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实现教育学话语根本性转换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学科的话语都是本学科思想的表现形式 ,是表示语言超出其字面意义而属于意识形态化的宽泛的实践 ,话语建构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任何研究都是在一定的话语之中展开的。从表面上看 ,研究者使用话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 ,话语是在更基本的层面上支配着研究者 ,研究者在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话语的影响力之中 ,受到话语的左右。① 就中国教育学话语而言 ,虽然有不少教育研究者试图建立适合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教育学话语体系 ,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 ,然而 ,西方文化语境话语、权力话语、大综合话语、先验预置话语等 ,仍然…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体现着研究者对教科书问题的理论自觉,承载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是获取教材建设话语权和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科书研究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经历了教科书解读话语的形成、教科书研究话语的深化、教科书学的话语建构等阶段,在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传播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征。当代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打造特色鲜明的教科书研究共同体,形成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李军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2):109-110
文学研究常常要求研究者与作家精神的契合,但对研究者与作家创作思维取向的统一却很少有人关注,更不用说在话语实践中研究者与作家行文指向的思维趋同了。鲁迅的研究者多如牛毛,但带有几分鲁迅精神和风格的研究者寥寥无几。不过,在老舍研究的领域中,石兴泽先生的人格精神与话语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中介话语交流兴起以来,社会语言学家和话语研究者就开始广泛考察这一全新媒介交流话语形式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观察人们在网络话语环境下如何使用语言和处理各类问题。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话语研究的视角对国外的计算机中介交流话语研究进行简要介绍,以期能指引和启迪相关领域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5.
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课堂话语的研究来看,国内外对于课堂话语的研究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分类与总结,不利于研究者对课堂话语研究的整体把握和课堂话语分析的进行。文章试图基于课堂话语分析的不同切入角度,将课堂话语的研究分为四类,并构建它们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研究者提供课堂话语研究的一个整体视角。  相似文献   

6.
如何研究和展现中国课堂的精致、精巧与精妙?本文以“回音”为例,探索一种基于细致描述和理论阐释的取径。通过对上海市某初中一位资深教师的生命科学课堂上的三个“回音”片段进行话语分析,本文呈现了三种难以归类的“回音”话语,它们既在结构或功能上神似奥康纳和迈克尔斯及其追随者所研究的话语,又与其有着丰富而细微的差别。从这些“回音”话语中,可以看到中国教师独特的教学智慧。借助这些分析,本文进而讨论了中国课堂研究者如何面对和处理舶来的概念和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忽视了对“革命文学作家”以外的作家的研究。现在“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话语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为此,我们重新发掘并研究在历史中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其中徐卓呆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付出的心血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笔者认为徐卓呆是成就最高的中国早期剧作家。本文评估了徐卓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CAD理论是研究话语的一个新视角,用在研究中国话语特征上确有创新的意义。该理论主要从CAD视角来分析其应用于中国话语研究的现状,探讨以之研究中国话语的内在原因,试图分析其发展趋势。我国学者为此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积极地建构,以此来创立有别于西方话语理论的科学,推进中国话语的学术建设,促进世界语际间的平等对话,推动文化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元话语作为组织语篇、表明交际者态度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正逐步引起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元话语理论与口语表达结合,运用小型的自建语料库,通过对17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语料的分析,着重对中国学生口语表达中元话语使用情况及元话语及其子类型的使用频度与口语表达质量的相关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口语表达过程中,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元话语使用上存在较严重的过度、不恰当使用,且使用类型单一;元话语使用总词次与学生口语成绩呈不显著正相关,元话语使用总词型与学生口语成绩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篇章元话语使用与口语质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人际元话语使用与文章质量之间呈不显著负相关;两大元话语子类型中大多项与口语表达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元话语作为组织语篇、表明交际者态度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正逐步引起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元话语理论与口语表达结合,运用小型的自建语料库,通过对17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语料的分析,着重对中国学生口语表达中元话语使用情况及元话语及其子类型的使用频度与口语表达质量的相关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口语表达过程中,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元话语使用上存在较严重的过度、不恰当使用,且使用类型单一;元话语使用总词次与学生口语成绩呈不显著正相关,元话语使用总词型与学生口语成绩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篇章元话语使用与口语质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人际元话语使用与文章质量之间呈不显著负相关;两大元话语子类型中大多项与口语表达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理论研究从政治话语到学术话语的范式转向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弗莱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随着我国研究者对西方文论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弗莱研究进入发展期,批评方法日趋多元,研究视野日益开阔;进入新世纪,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的渗透下,弗莱批评理论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而在与我国本土批评语境结合的过程中,弗莱的批评理论和思想也日益成为我国研究者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学"批评之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袁晓军 《文教资料》2007,(11):74-76
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被陆续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不同程度地运用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成为90年代文化批判的主要话语资源之一。应当说,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与方法在进入中国以后,不少的中国文化研究者对于不同的语境缺乏应有的反思和警醒,致使西方理论在中国本土产生了极大的错位与变形,甚至违背了西方文化研究的精髓与灵魂。本文拟从西方文化研究话语资源的中国化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研究及文化批判的引进,发展现状及其前途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话语冲突     
正据说,所谓"话语"早已成为中国学者使用最多的术语之一,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数年前,便有研究者注意到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学者话语言说问题,说倘若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透视教育改革,将会发现教育改革充满着话语冲突,当下主要表现为"政治"与"学术"的话语博弈,"逐利"与"育人"的话语失衡,以及理论言说与实践表达的话语异质。远程教育显然同样充满这些话语冲突,而且由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及目前所处发  相似文献   

14.
在开辟研究视野的同时,各种"转向"也为翻译研究带来元话语风险。该风险指向一种负面的效应:在"转向"的搅动下,研究者被作茧自缚、迷己逐物的惯性带入"心为物转"的困境,导致学理思维的困惑与混乱。本文重拾儒家的中庸思想,通过论证得出结论:研究者应秉持中庸观,通过"反求诸其身"的路线,在"未发之中"的支点上,在"发而中节"的张力中阻止翻译学界"心为物转"的元话语风险,使研究者走向"心能转物"的状态,以助其获得自主性与位置感,释放强大的人本潜能。对于主要由西方学界主导的诸多"转向",源于中国式智慧的中庸观开出一剂对治认知弊病、改善研究思维的"中药"。  相似文献   

15.
为厘清中国农村教育国际学术话语现状、探索话语重塑的机遇与思路,我们对12个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及学科里国际影响力最高的40种英语国际学术期刊在1978-2022年间发表的173篇中国农村教育相关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农村教育是国际学界关注中国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但中国农村教育仍是国际学界中的边缘议题,我国本土农村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在国际学术生产体系中也高度边缘化。虽然2010年以来顶级英语国际学术期刊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但该领域仍面临量化实证研究主导下的范式困境及西方经典社科理论主导下的理论困境。当前国际格局的变动及国内国际对农村发展的重视为中国农村教育国际学术话语重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应通过各级科研基金大力支持农村教育研究并向有理论创新潜力的实证研究倾斜,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设立农村教育或农村发展主题的国际学术期刊,继续支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我国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也应注重文化自觉与理论自觉,力争基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经验与思想资源提出突破西方主流话语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  相似文献   

16.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作为一门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其整个研究体系、价值观、理论、概念和方法一直是由西方文化主导的。这种文化霸权不仅对东方国家的学术造成了压制,也给其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施旭教授作为学科前沿研究者,在其《文化话语研究——探索中国的理论、方法与问题》一书中建构了一套根植东方的话语研究体系,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的话语,也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本文将对此书内容做以评介,帮助国内学者略窥其内涵精要一二。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属于东亚之一员,故东亚史的研究于中国而言,自有与其他区域国别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迥异的立场、价值、理论和方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之“三大体系”指引下,深入研究东亚史的学科建设、学术体系、话语形态、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中国的东亚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刚刚起步,故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东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任重而道远,需要相关研究者,共同努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篇历来是批评性话语关注的焦点之一,但鲜有关注自然灾害的。2008年初中国遭受了五十年未遇的雪灾。分析选自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国内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对中国雪灾的两篇相关报道,发现美国媒体对雪灾破坏程度的描述远比中国媒体所描述的严重,呈现出一个脆弱的中国形象。对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英语学习者、教师和研究者在新闻阅读与教学上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语用研究者所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在这一框架下对幽默话语交际进行探讨,认为幽默话语交际过程就是说话人寻求关联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说话人在话语交际过程中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本研究有助于更有效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语言现象,进而提高人们的幽默话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于政治话语及其翻译的研究历来注重语用功能和社会属性的宏观描写,而缺乏从构词和句法等微观方面的本体研究。缩略型构词是中国政治话语短语术语的典型形式之一。在形态表征上,短语术语可以划分为三类:前重型术语、后重型术语和均重型术语。新创术语的重心重置导致了术语内部词汇词性转化和短语中心语转换。以中国政治话语中的短语术语为研究对象,从形式语言学视角考察中国政治话语新创术语在构词上的词性转化现象和在句法上的短语中心语转换现象及其驱动因素,梳理中国政治话语的术语定名特征,并结合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探讨术语外译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