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性学习就是突破思维定势,追求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思维形式,并将其有机融为立体动态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1、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教师要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方向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逐渐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如组词练习中的“一词多组”,填空练习中的“一空多填”,作文训练中的“一题多作”。2、引导学生多节点辨析,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教师不应单纯地要求学生从形式上明确…  相似文献   

2.
王德勋 《中学教育》2002,(11):27-30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展性思维 ,也是人的思维活动中最为突出、最为宝贵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设疑问难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位教育家说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即是说 ,借提问来启迪学生 ,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认识 ,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所以 ,提问法是启发学生自己产生知识的“产婆术”。一、抓住“难点”提问 ,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 ,启发思考 ,调动…  相似文献   

3.
张爱民 《湖北教育》2003,(21):40-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如何使作文教学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写出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力作来呢?笔者以为十分重要的一点是,作文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多方面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学要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建构起教师宏观调控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在“自主选择”中,不断强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思维活动,一是教师的思维活动,二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这里,思维信息的交流是主要活动的形式。实践表明,教师如能充分而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办事,使师生间的认识程序达到“同步”,引起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促使师生的思维“同步”谈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由此可知,感知、理解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中归纳好的知识照本宣科地讲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加重课内负担,而且使学生身心难以得到健康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抓住“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万鹰 《江西教育》2004,(4):40-40
数学教学是思维教学,而“智慧从动作开始”。因此.要在学生操作中充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就要不怕课堂上出“乱子”,更不能因此而预设好“口袋”(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套学生。一节有关“圆的认识”的课前游戏设计.让笔者回味无穷。教师先组织学生站成长方形队伍.向中间的纸篓里投纸团,比赛看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术”。“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就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上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点拨术”,就要讲究点拨的方法。循循善诱,引向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加系统和深入。造阶搭梯,指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  相似文献   

8.
韩娟  马翠萍 《宁夏教育》2000,(12):20-21
思维与语言是密切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结果。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语言内化为认识的工具,就能用比以前更有效、灵活的方式将经验和规律表现出来,并加以系统的转化。”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进行科学训练,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传统阅读教学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教学中,屡屡可见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用自己的思维去“框定”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观点“统一”“制约”着学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一、同一问题.多向思维。人们对事物往往是从多角度、多渠道加以认识,学生学习知识也是一样。教师绝不能将问题拟出唯一的答案。让学生被动去接受,而应反复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找出几个或多个答案,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也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如:在教学生投垒球时,对“如何将全球掷得更远”这一问题,教师就不宜规定学生用单一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反应灵敏、思维活跃的学生是教师的“宠儿”,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反应较慢及胆小的学生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成了学习的“配角”。在同一课堂上,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成绩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相似文献   

12.
对联故事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主渠道。课堂上怎么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以为教师要学会“开窗”。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其实,思维也是地球上最普通的花朵。教师要善于洞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温暖的阳光激活学生思维。催开一朵朵美丽的太阳花,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的作文练习 ,不能一味地用“文从字顺”来要求 ,必须要能逐渐体现其思想性和创新性 ,使文章立意新颖而又生动感人。那么 ,怎样在作文练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 ,达到这一目的呢 ?下面简谈两种常见的思维训练方法。一、多向思维方法的训练“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 ,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体会、欣赏 ,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同样 ,学生在作文练习中 ,对同一题目或同一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感悟 ,也会得出多样化的结论。因此 ,在作文训练中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 ,使之呈辐射状态 ,多方位地认识和…  相似文献   

14.
点拨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点拨教学,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模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恰到好处地运用点拨,教师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所谓“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巧妙点拨能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启发与点拨是互相联系的。“点拨”正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手段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给学生播种"绿色的阅读"——浅谈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阅读教学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教学中,屡屡可见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用自己的思维去“框定”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观点“统一”“制约”着学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纳玉琼 《云南教育》2001,(18):35-36
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动”起来,谈几点体会。一、增强学生“问”的意识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能解惑,问能知新。常设疑问,才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激起学生疑问非常重要。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质疑的勇气。心…  相似文献   

17.
讨论在语文课堂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反映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层次。有效地选择讨论方式,组织好讨论,能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一、设疑———点拨———总结式讨论这种方式是从主导者角度着眼安排讨论,通常呈示为:定向设疑———设坡点拨———归纳总结。“定向导入”是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提出讨论题,为讨论“定向”,使学生“有的放矢”。“设坡点拨”是主要阶段,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铺设思维坡度,由浅入深,层层启发,步步引导,指点迷津,纠偏矫枉。而学生则随着教师的层层导向,对问题的认识和理…  相似文献   

18.
“同构”可以认为是互相联系的事物其特征和状态相互发生的某些对应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促使教学过程安排与学生思维进展的同构效应达到最优状态。首先,教师要准确估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恰当确定教学目的;其次,教师应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尽引导和讲解,有时还要在两个知识点之间搭架“桥梁”,使学生思维稳步过渡;最后,教师还应利用同构效应,启发学生思维,养成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启发过程大致可分为上位启发,下位启发  相似文献   

19.
所谓“体验”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本质的过程。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李平 《四川教育》2000,(10):25-25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地发展,主动、生动地发展”。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即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导”的实质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充分反映了他们思维活动的活跃程度。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涉及到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