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读刘东斌先生《档案直接形成论》后,联系档案工作中的一些现象和实际,运用对比的方法,认为严永官先生的《档案不可能形成在前》(《档案管理》2015年第5期)一文将“概念”与其所指代的“事物”相互混淆,档案人的“人为”与社会主体人的“人为”并不相同,文章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些过于片面.从而得出档案是有可能形成在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编辑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规律又称“法则”,是指事物客观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联系。列宁讲:“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律是特定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内在关系的真实反映,具有相对的客观真理性。人们在某种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认识过程,从事物表象的、外在的、事实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报道要有创新思维以前人们认为,只有抽象思维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是高级认识阶段;而形象思维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是低级认识阶段。所以,经济报道往往习惯于逻辑推理,遵循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近年来脑科学的研究新成果证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一样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也能反映事物本质。两者不存在高级、低级之分,只是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已。因此,经济报道也要实现思维创新,从感性出  相似文献   

4.
袁明云 《新闻三昧》2000,(11):26-27
深度新闻反映事物的本质,我们采写深度报道要像开发矿藏那样,透过事物的表象向事物内在的深处开掘。然而,这绝非易事。因为深度新闻常常深而不露,时而又深不可测。要寻觅它,捕获到它,仅凭我们的眼力还不够,务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繁纷复杂的事物现象中对事物本质作一番透视。寻觅深度新闻如探矿,识者为宝,不识者为“土”,我们只有具备地质学家那样“抓一把泥土就知道地层下的含矿量”的真功夫,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  相似文献   

5.
项勇勇 《群众文化》2000,(2):15-18,21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同事物的普遍联系紧密不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91页-92页。以下注释为《原理》)。文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基础,而且受上层建筑领域其它因素的制约。以实施东海明珠工程建设为载体的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认识、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写作中,准确用词是对写作的基本要求,因为,词是语言运用中的基本单位,汉语中大部分词都是有确定含义的,如果用词不当,就会以词害义,造成句子不通,以致影响全文。而要做到准确用词,根本办法是从逻辑上明确所使用的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如“记者”这个概念的内涵是“通讯  相似文献   

7.
稿件的主题,即稿件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记者写稿,总是先要提炼稿件主题,然后在筛选材料、安排结构、进行表达等一系列问题上,由主题来“指挥”。 从整体上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稿件的主题应是对所报道事物的本质——即事物内部联系的准确反映。因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  相似文献   

8.
策划,是近几年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热门词汇,各地法制节目的发展也大量引入了策划这个概念。像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之所以备受关注,无不与成功的策划有关。策划已经成为创建优秀法制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搞好法制节目的策划,首先要了解策划的本质。《哈佛企业管理》一书中,关于“策划”有这样的论述:“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也就是说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当前的决策。换言之,策划是找到事物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  相似文献   

9.
档案学者何嘉荪教授在《从世界范围研究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区别》一文中认为,“文书处理完毕”、“历史性”、“原始性”、“具有保存价值”、“发挥作用是否相同”等都不是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区别,只有“档案是人们按一定规律特地保存起来的文件”1才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笔者认为,文件与档案有本质区别的认识是值得探讨的。一、文件与档案是两种事物还是同一事物对这一问题,我国档案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部分学者认为文件与档案“两者是同一物体的不同发展阶段,是行使不同使命、是有区别的两种事物和两个概念。”2“文件转化为档…  相似文献   

10.
同位词组由两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从不同角度指出同一事物,作句子中同一成分。从意义上看,前后两项有互相说明的作用。例如: ①我们这辈石油工人,一定不能让你再点洋油。(张天民《创业》笫223页) ②敌人轻易不会怀疑我这个当厂长的人。(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49页) 例①“我们”和“这辈石油工人”构成同位词组,作句子的主语。例2“我”和“这个当厂长的人”构成同位词组,作句子的宾语。同位词组的使用,最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毛病: (一)同位词组中的前后两项概念不相等。例如:  相似文献   

11.
要明确图书馆目录这一概念,就必须明确它的内涵与外延。所谓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二个主要方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
由黄石广播电视报社孙发友撰写的《同题新闻写作思辨》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探讨新闻同题写作现象和规律的专著.作者从“同题材新闻”的写作这一角度入手,探求如何达到“同”中求“异”:即在对同一具体事件或同类事物的报道中,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写得更快、更新、更活。该书共分9章,约订17万字.《同题新闻写作思辨》出版@程丽华  相似文献   

13.
在档案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当中,笔者常会碰到一些意思相近或联系甚密的概念和现象。纵观学界中的诸多著作和论文,对某些基本概念的解释尚有争议,有的是同一种事物出现多种提法,有的是不同的事物使用同一种称呼,很容易让人混淆。在此,笔者尝试对某些概念和现象进行分析,以理清思  相似文献   

14.
辩证法告诉我们: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入手,找出其中最根本的特征,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必由之路;而一旦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知道该怎样对待这一事物了。胡耀邦同志的《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就是运用这样的辩证法引导我们去正确认识党的新闻事业的本质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一、要在时代发展的脉搏中去把握编辑工作的规律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确定不移的趋势。结合辑编工作来说,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一个是编辑工作本身所包含的诸如选题、组稿、审稿、发稿等一系列程序中的本质联系,它的发展趋向;另一个是从编辑工作与时代的联系中去把握编辑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同步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媒体上,新闻本质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所谓新闻本质失真,是指新闻所报道的某个事情是实事,但实质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的现象。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那么,要把握新闻本质的真实,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强手如林的1987年最佳新闻照片评选中,军报摄影记者乔天富的一组揭示大兴安岭特大火灾根本原因——官僚主义的照片《渎职者的窘境》,以其真实、典型、深刻的特色,挫败列强,一举摘下“1987年全国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桂冠! 这决不是偶然的。《渎职者的窘境》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作者以其犀利的目光,牢牢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在瞬间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表现. 要拍摄森林大火,首先要准确地认识大火.作者在乘机前往火灾现场时,透过机舱的玻璃,看到被大火烧焦的森林和被大火烧  相似文献   

18.
《上海证券报》1996年1月3日第九版刊登了同向荣的文章,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广播信息的深度和质量。”这是一个病句。质量可以提高,深度则无法提高。深度,深浅的程度;向下或向里的距离。比喻义为(工作、认识)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比如:对这个问题大家理解的深度不一致。也比喻为事物向更高阶段发  相似文献   

19.
读了于鸣镝、尚玉卿二位同志的《藏书流通过程中的增殖现象》(载《图书馆学刊》,1989年年第3期以下简称《现象》)一文后,写了一篇《藏书流通过程中的增殖现象”读后》(以下简称《读后》),发表在《图书与情报工作》,1990年第3期上。于鸣镝同志于是在《图书与情报工作》,1991年,第2期上刊登了《价值一词有两种含义》(以下简称《含义》)来答复我在《读后》中所提的问题。于鸣镝同志在其《含义》一文中引用《辞海》一九七九年版(缩印本)第200页上对价值一词的解释如下: “价值:①指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如参考  相似文献   

20.
1842年,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说:“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不应该从外部施加任何压力,必须承认它具有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丧失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90页) 规律,是客观现象间存在着的一些重复起作用的、必然的联系。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社会现象有社会的规律,新闻报道也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