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秀诗人的创作可以作多方面的解读,徐志摩就是这样的诗人。本文从审美观照的普泛性,审美情感的内倾性,审美意象的空灵轻柔和审美风格的和谐优美等方面对其诗歌创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惯例中,我们通常会研究古代作家们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生活境遇和在这些影响下所形成的性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外力影响下会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即便两位作家所写的题材相似,也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以贾岛与李商隐的各一诗作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来凸显同一题材在不同诗人的审美观照和艺术表现下所富有的非同质美.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诗人张学梦的创作历程,揭示了其诗作的一系列美学特征,诸如现代理性、科学入诗、感情沉凝、风格奔放等。对他的创作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美国诗人玛丽安娜.穆尔与俄罗斯诗人谢尔盖.叶赛宁分别在各自诗作中以"原型"的方式建构各类神启意象,如极光、雾霭、印第安部落、森林界碑、烟囱、铁轨等。具有生态指涉意义的神启意象在二者创作中呈现动态演化的特点,在二者早、中、晚期诗歌里分别启示着生态理想、生态责任和生态预警。神启意象统辖着二者各时期诗歌的生态话语场,以最本质的方式折射出诗人特定时期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忽必烈汗》一诗的创作、修订和诗义,尤其是诗歌的意识形态。柯勒律治的创作代表了与华兹华斯不同的倾向,曾遭受指责,主要集中在难于把握柯勒律治的诗义。本文就该诗诗序中所称梦幻和诗作中东方题材来看柯勒律治的诗义,诗人努力为其诗歌新美学申辩,在论文中特别指出柯勒律治与密尔顿在创作方面的亲密联系。纯诗人柯勒律治市中国接受时创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从创作角度上看,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同客观景物相统一而产生的浑然相契的统一体。从鉴赏角度上看,意境又是读者在审美观照中,借以感受言外意、境外昧、弦外音,受到感染和陶冶的诱导物。正如王国维所言:“文学之工与不工,  相似文献   

7.
读诗与读人     
<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切诗歌的创作都有其缘由,一切诗作的内涵都与作者的思想倾向、品行性格、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等因素息息相关。诗如其人,诗、人合一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任何一个诗作都会打上诗人个人的烙印。我们阅读诗词就不能不先读诗人,读诗人所处的历史时代、生活经历、家庭影响,读诗人的思想倾向、人格秉性、为人之道,还要读诗人的创作缘由以及诗歌风格,更要读诗人种种的创作因素与其具体诗作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  相似文献   

8.
庄子与卢梭均持有一种自然审美观,认为美源于自然,毁于人为。论文通过对二者自然审美观的比较。发现二者均立足于人的自然价值,并在自然与人为的二元对立中思考诗学的有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乃是中西诗学思维方式的共通性所在,同时也是异于主流诗学思维模式的独特路数所在。  相似文献   

9.
诗人布考斯基对悲惨生活的体验,使之形成独特的悲剧观。在独特悲剧观的烛照下,诗人诗作形成了真实性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武术与书法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内涵、风格和特点。但二者并非独立的文化体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以自然万物为素材,以古典哲学为理论依据,在美学、文艺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种传统文化的共同影响下,使二者在诸多方面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审美观上,二者的共通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人格决定风格,风格折射人格,二者相辅相成,既是不同的,又是一致的。对于“新月派”主将的徐志摩、闻一多来说,其诗作的大相径庭恰是他们不同人格的写照。当然,作为同一时代、同一社团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还是有其共同之处的。  相似文献   

12.
庄子美学强调审美主体与客观自然融合,从有限中把握无限的天地“大”。柏拉图美学主张审美主体脱离客观自然,在纯粹的超现实境界中实现审美观照。他们的美学观的差异反应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质,并与他们的阶级立场有关,其影响导致了中国和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但是,他们对于超现实的审美理想的强调,却又共同地把握了人类审美活动超越观实的本质,开启了中国和西方美学、艺术的“诗心”。  相似文献   

13.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英国文学史上的巨擘。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美不胜收的不朽诗作。他的诗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切感悟和思考,寄托着诗人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自然是诗人诗作中常描写的主题。通过从自然与孩童,自然与上帝,自然与女性三个角度来赏析《廷滕寺》,体现诗作中自然情感与人生哲理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14.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英国文学史上的巨擘.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美不胜收的不朽诗作.他的诗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切感悟和思考,寄托着诗人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自然是诗人诗作中常描写的主题.通过从自然与孩童,自然与上帝,自然与女性三个角度来赏析《廷滕寺》,体现诗作中自然情感与人生哲理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15.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诗坛两颗璀璨的明星,他们共同将盛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顶峰。二者又别具诗情与个性,在人生、创作、思想和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二者也有内涵丰富的共性,使二人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并称于世,共同哺育后代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克洛岱尔的政治身份为文化观念的生成和嬗变提供了条件,外交官的政治身体使他充分地接触和沉浸在东方文化氛围中。东方园林艺术及其哲学底蕴深刻地影响了克洛岱尔的审美观;东方文字艺术及其体现的思维方式和美学理念启迪了克洛岱尔的文艺心理的重塑。克洛岱尔的诗学观念深受东方美学理念的影响,形成了饱含东方美学理念的诗学观,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7.
童心与诗心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思维与诗人思维的相通之处以及二者之关系,认为二者的相通之处在于:认知方式上以直寻为主;认知手段上以想象为主;主体情感在认知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进而强调保持童心对诗人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刘章诗歌有着自己独具的美学特色。今日中国绚烂的诗歌百花园中,刘章的诗歌以并不有意媚人的韶秀,展现着自己绰约的风采,喷吐着自己清幽的芬芳。刘章对诗美的追求与他的诗美特色,令人深思而又耐人寻味。 俗话说:“千人不同面”,这话对于诗人的创作来说也是一样。有一千个诗人,他们的诗歌就有着一千种面貌(这还不包括学步的或尚未成熟的诗人的创作)。一个诗人的创作所以能够具有与他人不同的特色、面貌,原因是复杂的。一般地说,这与诗人的出身、成长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诗人的性格、气质、文化教养、人生阅历、世界观、审美观、艺术欣赏经验与创作实践等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集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和心理学家于一身的劳伦斯,以小产而出名,他的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却是诗歌集。不同创作阶段的诗作体现了不同的特点、风格和主题。歌颂生命、歌颂永恒是诗作的主旋律,从中反映出其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鉴赏必须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那么怎样想象与联想呢?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虚实结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讨。按照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理论,虚实结合是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一条基本原则,作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也都十分重视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也必须抓住实与虚的结合关系去展开想象与联想。常见的做法,我以为可有以下几种。1、有些诗歌为了笔墨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