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2、3、4、5、…这些自然数是我们最熟悉的,同时也是使用最多的数。但是,它有许许多多神秘的性质,到现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在“数论”这门学科中,同样充满了无数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各式各样的猜想。几千年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徐迟 《新读写》2008,(11):10-11
要懂得哥德巴赫猜想是怎么一回事?只需把早先在小学三年级里就学到过的数学再来温习—下。那些12345,个十百千万的数字,叫做正整数。那些可以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剩下的那些数,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如2,3,5,7,11,13等等,只能被1和它本数,而不能被别的整数整除的,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数以外,还能被别的整数整除的,这种数如4,6,8,9,10,12等等就叫做合数。  相似文献   

4.
不论用多大的数检验都会发现:大于4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奇素数(质数)之和,大于7的奇数都能写成三个奇素数之和。如:8=5+3,102=97+5,9=3+3+3,99=89+7+3等。  相似文献   

5.
6=3 3,8=5 3,10=5 5,12=5 7,28=5 23,100=11 89.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质数(除2以外的质数)之和.这个有趣的现象被200年前的哥德巴赫发现了.哥德巴赫本来是普鲁士驻俄罗斯的一位公使,是个职业外交官,他的爱好却是钻研数学.哥德巴赫和著名数学家欧拉经常通信,讨论数学问题,这种通信联系长达15年之久.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欧拉,说他想发表一个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质数之和.同年6月20日,欧拉回信说:“每一个大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虽然我还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后来,哥德巴赫又…  相似文献   

6.
哥德巴赫猜想是由普鲁士历史学家兼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提出的一个貌似简单的数学难题。他在1742年写给著名数学家列奥哈德·欧勒的信中,潦草地涂写出了这一命题。其陈述为: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达为两个素数之和(素数是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如7和13)。例如,18=7 11,其中7和11都是素数。这一命题的公式表达为N=P1 P2。人们认为这一猜想是正确的,然而关键的一点在于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证明它适合于任何数字。哥德巴赫写道:“每一个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我认为这是一个确凿无疑的定理,尽管我没有能力证明它。”我国数学家…  相似文献   

7.
数学史上的猜想有很多.其中哥德巴赫猜想因为命题简单(只要有初中数学知识就能看懂)而为全世界所熟知。  相似文献   

8.
数学史上的猜想很多,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因为命题简单(只要有初中数学知识就能看懂)而为全世界所熟知.  相似文献   

9.
找出了以往各方法不能证明哥德Gg(Goldbach)猜想原题的原因,发现了现有数论基本理论不完善之处,分析了素数、奇素数、奇数之间的特殊关系。采用一个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原题的新方法,推导出“猜想”解的方程,给出方程曲线,得到下面结果:1.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在给定的初始条件X≥6时解的组数大于1;2.猜想是一个多解的数学题,偶数越大“两个奇数之和”的组数越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11.
由于对数学的挚爱,我选修了数学,任教也任数学教师。读高中时就知道有哥德巴赫猜想这道难题,至今仍深感兴趣。但是,让我来解析近代数学三大难题之一的题目,实属匹夫撼树。可是我确信哥德巴赫猜想是真命题,不敢论证,只是谈谈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jm为奇数,jn=jm+2。Pa、P6是奇素数,P6等于、大干Pa,Pb+Pa素数和的个数随[jm2,jn2-1]区间的扩展而增加,增加的幅度比区间偶数个数的增加大的多,从而建立了素数和分布规律,运用这个规律,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哥德巴赫猜想存在个数保守估计大于等于(n1/2)/4-1取整得的组数!  相似文献   

14.
1742年 ,哥德巴赫写信给大数学家欧拉 ,提出了一个命题 :所有大于 5的奇数都是 3个素数 (即质数 )之和 .如 7=2 2 3 ;77=7 17 53 ;4 61=5 7 4 4 9等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欧拉研究了该命题后 ,认为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 ,但却无法证明它 ,同时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 ,即任何大于 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如 6=3 3 ;10 =5 5;2 0 =17 3等 .并将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该命题的一个推论 .事实上 ,任何一个大于 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 2N 1的形式 ,又 2N 1=3 2 (N - 1) ,其中 2 (N - 1)≥ 4 ,若欧拉命题正确 ,则 2 (N - 1)可写成两个素数之…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数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沙纳克教授在写给山东大学校长展涛的信中称:“建亚的学术研究已经走上一条前途远大的道路。在中国的研究者中,他是唯一能将经典解析数论和当代自守形式成功结合的人,我相信他将成为自守形式理论研究的带头人。”一篇报告文学“决定”了一生的路刘建亚从小喜欢数学,但这种“喜欢”得益于特殊的环境和经历。那是他上小学三年级的事。当时,由于学校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够,三、四两个年级实行“合堂教学”。数学老师先讲三年级的课,布置完课堂作业后,接着给四年级数论,在数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正如德国数学大…  相似文献   

16.
哥德巴赫猜想认为,凡大于4的偶数,一定等于两个奇素数之和。但我们通过计算和论证,认为该猜想对于相当大的偶数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哥德巴赫猜想源于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书信,信中说:每个大于2的偶数是两个素数(不一定相异)的和。 10~8的偶数具有所述性质已得到验证,但是哥德巴赫猜想依然未获证明。  相似文献   

18.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近况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不幸去世,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界的重大损失。陈景润从60年代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1973年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至今,陈景润的这个研究结果依然是数学界公认的取得的最好结果。目前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在中...  相似文献   

19.
20.
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命r(x)为将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表示个数,找到r(x)数量的公式,或者找到r(x)大于0的下限,就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了.1978年,陈景润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