权”作为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得到各国法律的确认,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尽管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知情权,但是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媒体知情权媒体知情权,简言之就是指公民通过媒体了解、知道公共事务、特别是有关国家政务信息,以及与自己利益和兴趣有关的各类社会信息的权利,又叫"知晓权""知析权"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知情权只是新闻从业人员的主张和口号,并没有进入法律的范畴。二战以后,逐步为法律界所认同,知情权从作为保护和扩大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7.
公民知情权保障与政务信息公开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知情权亦称知悉权或得知权,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知情权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所享有的要求对方公开一定情报的权利和在不违法的范围内获得各类信息的自由;狭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对国家机关掌握的情报知道的权利。现在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知情权的含义是狭义的知情权的含义,由此可见,知情权对公民而言是一种权利,但对国家机关而言就是一种义务,即政务信息公开义务。随着我国加入WTO及我国电子政务的大力发展,我国在政务信息公开立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一部以《政务信息公开法》为名称的法律已被纳…  相似文献   

8.
大众媒体在被赋予重要权利的同时也对公众承担了一定的义务,其中一项重要的义务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等,是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府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知情权与新闻采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权”是公民对国家重要决策、政府重要事务以及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与其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知情权的落实离不开新闻报道、信息公开权等的配合,其中,新闻媒体是公众知情权的维  相似文献   

10.
核心阅读:所谓知情权,是指群众获得有关公共领域信息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是指公民通过媒体获得有关新闻信息的权利,包括公民有权通过新闻媒介获得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新闻信息,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也包括公民有权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重大事务以及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让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满足人民的知情欲,尊重人民知情权,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段丽娜 《新闻窗》2010,(4):46-47
采访权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它源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是公众知情权的一种表达方式。新闻采访权行使的好坏。直接关系公众社会知情权的实现。在“新闻法”还未出台和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取得长足进步的当下,深入研究新闻采访权的权利性质,对于新闻采访权的权利保障及其在权利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琨  魏靖 《新闻世界》2008,(8):102-103
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建立,不单是制度方面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民主、法治的意识和价值观在公民思想中扎根。民主意识是指公民知道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包括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权、对议程的最终控制以及成年人的公民资格。民主意识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制度建立和维护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13.
公民知情权是指公民有从政府那里获取信息的权利.本文分析了公民人事档案知情权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这一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郁影  蔡学平 《兰台世界》2007,(5S):15-16
现代社会已步人信息社会.信息对于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决策的影响与日俱增。与此相应,公民知情权和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知情权作为公民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权利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前导性的重要价值。个人需要依据真实、详尽的信息来对关涉自己的事务进行选择.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利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胡新桥 《青年记者》2012,(13):15-16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记者是类似于医生、教师等人群的职业群体,拥有与普通公民不同的职务权利.记者所享有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等职务权利,是基于中国《宪法》赋予所有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及批评建议权等权利的衍生品,同时享有国家机关通过行政审批或司法行为等赋予超越一般公民的特殊权利.应该说,今天记者权利的行使日益具有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受众知情权的保障和实现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内容。要建立和完善受众知情权制度, 必须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一、受众知情权的内涵受众的知情权,指受众享有从行使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中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和权利。它是当今民主社会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民主和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大众作为公民的权利意识也逐步增强,这就促使对各种信息的公开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也应顺势而为,努力做好基于信息公开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高校档案开放的发展背景 (一)政治要求 民主和法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而高校档案的开放则体现的是民主与法治的相融,这其实也是民主和法治向前发展的要求.知情权作为每位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宪法以及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为其保障.高校档案的开放是保障公众教育知情权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公众行使知情权、教育管理权以及监督权的途径.可以说,高校档案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当代民主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与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图书馆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个人权利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获得教育的权利"是公民合法的个人权利.公共图书馆是保障公民"获得教育的权利"的必要设施.实施民主政治需要多方面条件.向公民提供信息和教育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之一.公共图书馆是向公民提供信息和接受社会教育机会的公共设施,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图书馆界应该重视"公共网书馆与民主政治"关系问题的研究.表1.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9.
国内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情权(right to know)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二战后,“知情权”一词被各国广泛援用并很快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的权利概念。所谓“知情权”,就是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社会上发生的与普通公民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从保障公民知情权看我国现行文件的开放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璇 《湖北档案》2005,(9):20-20
“知情权”一词作为特指一种权利主张的概念,是由美国新闻编辑肯特·库泊(KentCooper)在1945年1月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来的。后来,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兴起“知情权运动”,“知情权”一词被广泛引用,并很快被作为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得到各国法律确认。到1984年,《世界人权宣言》确定知情权为基本人权之一。一、知情权的涵义知情权(therighttoknow)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了解权。它包括“知悉”、“获取”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中“知悉”,主要是指权利人从主观上知晓,而“获取”则指权利人索取、查阅某种记录着信息的有形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