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从荀子的人性论入手来探讨荀子的政治思想,其中涉及到君道和臣道,从他的政治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儒家的色彩,但是从他产生这些政治思想的初衷以及从他的弟子的发展方向上看时,发现他跟法家更有着深远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郭慧云  张祥干 《科教文汇》2008,(14):161-161
本文从荀子的人性论入手来探讨荀子的政治思想,其中涉及到君道和臣道,从他的政治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儒家的色彩,但是从他产生这些政治思想的初衷以及从他的弟子的发展方向上看时,发现他跟法家更有着深远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陆九渊"心学"是汲取先秦儒家思想精华,继承和发展了程颢的思想,形成了"心即理"为核心的"心学"体系。陆九渊的"心学"作为其哲学的核心范畴,它有无限的能动力,在他的哲学逻辑结构里",物"须通过"心"来体现或显现。陆九渊"心学"思想认为,人通过心性的涵养、剥落、存心、养心至求放心,从而获得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人的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年郭店楚简等新出土文献问世后,新的知识与见解也随之而来.笔者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即其中探讨《五行》与孟子思想关系的部分.孟子思想的形成虽然受到了子思《五行》的影响,但其中不动心体验往后的修养模式,却完全舍弃了《五行》中的理论.也就是说,孟子 舍弃了《五行》中"性即气"的思维,将"心"放置在"气"的上位,并以"心"为基础展开了四端说.通过这种立足 于"心"的修养论,孟子彻底解决了"性即气"思维模式中所包含的问题.而这种从"气"至"心"的转换,正是使孟子成为独具一格之思想家的重要之处.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圣人,是我们的至圣先师,他的一贯之道不但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同时也是维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促进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社会生态观。孔子的"一贯之道"包括孝敬诚信、忠恕、中庸、因革损益等"人道"内涵,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观。对"一贯之道"进行社会生态分析,有助于维护社会生态平衡、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玥 《科教文汇》2009,(14):245-245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中“圆”内涵的梳理,总结出刘勰《文心雕龙》所体现的“圆美”美学范式。具体表现为:一是文章创作论上以圃和、圆转为美的审美倾向;二是作家修养论上以“圆鉴”、“博观”为作家审美修养所具备的理想素质;三是文学本体论上对儒、道两家思想的圆通。  相似文献   

7.
乔昱 《今日科苑》2021,(10):34-40
历来多有学者对《老子》中的"愚民"之说加以指摘,我们或可将老子的治民思想称为"愚民",但此"愚民"非彼"愚民".老子提出的"愚民"思想,并非愚弄生民、刻意阻碍民智之开化,更不是所谓的"反智主义"."愚"在《老子》一书的语境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愚"的状态正是老子所希求的.老子所说的"愚"并非富有贬义的愚蠢、痴傻,而是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的表现.老子的"治论"与其"道论""教论"一以贯之,"愚民"并不是诈伪的帝王心术,而是老子在周末"文敝"的背景下以"道"之所导向的"朴"为世道人心所作的开示.  相似文献   

8.
李明 《今日科苑》2007,(22):21-21
劳乃宣是清末民初活动于中国历史大舞台的重要人物个体。他的思想历程共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他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思想处于形成时期;第二阶段,他的各种思想都有所发展并逐渐成熟起来;第三阶段,"中体西用"论是其思想的核心;第四阶段,他沦为"遗老",大搞尊孔复辟。劳乃宣的思想发展历程充分体现出了近代时代大背景下知识分子艰苦矛盾的心路转变,极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法书,作为兵家的主要经典,其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基本点在于"道",孙子在此书中提出"安民"、"保民"的道德价值观,并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论,孙武作为一位军事家,却拥有与儒家一样的"仁民爱物"的济世情怀,是不得不令人折服的.  相似文献   

10.
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上所持的不同音乐美学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提出是因其两家在思想基础、处世态度及审美理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尽善尽美”是儒家的审美理想,它与道家“大音希声”的审美理想相比较是具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的)。与此同时,儒、道两家又是以“中和”、“淡和”为共同审美准则的。因此,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互相对立斗争,又互相吸取交融。其主体是儒家的,局部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思想上、经济上的一元化倾向束缚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仅仅是传统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实用理性和官本位价值观,还有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一元化"倾向。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上,儒家学说成了一统天下的唯一官方意识形态。训诂和解读儒家经典的"经学",成为汉代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天命观具有儒道互补的特征。一方面承继道家的天命自然观,认为天道无知,人事兴替应从自身寻找原因,据此对神仙迷信提出了质疑,对天道报应说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受到儒家孔、孟、董仲舒等影响,认为天命可以相符。天道自然观和天命论的同时存在使他的思想体现出双重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荀子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战国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深刻指出了名家学说的"见"和"弊",在批判各家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一些思想,但总的来说其思想体系基本属于儒家。荀子是先秦时代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其由此派生出的教育思想中含有许多先进而又积极的成分,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本文对荀子的性恶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教育意义及对现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嵇康克服养生五难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魏晋之时,  相似文献   

16.
王灵燕 《科教文汇》2008,(34):251-251
谢逸是北宋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在北宋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他的思想并不是专注一家,而是儒释道三者的融合,用儒学来安身立命,用佛道来治心养气,从而达到挺立道德实体的心性诚明儒者气象与超然物外清净胸襟的佛道妙悟相结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天命观具有儒道互补的特征.一方面承继道家的天命自然观,认为天道无知,人事兴替应从自身寻找原因,据此时神仙迷信提出了质疑,对天道报应说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受到儒家孔、孟、董仲舒等影响.认为天命可以相符.天道自然观和天命论的同时存在使他的思想体现出双重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郭店楚简"等20世纪末年问世的新出土文献带来的新知见,探讨孟子性善论形成过程的一系列论考之中探讨《五行》思想的部分.《五行》将"知"视为觉醒认知能力之过程,并将之分为"圣"和"智"两种.在此格局上,《五行》设定修养过程为:借由"智"之觉醒察觉到"贤人"之"德",通过模仿"行"本身来掌握"仁""义"等,从而实现"人道"之"善",进而从此阶段上升,借由"圣"的觉醒达到"天道"之"德",亦即能够在"德之行"的层次实践"仁""义"等.另外,《五行》"说"的相关论述中,"说"的作者用"仁气""义气"等术语对上述过程加以解说.从这一点可推测出《五行》的思想与《性自命出》的"性即气"的思维方式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9.
孔夫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毛泽东可称为中国现代的"圣人",一古一令,两位"圣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研究两位"圣人"之间的关系时,应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具体的了解,增加时两者个人品性修养方面的梳理和论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郭店楚简"等20世纪末年问世的新出土文献带来的新知见,探讨孟子性善论形成过程的一系列论考之中探讨《五行》思想的部分.《五行》将"知"视为觉醒认知能力之过程,并将之分为"圣"和"智"两种.在此格局上,《五行》设定修养过程为:借由"智"之觉醒察觉到"贤人"之"德",通过模仿"行"本身来掌握"仁""义"等,从而实现"人道"之"善",进而从此阶段上升,借由"圣"的觉醒达到"天道"之"德",亦即能够在"德之行"的层次实践"仁""义"等.另外,《五行》"说"的相关论述中,"说"的作者用"仁气""义气"等术语对上述过程加以解说.从这一点可推测出《五行》的思想与《性自命出》的"性即气"的思维方式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