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制度空间的解冻,在中国城市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弱势群体--进城农民工子女.他们的教育与心理成了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成了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文章通过探讨社会支持系统中的政府支持、群体支持、个体支持几方面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得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州和温州两地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考察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变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弹性具有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弹性的培育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3.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当前,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从社会支持的主体向度思考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就要明晰政府职责和义务,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以学校为核心、社会组织为载体、家庭为基础的立体化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4.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当前,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从社会支持的主体向度思考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就要明晰政府职责和义务,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以学校为核心、社会组织为载体、家庭为基础的立体化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成超  边婧 《文教资料》2007,(4):106-107
全国有1.3亿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外出农民工无法照料自己的孩子,把他们留在家乡,人们称其为留守子女。由于留守子女正处于情感、性格的成长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了这些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对“留守子女”进行健康人格的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这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进城农民工子女存在自卑、缺乏学习动机、敌视、无归属感和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加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要从政策上加强对其利益的保障,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日趋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他们入学受教育方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实证研究,把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要好,二者在自我意识、人际敏感、抑郁、敌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2004年3月25日报道,财政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收费。明确指出,今后在城市中、小学就学的农民工子女,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取消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让他们的子女在受教育方面和城市里的孩子享有平等的权利,这是所有进城务工的人企盼已久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尽管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城市政府将承担起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且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子女可就地入学的相应政策并出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但随父母进城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仍是凤毛麟角。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仍被留在家里,由农村家中的单亲、祖父母或亲朋代为抚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并由此引发了一个现实而紧迫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进城,在城市生活和接受教育,但由于农民工子女三种类型的家庭文化资本均较为薄弱,严重影响了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本文试图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进行相关分析,希望找出阻碍农民工子女养成良好习惯的家庭因素,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朱永杰 《云南教育》2010,(18):20-20
开学了,我们的课桌在哪里?9月12日《人民日报》对2亿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进行了报道,他们为城市付出辛勤汗水,他们的子女却要为上学发愁,是来城里,还是回农村?大约1400万农民工子女备受煎熬。  相似文献   

12.
进城农民工就业工作环境差、时间长,工资低、克扣拖欠问题严重,并且大多数进城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危险性高、职业病发病率高,加之急切的求富心理等因素,导致了进城农民工就业心理压力大。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进城农民工住房和子女入学教育等问题,能使进城农民工就业心理压力逐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子女是城市里“流动的花朵”,他们进城后一般会“水土不服”。让他们尽陕地适应城市的生存土壤,和城市孩子共同幸福成长,是城市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襄樊市晨光小学紧扣时代脉搏,通过开展襄樊市“十一五”课题《小学农民工子女心理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其案例研究》,积极探索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学习适应性测验(AAT)、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92名进城农民工子女进行问卷调查。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除父因子1(温暖理解)外,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其它因子与社会支持在学习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高社会支持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发展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工及其子女纷纷涌入城市,但城市并不能满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需求。于是,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问题日渐突显。当前,许多农民工子女面临着教育保障制度缺失、入学机会不平等、受教育条件不公平等问题。为此,应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立法、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教育行政申诉和诉讼程序,以更好地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6.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城市调研发现,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在校学习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为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建议中央设立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专项基金,实施教育券制度,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各地制订合理的入学标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推广农民工子女学校"国有民办"办学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支持和监管等。  相似文献   

17.
《湖北教育》2007,(4):42-42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进城务工者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成长和教育的新问题也不断凸现:在义务教育完成后,他们怎样成材?如何就业?哪里才是他们发展成材的空间?这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困惑和迷惘。  相似文献   

18.
认真研究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的重要问题。其次,进城农民工子女作为义务教育的对象之一,依法享有与其他群体子女同等的教育权利,这种权利实行的保障也是国家政府责任的重要体现。最后,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依法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也是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在梳理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上,可以看到户籍制度、属地管理模式、政策执行中的路径依赖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中央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发放"教育券"、建立全国联网化的学籍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措施,对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8):19-20
农民工子女是伴随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镇一体化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改善,更多的进城农民工以家庭为单位在城市落脚,与此同时,农民工子女进城后的教育问题则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本文立足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困境,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