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比喻复合词的本体、喻体从概念层面可分别被归入不同的语义类别,不同语义类别的本体、喻体表现出特有的分布规律。不同语义类别的本体喻体造词能力不同、在比喻复合词中的搭配规律不同、与比喻点的对应分布特征不同,这体现了语义类别对本体喻体分布特征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造词过程中人们对本体、喻体选择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2.
区别性主从复合词的两种造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别性主从复合词的造词活动中,主从复合词本身才是命名活动的目标,词根是参照,前加成分是为了使目标区别于参照而给目标添加的区别标识。前加成分可以分化词根,也可以异化词根。由异化方式或完全分化方式造成的几个词之间呈连续性,其系统比较稳定;由不完全分化造成的词呈离散性,其系统不稳定。分化与异化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条件是泛化或特化及有无标记对立的建立和失效。  相似文献   

3.
论文首先介绍复合词的定义和分类;其次逐步分析汉语复合词和英语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最后通过对比英汉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得出结论:汉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还有逻辑因素;英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更多的是句法关系。究其原因,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造词形式凸显意合原则;而英语则是形态型语言,更多地采用形合的造词方式。  相似文献   

4.
比喻造词辨正南通市启秀中学徐杲一、是比喻造词还是词的比喻义时下不少学者将比喻造词和词的比喻义混为一谈①,究其因是光盯住了二者的共性而忽视了二者的个性。二者尽管均借助了比喻,却分属词汇学中的两个分支“造词法”和“词义”,因而有着本质的不同。“比喻造词”...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中“牛”发展出多领域隐喻映射和深层次语义扩展,相同点体现在:靶域指人时,喻指强壮、愚笨、倔强、执拗,以及暴躁、莽撞的人。靶域非指人时,喻指大量财富、目标和关键、夸张和怪诞的说法、时间久和速度慢的行动以及危险和冲突。差异体现在:指人时,英语“bull”喻指说话自相矛盾的人,“cow”喻指壮或者女性肥胖,“ox”喻指健康的人;汉语“牛”喻指勤奋、无私的人,高傲的人,可怕的人,地位低贱的人和非法倒卖东西的人。非指人时,英语中“牛”表示大小、竞选游说会、临时演员面试会、女性色相展示场合;汉语形容厉害,表示夸赞或略带讽刺挖苦之意。汉语中“牛”的隐喻映射范围更广,多出了情感/态度域映射目标域。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英语中含有大量的比喻性复合词。通过研究英语比喻性复合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迪。从比喻性复合词的产生方式、词性以及明喻暗喻等方面分别研究英语中的比喻性复合词,可对英语比喻性复合词有进一步的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7.
比喻造词是一种重要的造词法,具有鲜明形象的特点,传递了丰富的信息,因此汉语中运用此方法构造的词非常多。从本体和喻体的角度看,比喻造词可分为暗喻造词和借喻造词。  相似文献   

8.
宣心骋 《文教资料》2011,(34):43-45
本文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双音节比喻词做了语法结构类型上的梳理和分类。在区分比喻新:造词和比喻扩展词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关系类型比喻:扩展词的关涉性语义成分与描述性语义成分的互动关系。引入并修正了施春宏提出的语义框架.并验证了其提出的词义衍化过程假设.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比喻造词法充分地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特点。本文在探讨了比喻和比喻造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比喻造词和具象性思维、相似性思维的关系,从而指出具象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汉民族广泛利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比喻造词”和“词的比喻义”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和领域,简言之,比喻造词是用比喻的方法创造新词,属丁造词法范畴,而词的比喻义是原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通过比喻来指称其它意义,创造卅了新义,属于词义变化范畴。具体区别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古诗意象与隐喻具有相同的认知特性,意象也是一种概念隐喻,意象的英译应该力求实现汉语隐喻意象和英语隐喻意象的"映射对等"。结合古诗意象英译的实例,提出了采用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译出;转换汉语意象源域为英语的意象源域;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加汉语目标域;英语的对应意象源域加注释等实现"映射对等"的古诗意象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由汉字组成的大量的日语复合词中,同素异序词虽然数量有限,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将现代日语中的同素异序词分为“同素异序等义词”、“同素异序近义词”和“同素异序异义词”3个类型,在语义和用法上对同素异序词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体在人类认知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体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研究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认知角度研究英汉成语中的身体隐喻,并将英汉成语中的身体隐喻划分为四种类型:身体作为源域;身体作为靶域;身体同为源域和靶域;身体部位之间关系与其它事物或人之间关系的投射。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语指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是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使用的语言;是特定时间段内社会热点和社会心态的反映。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进行交际的重要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两个域之间相似性是隐喻映射的基本要素。从认知隐喻角度分析流行语隐喻语义映射机制和语义泛化,揭示隐喻在流行语流行过程中的运作机制,为流行语产生和迅速传播提供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小说《围城》中色彩瑰丽、新奇独特的隐喻,构成了钱钟书独特的写作风格,但同时也向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茅国权在翻译此部小说时,对其中的诸多隐喻进行了传神达意的翻译,赋予了读者极大的阅读享受。但是,由于译者忽视了英汉文化间的细微差异,某些意象翻译出现了误差。从概念隐喻理论来看,《围城》英译中的意象误差主要有两种情况:隐喻认知的偏离和隐喻认知的缺省。有可能导致译语读者对原文理解的偏差,难以领略小说原文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语篇是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词汇衔接是语篇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同义、反义、上下义、搭配等手段实现。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一认知域内词汇成分间的衔接关系上,不涉及不同认知域内词汇成分的衔接问题及衔接机制的探讨。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说是隐喻性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客观的经验,并将源域概念映射到目标域概念,从而实现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将隐喻引入衔接理论,可以解释词汇衔接问题,尤其适用于解释不同认知域内词汇的衔接及工作机制。这一方面是对衔接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对隐喻理论在实用性方面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儿”出现于词尾的功能主要是两种,一是表示语音音变功能,二是表示构词语素功能。如果“儿”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不是语素;如果“儿”不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是语素,或者是实语素,或者是虚语素,所构成的词,或者是复合式合成词,或者是附加式合成词。“儿”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于词尾,其情况可分为:双音节 “儿”和单音节 “儿”两种。双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是“儿化”词,是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而不是三个语素。单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儿化”单音节词,关键看“儿”是否“儿化”,是否具有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分情况把“儿”都视为语素,概念上是混乱的,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8.
邹强珍 《海外英语》2014,(7):263-265
As an important metaphor, metaphor of color-related English words regards color domain as source domain, and maps the color domain to non-colored abstract domain. This enables us to understand, think and discuss color-related concep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asic color-related English words through cognitive metaphor.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the color-related English words is in nature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related English words by means of cognitive metaphor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相似文献   

19.
空间隐喻是始源域向目标域或其他认知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义或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虽然生活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但人们会使用相同的空间词汇来描述抽象概念。汉语中垂直性空间隐喻语言(上/下)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它们和英语有着非常一致的对应映射。汉语中的"上/下"是表达空间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对多义词,它们表达了时间、社会等级、主观优劣等隐喻义。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类型复合词相比,联合型复合词的语素序列受语法关系直接制约的程度要低一些,而其他制约因素却要多一些,复杂一些.从结构形式、语义关系和词义类型等角度可以观察到此类复合词语素序列制约因素的多元性及其作用的灵活性.这类复合词的语素序列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在共时的状态下,它的制约性会通过各种渠道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用来解释已有的序列面貌,又可以通过语素意义在词化过程中的演变轨迹所提供的线索,去更深刻地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联合型复合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