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家摁门铃     
从来不去想出门带了钥匙没有,也没有回家找不到钥匙的焦灼,因为家里有人为我开门。母亲在世的时候,二老常为开门争执。门铃"叮咚"一声,父母像赛跑一样过来开门,母亲的脚步是细碎急促的,父亲的脚步则像重鼓敲在地板上。母亲总落后父亲一步:"叫你做事磨洋工,给女儿开门比哪个都积极。"父亲满怀着胜利的喜悦,为我接包、递鞋、倒茶,让我享受着贵宾待遇。老妈去世后,没有人跟老爸抢开门了,老爸的灵气和幽默给老妈带去了不少,并且耳朵背了,脚步迟缓了。为了不耽误开门,到我下班的钟点,他就守在门边。  相似文献   

2.
1父亲的葬礼之后,我留在家里收拾行装——送走父亲,我的返程日期也到了。门铃响。母亲开门后"呀"了一声,轻轻说:"是你呀!"接着我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我走出卧室,看见门口站着一个人。他的目光转向我,叫了一声:"小雪。"我在心里"啊"了一声,可是嘴里说不出  相似文献   

3.
一母亲时常在我耳边唠叨:"其实你爸爸很疼你,只是你不知道……"听过之后,我总是点点头,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回到自己房间。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感情都很淡漠。抛开血缘关系这层不谈,我每次见到他,只象征性地打一个招呼,然后各自忙各自的。因此,每当听到母亲那样说时,我的内心总会出现疑问——是这样吗?"爸爸只知道工作,哪会理我?"我这么回应。  相似文献   

4.
一母亲时常在我耳边唠叨:"其实你爸爸很疼你,只是你不知道……"听过之后,我总是点点头,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回到自己房间。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感情都很淡漠。抛开血缘关系这层不谈,我每次见到他,只象征性地打一个招呼,然后就忙自己的。因此,每当听到母亲那样说时,我的内心总会出现疑问——是这样吗?"爸爸只知道工作,哪会理我?"我这么回应。而这个疑问,直到后来我才找  相似文献   

5.
一 我从小的印象里,父亲的头项就是没有头发的。母亲说,那是倔的,好好个脑袋,倔成个秃头。小时候听到这句话,总是要笑上十分钟的。父亲就坐在一旁,看着我和母亲,满脸愠怒。说实话,如果没有母亲陪着,我不敢这样放肆,因为我怕他。父亲是中学的语文老师,他从不体罚他的学生,但他会体罚我。  相似文献   

6.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相似文献   

7.
周末回到家,父亲一个人在阳光下晒橘皮和金银花,我随口一问:"我妈呢?"父亲停下手中的事,对我说:"怎么一回来就找你妈?"我一时语塞,因为心里自然而然地觉得,父亲母亲总是待在一起的。父亲是一名赤脚医生,在镇上颇有名气和好口碑。他医术高超,"服"他的药方的人特别多。  相似文献   

8.
深深的父爱     
走在这满是荆棘的成长路上,寻找着父亲的足迹…… 父亲在我的眼中总是那样的平凡。他从来没有像母亲那样为我洗衣做饭,也没有对我问寒问暖,更没有在我伤心时逗我心欢。电话里,总是传来母亲关怀的声音;餐桌上,总是母亲为我夹菜;病床上,总是看到母亲忧心的目光……似乎总是母亲时常在我身边,而父亲则是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 父亲爱喝酒,几乎每次都喝得大醉,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整个身上都是一股难闻的酒气,而且每次喝酒的时间都不少于两个小时,同样的一句话一直说到你睡为止。父亲爱打扑克,而且每次一玩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相似文献   

9.
最值得怀念的,当然是代母亲写信给父亲。母亲总是一边忙着家事,一边有意无意地问着:"有没有给你阿爸写信呀?"懒惰的我,总会躲避地回答:"不用写嘛,阿爸还没来信呢。"母亲倒也不逼我了。其实,父亲虽不按时来信,老师却规定我每个月一定要写两封信,向父亲禀告家中情况。一则表示孝心,二则练习作文。给父亲写信,比作日记苦多了。因为第一要用纯粹文言文,不能文白夹杂;第二要用正楷书写,不可潦草。我的信,出现在父亲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的人生道路,父亲认为就是努力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他固执地认为唯有"读好书"才是出路。因而,我对父亲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一听到他的脚步,立即会将刚  相似文献   

11.
岑桑 《少年文摘》2012,(1):46-51
其实,我和他之间能有什么深仇大恨,我们只是一对不会表达的父子。一我从小的印象里,父亲的头顶就是没有头发的,只有几根稀稀落落地围在旁边。母亲说,那是倔的,好好个脑袋,倔成个秃头。小时候听到这句话,总是要笑上十分钟的。父亲就坐在一旁,看着我和母亲,满脸愠怒。说实话,如果没有母亲陪着,我不敢这样放肆,因为我怕他。父亲是中学的语文老  相似文献   

12.
<正>八岁那年,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带回一辆自行车,那时一个村子也没几辆,放学后我看到院里崭新的自行车,急忙跑去问母亲,母亲说:"咱家的。"我高兴得一蹦老高,说:"我要学骑车。"父亲听到我的嚷嚷声,从北屋走出来,说:"你太小,还够不着车把呢,长高了再学吧。"听了父亲的话,我蔫了。父亲在外地工作,过年、收秋、收麦时才在家呆上个把月,我感觉与父亲很生疏,对父亲总  相似文献   

13.
正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穿男装,连耳洞都没打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  相似文献   

14.
正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  相似文献   

15.
给父亲洗脚     
<正>我还从未给父亲洗过脚。父亲已经八十一岁了,腰已经弯得将近九十度,走起路来不停地喘息。我曾开玩笑地说:"爸,腰弯成这样,你怎么睡觉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笑过后不免被泪水模糊了双眼。深冬的一天,在和母亲闲聊时得知近来大姐经常回家给父亲洗脚,我才猛然想到母亲曾告诉我,父亲穿鞋子已经越来越困难了。我的心一阵紧缩,决定今天为父亲洗一次脚。  相似文献   

16.
少年竺可祯     
竺可桢一岁半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有目的地教他认字、写字,他每次都能按父亲的教导仔仔细细地练.有一天,父亲要到外地去办事,临走时对小竺可桢说:"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识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吗?"这时,小竺可桢正在母亲的怀里吃奶,听到这话,赶忙从母亲的怀里挣脱出来,拽着父亲的衣角,非让父亲教完字再走不可.就这样,竺可桢自小养成了好学的品性.待他满三周岁时,已经能认识许多字了.  相似文献   

17.
三个字     
<正>在家中,母亲永远比父亲更唠叨。母亲说过的那一堆话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有时换了种说法而已。而时常在远方的父亲不懂得说那些"抒情"话语,在他那里,有些话、有些字眼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所以,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那三个字:"我想你。"这三个字,电话里父亲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这三个字,也是父亲电话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小时候,每次给父亲打电话时,我最喜欢听到这三个字——只要父亲说完这三个字以后,我不知怎么的,就会觉得  相似文献   

18.
真爱     
礼拜天一早,有人敲门。开门一看,竟是多日不见的母亲从乡下来了。母亲像有心事,但见到我,故作轻松地一笑,然后低头换鞋,搁下背上沉沉的布包。妻子迎上前和母亲打招呼:“爸呢?”母亲笑着应道:“在楼下呢。”父亲蹲在水泥地上抽着劣质的香烟。他那辆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倚在墙边,车的右侧牢牢绑着一袋新碾的大米。我心疼地埋怨他:“天这么热,叫你不要骑车,偏不听!”父亲抹把汗,笑着申辩:“坐中巴一来一去得花20块,够买20斤的大米了!”将父亲的自行车放进车棚,再转过身,他已一人扛着米袋上楼了。父亲进门时,一抖肩,近百斤的米袋稳稳地落了下…  相似文献   

19.
人间第一情     
父亲是座高大威武的山。母亲是条细长温柔的河。山拥抱着河,河滋润着山,而我正是这山上和河边的幸福成长的种子,坐在山高大的脊梁上,有清洌河水的哺育,茁壮成长。父亲伟大,母亲温柔。父亲的爱崇高深沉,有时令人难以理解,母亲的爱却细致体贴无微不至。父亲总是深沉地说:“你长大了,许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处理了。”母亲却总不放心,处处替我着想,回到家里,母亲就问:“近来学习怎么样?饭吃得好吗?”父亲从不炫耀我的成绩,他认为他的儿子将来一定比他更强。母亲却喜欢我偎依在她的身边,给她讲述一件件成功的喜悦。父亲很懒,但他却情愿花上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我与姐姐是听着同一个故事长大的。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如此:父亲在读中学时爱上了一个叫张菊花的女孩,后来发生了意外,张菊花被倒塌的危房砸伤,在她快死时,父亲当着很多老师和同学的面,拼命地一声声地呼喊自己的爱情:我喜欢张菊花!张菊花我喜欢你!———在那保守的年代,父亲的举动无异于一场“地震”,“早恋”的他被赶出校门,并受到了全村人的讥笑。母亲是父亲的同班同学,在听到父亲吼叫般的爱情表白后,惊呆了,但又暗暗佩服父亲做了一个勇敢的男人。张菊花死后4年,母亲做了父亲的新娘。父亲的“绯闻”在邻居口中不停地传来传去,一直到我与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