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所谓“用身体重心打球”,主要指在向前挥拍击球时,应有意识地利用身体重心的移动来提高击球的力量和动作的稳定性。从技术动作的发展历史看,过去,击球主要是强调手臂动作,而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现在不仅要求运动员在击球时应速度快、力量大,而且要求动作的稳定性好,能粘住球。这样,身体重心在击球动作中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欲发挥身体重心在整个击  相似文献   

2.
里奥斯(从右至左)1.转身,下身保持向前。2.自然、放松地后摆拍。3.根据来球,将身体转回。4.击球有力。5.球拍向前挥送出。6.用力一直到挥拍结束。7.不保持击球稳定,头部不要晃动。8.迅速进入做下一个动作的准备姿势。辛吉斯(从左至右)1.向后摆拍时就已把腋下夹紧。2.挥拍时拍头朝下。3.击球时腋下也要夹紧。4.有用双手将球向前送出的感觉。5.张开腋下,手臂向前。6.用力直至挥拍结束。阿加西(从右至左)1.充分转上身。2.保持背部直挺,重心放低。3.平伸出左臂。4.随着挥拍击球动作的开始,屈肘、夹紧腋下。5.在…  相似文献   

3.
击球时充分利用下身的力量 阿加西的击球动作特点就是快而有力地挥拍以及较大的随挥动作。无论是对慢速球还是对快速球,阿加西的随挥动作都比较大。此外,他的击球瞬间的向内翻手腕对控制球也很有好处。 大的随挥动作可以有利于将击出的球压住。如果有意识地提高挥拍的速度,随挥动作自然也就比较大。此外,还要注意将下身力量作用到击球瞬间,在挥拍时利用身体的转动可以增加击球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直到最后身体仍然横向对网 如照片所示,发球的挥拍动作一直到最后,身体仍保持着横向对网,记住这一要点很重要。另一个也不要漏掉的要点是,击球瞬间左手有个下落抱腹的动作(如是左手选手,则右手抱腹),以防止身体展开。即使在击球瞬间.目光也不要离开球,自始至终,直到击球瞬间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球,这一要点是发好球的重要一点,一定要用心记住。第四课眼睛始终盯着球 基本的要点是,一直到击球务必始终牢牢地盯着球。大部分人抛球时虽然看着球,但当完成挥拍动作时就将目光离开了球,去看对手一方的场地。 保持着仰头盯着击球点…  相似文献   

5.
球技一点通     
短握球拍最近在我带的成人初级网球培训班上有位身体非常单薄的女士,尽管她选用了一支最轻巧的球拍,可还是控制不住挥拍,击球动作彻底走样。于是,我让她尽量往上握球拍,将手放在握把靠近拍颈的位置。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她立刻就感到挥拍变得轻松如意了。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短握球拍的击球练习后,等她的击球动作定型再要求她  相似文献   

6.
桑普拉斯(从古至左)1.向上抛球。2.身体在右侧是一平面。3.重·O放在前脚,左腰部向前突出。4.向上伸直身体。5.身体向前的同时击球。6.用力转腕。7.一步跨入场内。格拉夫(从右三左)1.用手掌轻握球。2.双手上举向上抛球。3.重心移至前脚。4.左手有力地放下。5.至击球的瞬间,脸部方向保持不变。6.拇指向外使手腕向内转J.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伊万尼塞维奇(从右至左)1.在屈膝的同时向上抛球。2.有力地转动上体。3.充分地展开胸部。4.向上伸直身体。5.在场地内侧击球。6.保持身体的轴线。7.挥拍动作要完整。辛吉斯…  相似文献   

7.
短网教室     
(续上期) 第二阶段:落地击球 (一)挥拍训练 1要求 儿童们经过“基础技术”系统的训练, 具备了学习正、反拍落地击球整体动作 的条件,教练员即可开始进行挥拍的“塑 形”训练。挥拍练习,就是要求儿童通过 有序的训练,对正、反拍落地击球动作产 生正确的肌肉记忆,逐步形成合理、规范 的动力定型,为实际击球练习奠定基础。 2.方法 儿童挥拍“塑形”训练,主要采用形象 的训练方法。练习时,应多使用模拟的教 学手段。尽量迎合儿童追求趣味性的心 理,通过训练对所学动作产生正确概念。 3.顺序 挥拍训练应在巩固、提高“基础技…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心上升的力量向前上方挥拍反手起下旋球时,为了使拉球具有一定的威胁,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挥拍的同时,两腿蹬地,将身体重心迅速上提;要利用好腹肌、背肌的力量,将爆发力充分释放。在击球时,腿部从弯曲状态迅速伸直,重心在上升的过程产生了足够大的前冲力,此时顺势向前上方挥拍可以使动作更加干脆有力,增加反手拉球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网球底线脚步移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网球是通过各种击球技术的运用,使对方失分的一种场地项目。运动员在其训练或比赛中,都应在最佳位置上得心应手地把球击到对方的场地上去。然而双方在对持中的相互调动和制约,意在迫使对方处于被动局面,所以回球落点几乎没有一个前、后相同的来球。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每球必动,以保证自己能处在最佳的击球位置。正因为如此,说脚步动作是网球运动的“灵魂和生命”是恰如其分的。也就是说,尽管你有再好的手法,如果没有好的步法,脚步动作不能及时到位,挥拍击球瞬间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不合理,会造成不能有效地回击来球,不能发…  相似文献   

10.
桐桐  深泽图 《网球天地》2013,(10):135-135
学过正手削球技术的球友都知道:正手削球时是以大陆式握拍,在球来时,通过头部、肩部稍向后引拍,在拍头高于击球点的位置,保持拍头向上挥拍击球,整个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由后向前转移。在日常的比赛实践中,很多球友也喜欢使用正手削球,除了关于正手削球的基本技术要领外,我们还知道多少关于正手削球使用的禁忌呢?  相似文献   

11.
正手击球准备阶段的动作由转体开始,随后是引拍,本期我们终于要进入正手击球最“核心”的部分——挥拍。在挥拍环节,有四大要素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握拍法因人而异有很微妙的差别,双手打法基本上是正拍东方式加大陆式的扭拍法。仔细掌握每一个要领,相信自己绝对能打好。 注意1:首先想推荐给大家的握拍法。(右手握拍者)左手成正拍东方式握拍法,右手成大陆式。这一握拍法可称为左手主导型握拍法,即以左手(左臂)为中心,转体带动全身的力量击球。左手尽量要有正拍的感觉。 注意2:后摆挥拍。后摆挥拍是当球飞过来时,上身向背后转动,在此积蓄转体时的力量。这时,两臂放松,手腕朝下,让拍子头部有意识地成“掉地状”,左手在腰附近为好,两手过于贴近身体,会使转体时发力动作…  相似文献   

13.
一、泽松奈生子对后场高球的扣球动作 对待高球,首先要尽快地侧身。如果身体面对来球,只是挥拍击球时转动上身则不容易加力,也不利于步伐的移动。下图是泽松以基本扣球姿势进行扣球的动作,请注意身体的动作。  相似文献   

14.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2-103
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重身体重心的调节,要有重心交换,要依靠腰部的转动来发力.尤其是在正手进攻的过程中,要先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击球时要转腰,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这是正手进攻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比赛中,来球的落点是随时变化的,击球者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击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最“标准”的击球动作,此时就要靠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尽量合理地回球,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跑动、挥拍、击球到对方场地——网球运动需要长时间地重复这些动作。不过,有一种简单易行的身体训练方法,既能提高击球效率,又能消除疲劳,还能预防伤病。这就是“网球瑜伽”。无论青少年球员,还是元老网球爱好者,不管是初学者,还是水平已经相当了得的职业球员,都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6.
无论你挥拍动作多棒,击球时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击球拍面,也是不可能击出好球的。相反,尽管在挥拍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但击球时拍面正确,也能击出好球来。因此尽早地摆好拍面,以正确的拍面击球,并且必须记住这种感觉是提高击球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正手上旋球是网球技术中各种击球手法的最基础手法之一。在本文中,你将通过直观照像图片(以右手握拍为例)教学所提出的原则去学习打好正手挥拍击球,使你建立一个直观感受上和动作形态上的精确模式。 首先,我们从正面拍摄了正手击球的分解动作(参阅图1~9),以此为基础概要地讲解正手击球技  相似文献   

18.
短网教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续上期)(1)适应阶段的训炼儿童由挥拍训练进入到实际击球训练需要经过一段适应性训练的过渡。在这段时间里,教学的重点是让儿童由比较抽象的挥拍动作转化为实际击球。由于儿童刚刚接触到击球,不可能在动态的条件下表现出正常的技术动作.难以马上处理好时间、距离、到位和击球的关系,往往会产生动作变形或击球不准等问题,因此,儿童们经过挥拍练习之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为了让儿童尽快掌握控球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练习:①在空场地上对打的练习刚开始练习时最好不让儿童在隔网的球场里打。练习时,教练…  相似文献   

19.
一、安德烈·阿加西的双手握拍加转接发球动作 在一流的网球选手中,阿加西的接发球能力是数一数二的,特别是他的双手握拍反拍接发球尤为出色,是他的重要武器。击球前用力向后挥拍的同时侧身(①、②),用双手以最大的力量在身体前击球(③),球拍继续向前挥,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挥拍动作的好坏。决定回球是否具有威力。  相似文献   

20.
短网教室     
第三阶段:截击球 基础技术训练 (1)看手势挥拍的练习 当看到教练员指示某一方向时,应迅速转肩以便让球拍到达身体一侧,然后在交叉迈步的同时翘起拍头做截击动作(见图50)。教练员可以做出不同手图50靠膝盖的升降调节不同高度的击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