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在各自历史长河中由于民族间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因素影响都存在着外来词.这两种语言在外来词数量、词性、借用范围以及对外来词的吸收同化功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民族文化心理、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语言文字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汉民族文化心理发挥着强大的调适和制约作用.如何使外来词融入汉语造词和构词模式,避免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障碍,本文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李雄伟 《考试周刊》2009,(41):29-30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是中国和西方世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可以反映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汇和融合。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及其对汉语的影响进行梳理,以达到认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处理方式的目的。并指出现今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隐藏的矛盾,从而更好地吸收其他文化,更好地利用其他文化的精髓来充实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外来词,它们都各具特色。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中外来词的特点和异同以及对外来词在吸收同化方面的差异,发现两个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和国民性、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语言文字类型不同导致这些差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外来词是一种语言系统对另一种语言系统中的某些词语加以吸收并利用的产物。外来词的引入始终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引进和传播,它使语言系统发生调整并使之增加新的成分。同时,外来词作为文化载体,其本身就携带着外来文化和思想,通过语言吸收使人们了解不同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融合了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才能在历经千年后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交流促使维吾尔文化由过去封闭、相对孤立的文化转变为现在开放、具有多元特征的文化。文章以维吾尔语中的若干借词为例,探讨了这些借词的来历,明确指出:文化交往的过程就是文化融合的过程,文化交往的历史就是文化融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郭爽 《华章》2012,(29)
外来词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科技,文化,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目前对外来词的吸收途径和规范的研究却很少.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外来语滥用和错用的现象.本文从形态学角度来分析外来语形成的方式,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外来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汉语对于来自英语的外来词的吸收日益增多.在吸收的方式上由原来的意译居多转为音泽的倾向较为明显,外来字母参与型在其中占相当比例.一些外来词还表现出一定的语素化倾向,具有较强的派生能力和组合能力.这些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与求新崇洋、求美趋雅、避繁尚简的汉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田芝 《考试周刊》2008,(19):117-118
随着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交往联系不断深入,各民族语言相互渗透.英语以其开放性的特点不断吸收着他语言.本文从将英语外来词形成原因及来源着手展开讨论,进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借词进行语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文化融合可以体现在器物上,也可以体现在制度上和意识深处,而外来词则是文化融合的另一主要体现场所。作为异文化使者的外来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文明的窗户。从文化接触视角出发,对汉语外来词的吸收方式进行文化透视,从而进一步阐释汉民族文化对外来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出现在了汉语中,外来词的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翻译外来词,音译是最基本的办法.音译词中渗透着诸多的文化因素,要正确地音译外来词,译者必须深刻了解两种语言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把原文作者的意图用符合汉民族心理和文化习惯的语言表达出来.文章通过对音译词和音译词翻译方法的研究,来探讨音译词中的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刘建国 《考试周刊》2011,(74):26-27
外来词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词汇类型.汉英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方式、对外来词的同化功能等方面存在着相同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2.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悠久,上古时期汉人就对外来词进行了初步考察,时至今日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源研究、文化功能研究、词典编撰、单个外来词用法考察、外来词语素化、规范及形式选择原则的探讨等六个方面,呈现出“涉猎面广、研究不均衡、理论探索深度不够”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外来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汉语。与以英语为代表的表音文字相比,汉语词语在构词方式和语义特征上具有很独特的文字理据性,这种文字理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汉语对待外来词的态度和采取的吸收方式。本文针对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语经过翻译进入到汉语体系这一现象,分析了汉语对外来词采用的音译、音译+意译和意译等不同的吸收同化方法,进而指出外来词的翻译要认真考虑语言文化因素,不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遵守汉语文字理据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外来词的汉化及其文化心理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言的接触和交流中,汉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吸收外来词,其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也就是对外来词进行汉化以纳入自己的词汇系统的过程,而外来词汉化的深层动因则在于汉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语言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15.
外来词的吸收引进是各种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汉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汉民族吸收的外来词有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音译型、音译+表类属词型、半音译半意译型、借形词、字母词等几种。  相似文献   

16.
外来词是语言交流中的必然现象,是文化接触语言发展的产物。近几十年来,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以及社会集团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使语言接触、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关于语言接触的课题因此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语言学课题。汉语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吸收接纳外来词,历史渊源流长,且带有本民族的特点。本文从外来词的界定入手,进而讨论外来词的吸收对现代汉语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来词的增加与民族心理的变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某一民族语言中外来词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把握该民族的基本心理特征.数千年来,汉语只吸收了少量的外来词;但近年来,汉语中外来词出现大幅增长的势头,并且在形式、内容,来源等方面更加丰富.通过对各阶段中的外来词比较和分析后发现:中国的民族心理正由保守向开放转变;中国人的心理较过去发生了更为复杂和微妙的变化,正是这些细微的心理变化促使了中国民族心理开放化进程的加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汉语对于来自英语的外来词的吸收日益增多。在吸收的方式上由原来的意译居多转为音泽的倾向较为明显,外来字母参与型在其中占相当比例。一些外来词还表现出一定的语素化倾向,具有较强的派生能力和组合能力。这些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与求新崇洋、求美趋雅、避繁尚简的汉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龙永田 《教育》2014,(9):53
正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汉族与外民族的语言文化接触也更加密切,许多外来词频繁地出现在日常交谈中,逐渐被人接受,并被广泛使用。外来词,亦叫借词,是指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外来词是不同民族在交往过程中,把对方语言的词语吸收到本族语言中的结果。同时,吸收外来词汇也是增强语言活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与异域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由于中西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20.
与英语和日语吸收外来词相对比,汉语在引用外来词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习惯和汉语自身语言特点的影响,更倾向于对外来词尽量进行汉化。然而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深刻交融的大背景下,音译和字母词异常流行,异化成为外来词的发展走势,这同汉语规范并不矛盾,反而能促进汉语的丰富性,有助于汉语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