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读经、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热门的词语,这几个词语也常常被不少人混用。实际上,这几个词语具有不同的内容所指。其中,台湾学者王财贵继承了清代以前就存在的读经一词,发展出读经教育理论。但是由于读经教育不被我国政府认可,所以各级政府提倡的一直是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比读经教育要宽泛。而国学一词自近代以来形成,但是国学与国学教育不同,研究国学之人很多,但国学教育一直缺乏研究。实际上,上述几个词语所代表的都是一种古典教育的思潮。  相似文献   

2.
《国学基本教材》在大陆出版了,对于大陆的文化界和教育界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的瑰宝,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中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部分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薄弱,因此,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本文从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市民踊跃参观”现象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在中小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的现状,应从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活动引领提升素质,打造环境凸显特色,家校联合形成合力等方面入手,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让传统文化教育重新焕发新的光彩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观察晚清长江流域学术流变,国学保存会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个案。国学保存会在维新势力着力推动引进西学实现中国学术近代化的情境下,另辟蹊径,通过倡导古学复兴,借鉴新知反省和颠覆渐趋萎缩的旧式传统学术,再造新式国学,着力从中国传统内部推进学术近代化。无论其直接动机和最终成绩如何,这一努力在中国学术转型过程中,无疑具有范式多样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79):164-16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包含国学在内的中华文化正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明确国学概念的丰富内涵及国学与儒学、传统文化、经典、国子学、中国学、国粹等概念的关系,则是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国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紧密结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首先,高校要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结构是指以儒学为中心,吸收诸子百家以及古代各学派、教派和其他外来文化,从而形成的综合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必须弘扬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但是,当下的语文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依然十分明显,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认为,应该合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和经典著作,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现状首先,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不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些新奇,但时间久了就会觉得疲惫和乏味。采用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9.
国粹与国学     
许地山 《教育》2014,(3):76-76
“国粹”这个名词原是不见于经传的。它是在戊戌政变后,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呼声嚷到声嘶力竭的时候所呼出来的一个怪口号。又因为国粹学报的刊行,这名词便广泛地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日益严重。因此,从传统国学典籍中汲取精华,有意识地将其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使学生能使用英语恰当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其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对国学传统文化英汉双语课程进行多元化建构分析,呼吁教学部门和学者对相关课程做出全方位的设计,提出了建构多样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国学传统文化英汉双语课程体系,为各类各级学习者确立不同的课程方案,最终使学生在传承国学的同时学习英语翻译技巧,提高人文修养,为弘扬国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 一个新的千年开始了 !在新世纪的发端 ,高举起“自然国学”这面大旗的庄严时刻已经到来 ,深入阐发自然国学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国学 ,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然而 ,一提出国学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史学、文学、道德、人生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其实 ,国学中还有另一半同样重要、同样辉煌 ,同属中国文化精髓的方面 ,就是中国的传统科学体系 ,包括自然科学、科技史、科技哲学、科学思维方式等学科内容。前一半为人文国学 ,后一半当称“自然国学”。184 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屡遭列强凌辱 ,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人对国家失去信心 ,民族虚无…  相似文献   

12.
周勇 《中国德育》2009,(5):41-44
陶行知学成回国后曾言,中国没有真正的“学”校,所有不过是“教”校,教几本固定的教科书而已,毫无学术文化方面的创造与培养。陶氏此言适合民国时期的一般学校,那些定位高的学校则不在陶氏所论之列。比如,南开中学与苏州中学便有很好的“学”,并因此形成了取向清晰、底蕴深厚的学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淡薄,对于传统文化的践行也不足,这些问题呼唤我们关注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我们需要从教育内容、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和机制建设等方面来入手,寻找工作的着力点,提升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们要进行吃中国饭、说中国话、过中国节和穿中国服装的振兴民族化的道德教育。一个中国人连中国饭都不吃了.能叫中国人吗?”[编按]  相似文献   

15.
大学传统文化教育困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华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与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同,许多大学开始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承担文化保护、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之责,可谓责无旁贷。但是,由于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印记。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和美好,也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5中的《边城》这篇课文为例,浅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性,源于人类的本能,也是婚姻的核心所在。人类的婚姻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意蕴的传统婚姻婚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传统婚俗文化演绎过程中,我们的老祖先围绕性想出了很多生动有趣、文雅兼备的办法,而且积久成俗。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不仅是民族精神品性、文化面貌最筒约的展示,而且具有丰富的、特色鲜明的性知识与性文化教育内涵。探讨中国传统婚俗的性文化,批判传统婚俗中违反科学与人道精神的旧规陋俗,充分肯定其中合乎生理科学的性知识与性文化教育内容,增进现代婚俗文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无疑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又是夯实“四个自信”之根基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确定正确的教育资源观和教育过程观;建立“大文化”的课程体系,多元构建教育载体,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实施“以旧唤新”的育人思路,增强传统文化的知识活性,提升传统文化的浸润力度;夯实“言传身教”的育人根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构多元一体的教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王尚聪 《天津教育》2020,(28):102-103
中华文化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的大势所趋,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发展需要的。在学前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其意义非同凡响,教师可以利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幼儿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对祖国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长大以后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代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青少年道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