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任乐毅 《中国科技信息》2006,(5):179-179,193
本文通过对电信业特性的阐述,讨论了竞争条件下电信资费管制边界问题,将电信网间互联资费的管制作为研究的重点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述,并就所讨论问题得出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资费调整对电信市场发展影响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移动电话资费下调与市场规模的个案分析,发现移动市场规模与资费呈反向变化,似乎存在资费下调引发市场需求量提高的现实;为进一步研究资费与我国整体电信市场发展的关系,基于1949年至2000年电信市场发展与资费变动的数据,通过人均GDP、电信业务总量、话机总数等的计量经济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市场发展更重要的因素是人均GDP。结论认为,就长期而言,资费下调不是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走入误区的电信资费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资金的影子价格较高,我国更适合低激励强度规制合同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应改变监管思路。资费监管的重点不应放在电信服务市场上企业的定价策略,即企业之间在价格上的竞争行为上.而是应该关注企业的账面成本,即重点是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管制与监督。资费监管应该以成本监管转变。这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从微观层面来讲.重点是制定互联互通的定价政策。加强对网间结算成本的核算;从宏观层面看,需要进一步构建一个可竞争的电信市场结构,以便获得更多的关于成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业月刊》2014,(4):19-19
明慧州拨卡标准资费是0.1元/分钟,不分时段,不设使厢期限.不设最低消费,不分长途市话.不换号码,电信、联通、移动都能用.无漫游费、无月租,话质好,计费准。因资费低,批价合理.利润丰厚,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电信市场亚性竞争、电信网负面效应以及电信普遍服务滞后等问题,根据经济这关于外部性的定义,分析了我国电信市场因引入竞争出现的规制失灵的原因,提出<电信法>是限制规制外部性产生的有效保障,为构建我国和谐的电信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数据通信业务的成本入手,研究了数据通信业务的资费模型。在对数据通信业务用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用户进行成本分摊的方法和按用户数或端口数计算各种数据通信业务成本的模型,以及数据通信业务资费水平和资费结构模型,并对数据通信业务的合理利润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数据通信业务的成本入手,研究了数据通信业务的资费模型。在对数据通信业务用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用户进行成本分摊的方法和按用户数或端口数计算各种数据通信业务成本的模型,以及数据通信业务资费水平和资费结构模型,并对数据通信业务的合理利润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时代》2009,(8):31-31
近日,作为中国通信业传统巨头的中国联通公布了其3G手机上网与3G上网卡资费标准,自联通5月17日宣布3G试商用以来,有关联通3G资费政策一直是外界讨论的焦点话题,更为优惠的价格,更为清晰的资费标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加上超乎想象的上网速度!这个夏天你还在等什么,还不一起体验联通3G的火热诱惑。  相似文献   

9.
葛敬民  刘云 《情报杂志》1997,16(6):60-61
语言障碍、线路堵塞、黄毒泛滥、安全问题、资费过高是当前限制国内Internet发展的主要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在此介绍国内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扩散理论对新产品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描述.本文时原有创新扩散模型进行了拓展,将经济增长、替代效应以及电信规制引入到模型中,并利用我国电信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我国电信用户的扩散速度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之间的替代效应显著,在规制方面,中国联通的成立和对电信的"南北拆分"并没有显著加快电信用户的扩散速度.此外,研究还表明拓展模型可以比原模型更好地解释我国电信用户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价格战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战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本文目的就是通过对价格战的成因及后果的分析,找出一套适用于价格战的竞争手段。通过分析价格战的各种成因,以及价格战对企业和顾客的影响,本文提出了面对价格战企业应采取发起价格战、避免价格战和对付价格战的三种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企业合谋和价格战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农 《预测》2001,20(6):20-23
价格战是市场竞争中的常规武器,如果演变成消耗战将使行业中所有的企业受损。本文运用现代产业组织和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企业合谋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合谋的帕累托改进和不稳定性,重点研究了价格战的威胁怎样促进了企业的合谋,认为拥有过剩的生产能力是企业防范价格战的战略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史永东  蒋贤锋 《预测》2005,24(3):76-80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历年发生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案例为样本,以Logistic模型为分析工具,建立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判别模型。该模型相对于已有的判别模型有较大改进,并且判别模型中阀值的选取可以体现监管的严厉程度。  相似文献   

14.
油价长期高位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无论对世界经济,还是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我国经济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应用我们开发的能源经济模型,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围绕降低油价影响的石油管制政策和相关部门技术进步进行了政策模拟。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将会加剧我国通货膨胀、减缓经济增长、降低股票市场的投融资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研究还表明:石油管制政策和相关部门技术进步有助于减缓油价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高油价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运用修正的SCP框架系统分析中国电信业基础运营市场的整体状况更具实际意义.分析表明,我国电信基础运营市场环境相对稳定、发展潜力巨大,但存在市场集中度过高、核心竞争力缺乏、创新动力不足、转型面临挑战以及新兴领域监管滞后等问题,应采取推进产权机制改革、以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多元化经营策略转变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普通住宅房价与地价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会广  刘忠原 《资源科学》2011,33(5):856-862
准确把握房价与地价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本文在归纳概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房价与地价的市场属性、预期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土地市场与住房市场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假说,构建了一个解释房价与地价关系的机理模型,即开发商根据住房销售市场状况及未来的房地产开发价值的预期,调整其在土地出让市场上的竞价行为;当期土地市场上的变化又会引起该地块开发后房地产价格及该地块所在区域内房价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全国和部分城市2002年-2009年普通住宅销售指数与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进行房价与地价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全国层面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房价与地价有双向影响,房价对地价影响更为显著;长期内,房价是地价的Granger因,而不是相反。总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地价作为房价成本构成之一,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而以土地为生产要素的引致需求决定着地价受预期房价的影响更大。这一研究结论得到部分大中城市数据检验结果的支持,这说明本文所揭示的房价与地价关系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政府规制下的水权拍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润  王慧敏  王海燕 《资源科学》2011,33(10):1883-1889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必要通过水市场来提高水资源配置的效益。拍卖是确定水权市场交易价格的一种有效机制,但由于水资源自身的特性,必须要由政府对水权拍卖市场进行一定的规制。比较了政府规制下竞拍者为风险中性型时的水权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出价策略及卖方收益,同时分析了竞拍者为风险规避型条件下的水权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的出价策略及卖方收益。两种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水权拍卖者往往会在政府规制的前提下采用第一价格拍卖策略来提高自身的收益,同时会设定一个相对较高的拍卖保留价格,因此作为政府从提高整个水市场配置效率的角度还要对水权拍卖保留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制。  相似文献   

18.
旅行社产品价格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行社作为旅游产业链上的一个单位,影响着整个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国旅行社产品出现的恶性价格竞争,分析了旅行社产品出现价格战的原因,指出了价格战带来的弊端,并提出了避免价格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营销渠道管理作为市场营销中重要的一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也是企业走向市场的桥梁。而中间商之间的价格竞争一直是市场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的构造对中间商之间的价格竞争进行分析,找到其纳什均衡,从而提供一些对价格战困境的建议,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文博  龙如银  丁志华 《资源科学》2015,37(10):1973-1982
基于线性和非线性双重假设,以1993年1月-2014年12月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采用邹氏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多种方法,定量分析了煤炭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线性假设下的研究结果表明:从2002年开始煤炭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在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这个区间内,煤炭价格波动在期初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负向影响后,随后转变为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效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非线性假设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同样在此区间内,煤炭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即与煤炭价格上涨相比,煤炭价格下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具体表现为煤炭价格下跌在期初会促进经济增长,但随后会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这可能是受国内外煤炭价差及煤炭净进口量变化的影响。最后,就上述研究结论,从推进煤炭价格的市场化、完善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以及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