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如何教育离异家庭子女,使其很好地应对挫折,健康成长,已成为摆在离异家庭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试通过对离异家庭子女挫折应对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增强其挫折应对的四条对策: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利用父母离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开启学生的心灵,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家庭、学校、社会联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
刘先华 《培训与研究》2010,27(3):95-96,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缺陷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父母离异给子女的心理造成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子女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又表现在性格和社会适应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和促进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的数量也急骤增多。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施以正确的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就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及教育对策略作粗浅的探讨,提出一些拙见,以期唤起人们的重视,用更加正确的眼光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异家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是这一问题衍生出的较为突出的不良后果,要从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解体而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产生这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学校教育如何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适应问卷》调查了114名离异家庭子女的个体适应与社会适应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类型子女的社会适应以及个体适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亲子关系能显著地预测离异家庭子女的个体适应,而应对效能感在应对方式与个体适应之间起着明显的中介作用。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夫妻离异现象,积极关心离异家庭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加强专业性的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重点介绍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离异家庭子女适应不良的原因及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蕾 《吉林教育》2000,(11):23-23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大浪潮席卷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一大批离异子女应运而生,离异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父母离异,给子女造成的伤害日益严重。而且给学校的教育带来难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其子女也随之进城居住和就读,与此同时,随迁子女德育问题也日益显现.通过研究随迁子女德育问题现状,随迁子女与城市子女的道德差异,以及影响随迁子女德育问题的因素,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建立减小差异的措施和制度;家庭应发挥基础作用,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社会应以社会活动为载体,利用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随迁子女与城市群体更好、更快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日益显得突出,其失范行为产生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常结构的家庭.笔者根据对123位离异家庭子女进行的追踪观察和研究,试图从学校功能的缺失、家庭利益和责任的选择、同辈群体的排斥、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因素的脆弱性四个方面对其成因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日益显得突出,其失范行为产生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常结构的家庭.笔者根据对123位离异家庭子女进行的追踪观察和研究,试图从学校功能的缺失、家庭利益和责任的选择、同辈群体的排斥、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因素的脆弱性四个方面对其成因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的改革,一些过去我们不曾注意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比如:服刑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通过调查看出:因为不能接受正常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一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很难健康成长,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我所在的学校单亲离异家庭、吸贩毒家庭、服刑人员家庭的子女在不断增加。这些特殊子女的产生,给本来就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带来难题。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健康发展,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家庭离析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经济、文化大变革中,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冲击,婚姻关系发生嬗变,离异家庭增多并呈上升趋势。由此造成的离异家庭子女的数量是惊人的。这就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提出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关心、引导、教育好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忽视这项任务将会造成他们身心发展的诸多障碍,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对上海3987名工读学校学生家庭的分类统计表明,其中破损家庭子女占总数的36.60%。《中国青年报》2000年2月14日报道,记者对吉林省松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外来工子女在城市融合中的适应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宁波市三所学校457名小学生的心理归属感和学校适应状况.结果发现: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心理归属感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民工子弟学校、混合型学校及本地学校学生的心理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学校适应各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民工子弟学校、混合型学校及本地学校学生在学校适应各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建议外来工子女应从自身出发,提高融入城市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来工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加强家庭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发挥教育载体的作用,为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交流提供平台;社区要营造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没有偏见地接纳外来工及其子女;政府应从政策上更多地为外来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吕妍 《华章》2007,(12):53-54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农民工子女主要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流动儿童",在这两种家庭模式下成长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相对稳定和充满亲情的环境,心理健康水平容易受到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其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因此,应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改进其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社会发展,离异家庭子女比例不断上升,其作为传统社会视角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影响,他们自身也容易出现被抛弃、迷惘、独尊等心理问题与行为特征。而将之从传统弱势群体转化为"非弱者",乃至强者,助其身心健康,走出阴霭,是教育者必须关注之命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上海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女学校的适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与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相比,就读于上海公办学校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与学校和社会相适应,他们在上海公办学校中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充分接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指出上海公办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纳更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是促进外来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单亲、离异家庭给子女的心理、品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心理自卑、行为孤独、情绪郁闷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单亲、离异家庭爱的缺失,社会的世俗观念和学校工作的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