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面对九十年代以来严肃文学被大众文化,通俗文学挤占生存空间的严峻现实,不少人忧心忡忡,倍感失落.严肃文学作家不必怨天尤人,不能惶惑迷乱,他们必须克服"唯我独尊"的孤高心理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求与通俗文学合流、与大众传媒牵手的契机与良策.  相似文献   

2.
雅俗兼融是提高通俗文学品位的卓有成效的途径。雅俗兼融是使雅文学与俗文学相互融合而有机地合成一个新的品种。这种新品种的通俗文学,既吸收了高雅文学贴近现实、严肃思考、表现重大题材、手法技巧灵活多样、富于探索精神等长处,也吸收了通俗文学有着生动曲折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了相应的表现模式、竭力接近吸引读者等优点。雅俗兼融表现在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一个哲学领域的概念,其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即感性层面、理性层面和反思-超越层面,其中理性精神是核心.从现代性的视角来看,纯文学是反思现代性的产物,严肃文学是理性现代性的产物,通俗文学是感性现代性的产物。而网络文学与通俗文学有很多相通之处,充分体现了感性现代性的诉求.欲抗争网络文学的这种感性现代性的泛滥,不应一味指责网络文学,而是应该塑造一批雅文学的精品,发挥它们的反思-超越功能.  相似文献   

4.
“反智论”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学创作与批评中所呈现出来的“反智主义”倾向则是此种文化现象在文学中的具体渗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叙述中,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反智论”的书写。具体来说在纯文学、严肃文学、通俗文学等各个形态上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流军是一位在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徘徊的作家。他的小说往往有一个严肃的主题,而且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批判性,从这一点看,流军应属于严肃的作家;但另一方面,他的小说又是以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大众化的语言来负载严肃的主题,表达他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这样,他的小说又具有通俗文学的倾向。也许正是这两者的融合,使得不少读者喜欢读流军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进行的,从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变迁的轨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出现文学上产生了后现代派小说。随着影视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文化更加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日益消失,文学创作成了一种跨体裁的综合性艺术。在后现代和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学作品将继续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日的学界,关于通俗文学的研究渐成了一门“显学”,但鉴于各方面的条件,目前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几部有代表性的通俗文学史上,大多从宏观上来探索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发展的历程以及自身的特点兼涉通俗文学的若干优秀作家与作品,以及某些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现象,而从理论上来探索通俗文学的并不多见。朱志荣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艺术论》  相似文献   

8.
<正>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似乎把通俗文学与庸俗文学等同起来。好象办通俗文学刊物就是走旁门斜道,方向不正;写通俗文学被看作生产格调低下之作;通俗文学被列入另册,限制出版,难登大雅之堂。这是一种可怕的文学偏见,却又是相当普遍的现实。其实,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区分,只是时代读者约定俗成的文学现象。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就是当时的通俗文学,不能刊入文学的正宗。后来才被纳入中国文学的殿堂,被称为古典名著,这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通俗文学自1978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呈现出日益纷繁的格局,同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接受。日前大陆的通俗文学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因而也诱发出一些问题:通俗文学对严肃文学构成了冲击;通俗文学本身曾出现了两极化(性、暴力)倾向;一些青少年从通俗读物中接受了不良的思想等等。显然其中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众对作品的潜在需要有关,也就是本文所要谈的“接受趣。”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中的雅俗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扩张、媒体革命等构成的全球化语境中,通俗文学膨胀,纯文学萎缩。面对这种新的文学格局,我们应该正确处理雅俗文学的关系。要更新现念,给当代通俗文学重新定位,以人文精神给予积极引导;纯文学要在坚守自我的前提下,主动走向读者走向市场;雅俗文学要互补互促,在全球化时代重建新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梅莹 《文教资料》2020,(9):20-22
阿图洛·贝雷兹-雷维特在通俗文学蔚然成风的大环境下,骤然改变创作风格,自出机杼,打造与众不同的严肃文学天地。这或许就是他在西班牙当代文坛始终能引起轰动的制胜法宝,也是严肃文学依旧闪亮的最佳佐证。《战争画师》的成功,说明当今严肃文学依然有其肥沃的生存土壤,值得许多作家借鉴。  相似文献   

12.
谈通俗文学     
通俗文学,是一种与严肃文学或纯文学相对而言的、范围十分广泛、在意义上带有一定模糊性的文学品种。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最大长处是比较重视读者的审美心理,可读性较强;至于它的价值和作用,则完全取决于内容。健康的、鼓励积极向上的、有趣而无害的通俗文学作品,自应有它的存在价值和地位,那些宣传黄色淫秽、甚至带有明显封建迷信色彩和反动倾向的所谓作品,当然必须予以扫荡,只有清除了那些污泥浊水,通俗文学才能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通俗文学古已有之。自《水浒》《三国演义》到“三言两拍”和二、三十年代张恨水的  相似文献   

13.
欧茨是美国当代文学领域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大胆地吸收借鉴了通俗小说的写作手法,跨越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长期被认为无法逾越的鸿沟.她的作品中常常充斥着凶杀、暴力,错综复杂的情节以及离奇怪诞的幻想,从而使其作品在美国经典作家中自成一格,把通俗文学从一贯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边缘地带"带入文学的中心,使其进入文学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研究,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于从清末至民国的断代史研究。虽然有学者也曾追本溯源,但多从某一文类进入,对于近现代通俗文学整体的发生、发展以及流变少有贯穿古今的分析。本期范伯群先生的《古今市民大众文学的“文学链”》一文,将近现代通俗文学的发生、发展、流变的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中国文学“危机论”是由于没有领域意识。通俗文学的崛起乃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回归,且在90年代呈现出新的气象。但正确引导是通俗文学繁荣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从创作到作品到读者接受都表现出了现代特征,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社会关系的商品化以及对个人世俗欲望的肯定,因此“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中以消遣娱乐为核心,以经济关系为本质的活动。与此相对比,前现代的世俗娱乐文学则与宗法社会关系相联系,它是一种前现代社会中以整合社会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本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以“通俗”起家的文学巨树,分成俗文学与雅文学两个枝杈,俗文学经流变发展形成四大子系;通俗文学,民间文学,曲艺文学及现代化音像传媒中属于大众通俗文艺的部分。要将雅俗文学作精确的分界是很难的。我们认为,在古代可定义它们为“雅文学”与“俗文学”;在现代文学时段中,则可定义为“知识精英文学”和“大众通俗文学”。目前,因循文化市场的规律,两个文学分支渐有靠拢的趋向,甚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适俗”但不“媚俗”。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将给广大读者带来很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自起步开始,"超越雅俗,崇尚经典"一直是研究者秉持的信念。打破雅俗边界,进入资料,还原文学的历史,是通俗文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因此,通俗文学研究的开展和学科边界的确立,旨归于尊重史实的现代文学史的构建。中国现代文学是现代中国的文学表述。自起步到成熟,它主要接受着两种影响,一来自于传统,一来自于外国。新文学的影响资源主要来源于  相似文献   

19.
由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三位学者合著的《文学概论》在“新时期”众多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独标一格,其最富于创造性的是对《文学概论》要讨论的对象——文学的本体,进行了多层建构,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文学本质的单一的解释,使文学本体呈现为立体构成,“文学”的形象因而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多重文学本质、多样文学功能、多种文学类型构成的文学本体论,在文学实践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开展文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这样的文学本体观,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和人的需要确定文学活动的取向。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生态不平衡的现象经常出现,文学专制时有发生,与缺乏科学的文学理论的指导,尤其在文学的本质功能方面缺乏理论自觉有很大关系。多重的文学本体论,为新世纪的文学修造了一座立交桥,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与纯文学可以各行其道,奔向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俗文学的研究率不由径,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论文从冯保善《文化视阈中的近古文学研究》一书说起,评述了其研究通俗文学的两个特点,即深厚的文献功底和睿智的学者眼光。同时,论文还指出,研究通俗文学,既要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熟稔,也应怀抱对现代生活的情趣,惟其如此,研究才能产生心灵的呼应,并发掘人生真正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