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资源的外部经济性或公共产品性与成本的所在区域的独自承担性的不现实性 某些资源由于该资源产生的效益外部经济性及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可改变性,造成了资源利益的共享性即公共产品性和维护该资源的成本的所在区域的独自承担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司环境责任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不论是从法经济学的"效率"观还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分析,公司承担环境责任与其营利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国却很少有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环境资源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性。因此,以开征环境税来将公司污染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强制其履行环境责任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现阶段适合征收以排放物为基础的环境税,在税制构建方面应考虑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征收管理等问题,以期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制。  相似文献   

3.
在谈及教育成本分担问题时,人们往往先从教育产品的属性着手。因为教育产品(本文单指各层次教育的毕业生,下同)的属性,是实施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理性前提。如果某种产品属于公共产品,则从理性层面或至少从学理层面上讲,生产者所有成本,应完全由公共社会或能代表公共社会的国家来承担;如果是私人产品,其成本则要由拥有者的私人承担;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则私人和公共社会应当按某种比例分别承担。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首次给出公共产品的定义:“将该商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分享。”从定义中可以推论出公共产品的两大属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在公共产品既定的效用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使得该商品的供给者所承担的成本有所变化,而增加消费者后也不会使得原有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降低,消费者之间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存在竞争。  相似文献   

5.
教育成本的分担原则及其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既可以实行公共提供,也可以实行市场提供,还可以实行混合提供。在公共提供下,高等教育的成本全部由社会承担;在市场提供下,由受教育者承担,不存在教育成本的分担问题;在混合提供下,一部分由社会承担,一部分由受教育者个人承担,因而...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其成本应当由政府来承担。但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地方政府却把义务教育的成本转移到农民头上,从而制约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解决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关键就是由国家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产品定价中存在着成本约束机制缺乏、信息不对称、垄断、资源浪费等问题。建议采用不同定价方法,适当放开公共产品市场,加强公共产品价格的规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公共产品的平准和吐纳制度,完善公共产品价格听证制度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公共数据作为一种公共信息资源,不仅包含政府以及公共部门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过程中所掌握的数据,还包括与公共机关履职和服务相关的、具有重大公共利益关切,但由外部机构掌握的数据。公共数据具有公用物的属性,因此围绕公共数据公用性实现的机制建设应当以公众的使用权构建与公共目的性维持与监督机制展开。公众使用权通过使用的类型化,分为自由使用、许可使用和特许使用。公共目的性的维持机制主要通过从公共数据收集到法律责任承担等一系列制度展开。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学徒制开展遇到冷热不均的壁炉现象,究其原因是企业对现代学徒制所产生的成本收益不满意而产生的。为破解难题,我们需要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公共产品、教育成本分担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现代学徒制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形式多样的企业补偿、专用性人力资本培养经费、共享企业资源、利用学徒培训效益等成本分担机制,提高企业收益。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产出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双重属性,因此,在高等教育的各受益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是保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它涉及到其成本补偿机制的设计问题。本文对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原则、成本承担主体和成本补偿制度本身的社会效应等方面对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的收入效应与财政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具有普及性、强迫性和免费性的学校教育①。对于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有不同的理解。理论界普遍认为,义务教育是“准公共产品”而不是“公共产品”;在具体实施时,我国政府把义务教育基本理解为“地方性公共产品”而不是“全国性公共产品”。因而,在出台政策时,形成了以县为投入主体的义务教育制度框架,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对此,有学者认为,由于义务教育具有正外部效应等特征,故而应为全国性公共产品②,高层次政府有责任承担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学习的各种相关费用③。就义务教育免费性…  相似文献   

12.
《甘肃教育》2006,(4A):63-63
对于孩子的教育成本,政府和家庭应该怎样分担?家庭应该承担多大比例才合理?正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刘岩代表说。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是准公共产品,义务教育应由政府提供,非义务教育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近年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事实上呈下降趋势,老百姓承担教育费用的比例却在上升。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对留学生的高等教育服务具有较少的公共产品属性 ,可将其确定为私人产品。成本补偿政策不是留学生学费定价政策的理论基础。应允许高等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自身教育质量、教育理念、地区、专业等因素 ,自主确定留学生学费并允许赢利。对留学生的高等教育服务可能产生的外部收益具有可分割性 ,据此应取消公费与自费留学生的区别 ,并将目标外部收益分割操作 ,以确定留学生资助政策。据此思路 ,内地对港澳台学生的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也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教育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对它的投资能够带给个人及社会巨大的收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国民收入日益向个人倾斜,由国家独自承办高等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又很不公平,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由高等教育受益各方分担与补偿高等教育成本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主要是受教育个人,政府,高校自身及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15.
旅游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消费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消除旅游消费活动中的外部不经济性是构建可持续旅游的关键。旅游消费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源于旅游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旅游开发规划的不合理、旅游者及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因此,可以从提高旅游者的私人成本、政府干预、宣传教育等方面来降低旅游消费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近年来,准公共产品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其原因是我国公共产品定价中存在着成本约束机制缺乏信息不对称垄断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准公共产品的一般理论,指出了准公共产品在定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采取不同定价方法,适当放开公共产品市场,加强公共产品价格的规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公共产品平准和吐纳制度,完善公共产品价格听证制度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上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尤其义务教育,外部受益性极强,是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其经费应由政府投入。但在现实中,由于我国投入主体错位。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面临一系列问题。当务之急应谊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建立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分担体制。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分析,异地高考政策难以出台的原因在于各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外部性。各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使流动人口处于明显劣势,外部性则使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成本过高,供给数量不足。消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外部性有利于异地高考难题的破解。可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校自主招生公共服务体系以及补偿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来解决我国当前的异地高考难题。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指高等教育成本一部分由国家、社会承担,一部分由受教育者个人承担,但并非所有的教育成本均需进行分担,需要由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进行分担的成本应该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直接共同发生的成本,如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费等。在当前形势下,进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有其必要性。首先,从目前来看,高等教育还不是纯公共产品。接受高等教育会给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带来一定的收益,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理念,受教育者应该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其次,进行成本分担有益于某种意义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交易或共享,本质上是其作为私人产品或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的问题,其交易或共享的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过程。本文从公共产品的视角把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为私人产品(服务)、准公共产品(服务)和纯公共产品(服务)。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和需求量,认为学习者的需求取决于学习者面临的实际境况,两者关系可以用函数:D=f(身份,业务或学业程度,动机,专业,学校类型,社会经济环境)来表示;认为学习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会不会转变为需求量取决于所要支付的成本,两者关系可以用函数:C=f(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智力成本,交易成本)来表示。最后根据公共产品的纯度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供给归结为四种模式:政府供给;市场供给或校际共享,政府购买或补助,政府管制;市场供给,政府管制;市场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