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保持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重点处理好农业与非农业产的关系,招商引资与利用本地资源的关系,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2.
本描述了我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从现实与理论上分析了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源,指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贫困地区县域经济是其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1999年我国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合理选择西部大开发战略模式,把富民放在首位,处一好重点发展与产业结构整体协调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经济。把当地资源培植、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4.
如果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经济的繁荣,就不会有真正的东北振兴。只有城乡互动才能和谐发展。城乡互动振兴东北经济的思路是:要素整合扭转“边缘化”局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求协调发展;尝试县域经济的市场化运作整合资源;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环境,加强县域融资支持为中小企业注入“血液”。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也制约了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县域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一直在“离农”和“为农”中纠结。而城乡融合是对城乡二元关系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城乡之间能够借助市场进行互动,并在城乡互动中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城乡关系的这种改变破解了县域职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困境,也为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现实需求,一方面,县域经济因为资源的流入而得以发展产业,并因产业的发展而催生出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城乡融合发展使得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人有了终身发展的需求。基于以上两点需求,县域职业教育应该改变原有的“离农”和“为农”的二元目标定位思维,而将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相统一作为目标定位的价值导向,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和融通的县域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云南的优势与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特色经济,是云南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云南解决"三农"问题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途径所在.本文从发展云南县域特色经济的必要性人手,就云南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资源依据、路径选择和优势产业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纵深探讨,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培育和发展云南特色县域经济提出了对策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坚持协调发展、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指导的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中,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它的根本出路,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它的主攻方向,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它的有效载体,把抓好项目作为它的强力支撑,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它的第一竞争点,以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又好又快地发展县域经济,是贫困地区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坚持科学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推进县域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克服制约现代农业、工业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才能全面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一般农业县是指没有特色资源,只有一般农业生产条件的县。这样的县要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充分认识县域经济的特点,利用市场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走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为此,要创新发展观念,统筹城乡、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思路,创新农业生产组织体系,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安化县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和贫困县,发展县域经济既存在许多优势也存在一些劣势。安化县发展县域经济应遵循科学发展、城乡统筹、改革开放、突出特色、跳跃发展和以人为本等原则,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国家政策扶持等优势,克服县域经济实力弱、产业结构层次低、人均收入水平低和农村基础设施差等劣势,采取转变经济发展观念、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发展山区特色经济、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等对策来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