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教育界对高等教育目的的认识存在误区,培养"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等表述不具备"人"的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普适性,科学发展观使高等教育的目的重新回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变"与"不变"两个方面,"不变"的是培养和发展"人"这个"终极目的","变"的是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对培养人的规格和需求的差异这个"现实目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终极目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教育终极目的的认识,分析了多种关于教育终极目的的论点,揭示了这些论点具有共同的基础,即教育是一门生存的艺术,它的终极目的应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尤其是中小学,许多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差生”,厌学情绪强烈,甚至有过多次逃学的经历。学校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苦多于乐,用他们流行的话说,就是“我是学生,倒霉的学生,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教育的应然状态大相径庭甚至相悖,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教育终极目的的问题.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幸福--学生的幸福、社会的幸福、全人类的幸福.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的完满性并帮助他们做好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准备,学校生活本身也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教育的应然状态大相径庭甚至相悖,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教育终极目的的问题。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幸福——学生的幸福、社会的幸福、全人类的幸福。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的完满性并帮助他们做好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准备,学校生活本身也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  相似文献   

6.
幸福为人自我实现后得到的一种满足感,一种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状态和心理体验,是人生永恒的追求。职业教育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帮助个体寻求自我幸福的使命。职业院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体验幸福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发现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完善教育过程,帮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体验幸福;通过引导,提升幸福追求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教育以强有力的规训和塑造方式把人制造成社会秩序和经济制度的工具,并且向接受规训的人承诺“成为”工具之后的幸福。教育因此背离了人及道德。康德的“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而且为教育等所有关涉人的精神成长的条件提出了绝对要求。道德教化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道德教化就是通过理性存在者本身的道德生活而实现人之为人的目的——成就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终极目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教育终极目的的认识,分析了多种关于教育终极目的的论点.揭示了这些论点具有共同的基础,即教育是一门生存的艺术,它的终极目的应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教育目的有两种:一种是终极目的;一种是非终极目的,如前人所讲的“传道、授业、解惑”、“全面个性发展”、“做人”等。但它们都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因为它们不是终点,本身还有目的性。只有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但在现实教育活动中。存在教育目的异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一种个人体验,是一种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虽然人人对幸福理解不同但都追求幸福,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对其目的虽表述不一,但其为人服务的工具性决定了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李菲 《教育学报》2006,2(6):85-90
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是生活意义问题。生活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基,使人的整个生命富有灵魂和生机。对意义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总体需求,对意义的追索也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的情结。“终极关怀”指人对生活意义的自始至终的关怀状态和过程。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人成“人”的事业,应该以“终极关怀”为精神意蕴或指向。当前,以“终极关怀”为视角思考和建构学校德育目的也是对德育回归生活的深化。终极关怀的视角下,德育目的应该是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这种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是具备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大到国家、社会和团体,小到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都会有各自的期望。这些期望的实现有赖于自觉地确定教育活动的目的。教育目的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以及教育应培养人具有什么样的身心素质。教育目的的提出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为教育者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完成培养和造就人才的任务,受教育者也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获得发展。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定教育目的时候可以不…  相似文献   

13.
成“人”:成人教育的终极目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成人教育终极目的的"成‘人’"内涵丰富,本文从"生命性"、"完整性"、"充分发展性"三个角度详细解读了这一"人"所具有的真正含义,以期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引起对成人教育终极目的的关照。  相似文献   

14.
为学生服务,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终极目的。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由于存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症结,重科研数量、轻教学质量,热衷于综合排名,淡化分类、单项评估,导致“为学生服务”严重缺位。对此,只有政府从主导者变为参与人,评估时由“过度量化”转向“质化与量化整合”,才能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们经常用教育的终极价值或终极目的等概念表述教育应当追求的目的或价值,但是什么是终极价值或目的是不明的。终极目的就是终极善。终极善意味着无法在它之外具有价值上可辩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体验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个体经历事物的具体过程。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实践,即让学生亲身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知学习有帮助。而且还培养人的体验能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和学生共同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刑法目的具有独立的理论研究价值。刑法学界对刑法目的的理论分歧表明“刑法目的是什么”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对于刑法目的的正确阐明,只有站在国家及国家权力存在的目的、宪法基本价值的高度,只有从刑法的特殊性人手,只有依据宪法和刑法的具体规定,才能具体而深入地得以揭示。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不受侵害,是制定和适用刑法的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宇宙万物处于或近或远,或直接或间接,或有形或无形,或重要或不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世界的外在面目,更要看到隐藏在里面的东西,也就是由在场的东西看到不在场的东西,使自己具有诗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20.
就当前的研究而言,将幸福作为教育目的的观点,在形而上学的维度上缺乏前提的充分辩护,在经验的层面上缺乏事实的细致分析。幸福通常是一个人在目的或理想实现过程中的满足状态或愉悦体验,具有直接性、依存性、内生性的特点,因而与教育目的的抽象性、实体性、外在性存在某些龃龉。重要的不是为教育专设一个"幸福"的目的,而是要使学生真正在自我实现、自我调适、与人合作的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