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诗人叶赛宁的悲剧人生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本试图从乡土与城市的冲突中,揭示叶赛宁悲剧的化内涵及其诗歌对后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和中国诗人海子都生活在工业化时代,都是由乡村走向城市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都体现了城市与乡土的冲突,爱情也由于过于理想化而屡次失败。乡村乌托邦与爱情乌托邦的幻灭,促成了二人的天才命运。  相似文献   

3.
叶赛宁的一生充满了悲伤:乡村情结之悲,爱情未果之悲,信仰危机之悲,以及因信仰分歧而导致的友情之悲。这些具有悲剧性的经历直接导致了他的诗歌所特有的忧郁乃至悲观的基调,即"叶赛宁情调"。叶赛宁的人生与诗歌俨然是对费尔巴哈"痛苦是诗歌的源泉"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4.
叶赛宁生长于俄罗斯乡村,乡村是他的心灵栖居地,也是他创作的不竭源泉。进入城市之后,叶赛宁虽然赢得了至高名望,但也因颓废的生活态度陷入了精神危机,其创作上趋于阴暗消沉,与城市的对立情绪明显。在其生命末期,他也力图尝试调和自己在对待乡村与城市认识上的矛盾,无奈基于失败的婚姻和评论界的不公正对待,最终仍是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在经历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个体价值观与集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现实价值观冲突之后,形成不同与以往的冲突与整合的新局面。面对这一形势,德育观念应相应的转变、更新,树立科学新观念,使之与大学生价值观的转型保持同步前进。  相似文献   

6.
叶赛宁和臧克家都被誉为杰出的“农民诗人”,鲜明地体现在他们对城乡关系变革的态度上,即对乡村的偏爱与对城市的抵制,但比较而言,在乡村和城市之间,两者有生命关怀与社会关怀、不归路与康复路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7.
造成语义韵冲突的原因因“人”而异。本文从本族语者和中国EFL学习者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在英语使用过程中语义韵冲突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指出了它们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大批乡土者涌入城市谋生的现实,造就了乡土者不同于以往的新型城市经验。荆永鸣的小说从乡土者的城市经验入手,凸现了乡土者初步融入都市社会的生命狂欢状态和游离于城乡之间的生存荒诞与流浪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哦,香雪》与《人生》的解读,窥视了中国城市化初始阶段的城市与乡村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造成语义韵冲突的原因因"人"而异。本文从本族语者和中国EFL学习者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在英语使用过程中语义韵冲突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指出了它们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乡土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80后”文学创作中似乎是一个空白,李傻傻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他以一种严肃的姿态进行写作,辗转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游走并坚守,真诚地面对城乡之间的现实和困境。带着对乡村的眷恋与真实的体验,以及都市的新奇,李傻傻渴望找到一种解决城乡矛盾的办法,但却在一次次的寻觅中失望,于是,他对城市与乡村的种种不调和状态抱有了宽容的态度,为“80后”文学中的乡土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与借鉴,也代表了乡土写作在青春文学中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与中国诗人海子都生活在现代化高涨、诗歌兴盛的年代。他们都是从乡村走向城市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都体现了城市与乡土的冲突。叶赛宁的诗歌主要从保护大自然的角度出发,孕育了宝贵的生态思想;海子的诗歌则充满了对生命存在本身的关注与对终极价值的追问。他们的悲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悲剧,是现代性的焦虑所致。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的城市可以对旅游者形成巨大吸引力,是资源型旅游地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受益者。城市旅游文化是对城市文化和旅游文化的进一步限定,在其传递过程中会由于城市文化差距的存在对旅游者产生文化排斥性和文化吸引,从而形成一个各方力量互相冲突的系统结构。基于此,在面对城市旅游交往的文化传递与冲突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修正旅游者或当地居民心中原有的文化假设,唤起对文化的再认识,另一方面,还要积极调动旅游者或当地居民潜意识,发展出较高的契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广泛传播并深入研究终身学习的理念,奠定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观念基础;二是政府、民众、学术界三方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三是法律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铸就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良性推进机制;四是以构建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五是以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为手段;六是以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为基本途径;七是以咨询和信息提供搭建“学习需求”和“教育供给”的桥梁;八是创造适合国情的建设策略与载体。这些经验对我们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启示包括:一要加强对终身学习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二要动员全民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三要探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良性推进机制;四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五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六要加速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七要发展面向学习市场的咨询和信息服务体系;八要注重创造体现城市区域实际与特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师生冲突的差异,对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约2000名儿童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流动儿童具有歧视性,倾向于选择强制的方式,对城市儿童选择沟通的方式;流动儿童仍对教师较为敬畏与认同,城市儿童较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冲突强度都较低,流动儿童的冲突持续时间更短;冲突结束时流动儿童师生关系较佳,城市儿童师生关系却趋于疏离,冲突对城市儿童心理的消极影响较强.为解释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师生冲突的差异,采用解释现象学分析方法(IPA)对6名教师进一步访谈发现:从低教养水平高教育期待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受歧视的流动儿童,仍对教师较为敬畏与认同;质朴的、亲密友爱的传统师生关系观促使冲突结束时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较佳;教师权威观的变迁致使城市儿童的不满情绪及冲突的消极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中学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法对西安、北京、广州三个城市的中学教师进行工作家庭冲突调查.结果表明(1)教师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较高,家庭-工作冲突较低;(2)男教师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高于女教师;(3)担任职务的教师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高于不担任职务的教师;(4)自我报告幸福程度为一般和不幸福的教师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高于自我报告为幸福的教师.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城市中学教师工作-家庭平衡策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0月,首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对可持续发展与学习型城市的概念进行梳理,从社会、经济、生态、技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对可持续学习型城市的内涵进行介绍和分析,并从中获得有益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大,乡土受到城市前所未有的挤压,流入城市的农民也日益增多。乡土小说的视野由乡村延伸至城市,城市意象在乡土小说中不断涌现。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中齐聚了前工业时代的贫困、工业时代的强化、后工业时代的荒诞,形成了驳杂、混乱、矛盾的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26日,江苏省天一中学地理教师佟柠的一堂探究示范课给了我很多启示,下面以这堂课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安徽乡土小说与城市小说的叙事地位不断变迁,乡土小说与城市小说出现了各自的叙事困境,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的融合成为提升叙事品质的重要选择。文章阐释了安徽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地位的变迁、叙事的困境,并从叙事视角、叙事艺术、叙事结构和叙事题旨等方面,论述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