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教育,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2.
王家良 《学语文》2008,(2):54-54
研究性作文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创造生成的新课题。它把研究性学习引入中学作文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追求研究活动的“过程”性,讲求“过程”的浸润,在“类比、分析、互动”中掌握规律,习得作文技能,在“过程”中实现对文体知识的传授,学得作文规律,其核心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其特质是归类、比较、互动。  相似文献   

3.
余义柏 《广西教育》2005,(6A):39-40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做数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感悟,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生成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4.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获取新知。本文将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陈正璋 《福建教育》2006,(12A):53-5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旧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对于他所要认识、获得新的知识并形成技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即”认知迁移“。迁移可分为两种类型:“正迁移”。表现为个体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的认识产生积极推进作用。有利于促进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负迁移”,表现为已有知识技能干扰着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它对个体认识新知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中,诱发学生产生“负迁移”的因素与教学对策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数学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巩固知识,强化概念,增强技能,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数学课堂练习,就能突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再现知识要点,架起“旧知”到“新知”的“桥梁”;在练习中巩固已学知识,理解新知识的产生过程;在练习中,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7.
周海艳 《学周刊C版》2010,(10):127-127
现代教育理论在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与技能形成的同时,更加注重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思维,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在人们学习知识、探索世界、形成技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日益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创新学习是人们通过已有知识、经验的摄取,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索,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使学习者的内部状态和外显行为发生变化的一种活动。学生的创新更现实的是“新发展”而不是“新发现”,即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自主活动.使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发展和提高,并能正确运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教师应在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掌握创新方法、思维和技能,提高创新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这种结构中,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师生、生生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画龙点睛的引导。在网络环境中有效地创设情景,唤起学习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第1-2期合刊)三建构素质教育学习模式(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在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活动课实践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开放性的自由和谐的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形成创造性人格特征、创造性思维方式、创造意识、创造技能等,从而实…  相似文献   

12.
知识时代的来临,在全世界提出了对学习型社会的新需求。“运用ICT进行学习”作为一种新的终身技能、新的学习理论、新的全球学习方式和新的学习工具格外引人瞩目。运用ICT来创造未来学习型社会存在着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桥梁,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与掌握,即重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的经历、思考以及获得新知识时的感悟与体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锻炼。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注重师生的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教育界讨论最多的热门话题是“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推出自己的新观念、新思维、新问题、新设计、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喻霞 《四川教育》2002,(10):35-3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探索是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接受过程和创造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学习知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上贴上探究学习的“标签”,学生的探究学习只有形式,没有实效,这是违背提出课程标准的初衷的。为了真正实现探究教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开展探究学习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1背景介绍 解读大纲,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学“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要“设立‘数学探索’‘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也许我们通过传授和操练能够达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但是看看大纲便知这样做差之太远.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18.
《物理课程新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出现了许多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  相似文献   

19.
周振铎 《湖南教育》2002,(12):42-42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个体首创过程,把运用知识过程设计成创新应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首创”、“发现”、“迁移”的体验。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可使学科创造性教学的课堂结构有了基本保证。首创性的学习。首创性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这种学习与传统承传式学习的差别在于———知识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首创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或研究),是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类似科学家发现的那种体验。尽管学生探究的是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个体来说…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会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为小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习方法的掌握要借助具体的形象、事物和载体,要通过知识学习来掌握学法。所以学法指导要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学法,形成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始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在每一课时,每一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逐步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