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名海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凤凰籍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十分热爱家乡、关心湘西自治州的图书馆事业。。近年来,他除赠送凤凰县图书馆、吉首大学图书馆一批珍贵图书资料外,最近又将花  相似文献   

2.
在一间到处都堆放着各式各样图书的卧室,我见到了一位满头白发、半身瘫痪的八旬老人。他,就是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沈从文,湖南省凤凰县人,是一个只有  相似文献   

3.
贺莉丹 《青年记者》2012,(31):16-17
在凤凰县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前,我看到了那句著名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墓碑背面,是一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为张充和撰。这是2010年的春天。天微雨,山花烂漫,好一个春。跟我一起站在沈先生墓碑前的还有吴文忠老师,这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乡村代课老师那时讷讷地说了一句:"直到我到了凤凰县城念书的时候,我才知道,沈从文就是我们凤凰人呐!"吴老师的神情,是一贯的憨厚。  相似文献   

4.
当我伫立在一代文字大师沈从文墓前已是夕阳西斜了. 沈墓坐落在曾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湖南凤凰县城东郊的一个山岙.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这是一座被新西兰诗人路·艾黎誉为“中国两座最美丽小城”之一,翠峰如簇,一水绕城。既有众多的古迹名胜,又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凤凰小城,名人辈出,中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世界著名画家黄永玉就诞生在这里。1915年,沈从文进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把书包藏到土地庙里,曾被一位姓毛的老师带至校园里罚跪在楠木树下,并开导他说:“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从此,沈从…  相似文献   

6.
乍看此题,难免令人费解。老作家沈从文之死与新闻改革有什么关系呢?新闻改革又怎么能与老作家之死挂得上钩呢?这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众所周知,沈从文先生是湖南的骄傲,这位出生在湘西凤凰县的老作家,30年代曾以《边城》《湘行散记》《湘  相似文献   

7.
新婚不久的沈从文告别了妻子,一个人乘船回家乡。出于对母亲病情的担忧,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三三的想念之情,沈从文迫不得已才夜间行船。现在的沈从文只希望故乡的守护神凤凰  相似文献   

8.
乍看此题,难免令人费解。老作家沈从文之死与新闻改革有什么关系呢?新闻改革又怎么能与老作家之死挂得上钩呢? 这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众所周知,沈从文先生是湖南的骄傲,这位出生在湘西凤凰县的老作家,30年代曾以《边城》《湘行散记》《湘西》《长河》等独树一帜的作品而蜚声文坛。虽然,沈从文在解放后一个长时期内饱受误解、冷遇、甚至歧视,现代文学史的教科书把他排除在外,只  相似文献   

9.
团聚     
以下两篇文章均选自沈虎雏先生回忆父亲沈从文的《团聚》。在儿子文字间,沈从文是父亲与丈夫,同时也是中国特定年代里的知识分子。他身上所背负的全部怕与罪,俱在他们曾共同经验的日常生活细节之中。沈虎雏一支细腻的笔,描尽切挚之情、沉蕴之文、邃窈之思、远博之见,将我们熟悉和不熟悉的沈老,拉到眼前。特别是后篇,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堪为"父爱"写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团聚     
沈虎雏 《出版参考》2004,(12):24-24
以下两篇文章均选自沈虎雏先生回忆父亲沈从文的《团聚》。在儿子文字间,沈从文是父亲与丈夫,同时也是中国特定年代里的知识分子。他身上所背负的全部怕与罪,俱在他们曾共同经验的日常生活细节之中。沈虎雏一支细腻的笔,描尽切挚之情、沉蕴之文、邃窈之思、远博之见,将我们熟悉和不熟悉的沈老,拉到眼前,特别是后篇,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堪为“父爱”写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我结识沈从文先生,那已是浩劫过去的年代,他已搬到北京崇文门那座寓所。尽管门上有着医生的证明,不让接待来访的客人,但沈老听说是图书馆来的人,还是热情地敞开了大门,不仅是住宅的门,也是心扉的门。我觉得沈老很愿谈话,也很健谈,虽然医生嘱他少谈话。人老了,可能总爱回忆过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8,(2):M0002
沈从文,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3.
声色凤凰     
沈从文在《凤凰》中这样描述故乡: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本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从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这地方本名镇竿城,后改凤凰厅,入民国后,改名凤凰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记者与新闻,恐怕是最闹不得别扭的。但记者只能根据客观事实采写新闻,如果记者错三隔五地制造“新闻”,那就会成为别人闲聊的笑柄,可惜这样的“谈资”还时有所闻。一则:某报记者在去年末发表的沈从文访问记中,描述“今年春天”巴金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去看望沈从文:“八十多岁的人了,让女儿扶着,爬上五楼,在楼梯上还摔了一跤。沈老过意不去,巴老却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摔了一跤也乐意。’”看到这篇通讯,许多关心巴金的朋友,纷纷致函慰问巴金。事实上,沈从文住的楼房是有电梯的,巴金不是“爬”五楼,而是“乘”电梯上去的,沈从文家属在电梯口迎接巴金,巴金并没有在这次拜访中摔跤,当然也没有说“摔了一跤也乐意”的话。巴金在此两年多前倒是摔过一跤,摔断了胯骨,不过经过休养,行动  相似文献   

15.
多年前,曾前往湘西凤凰古城.未能免俗,至沈从文先生故居前合影留念.故居入口处对沈从文的一段简介似是从死板的教科书抄来,满篇"湘西系列"或"京派小说"代表作家云云.内中设一摊铺,贩卖《沈从文小说集》一类图书,给人感觉是旅游得很、商业得很、平庸得很.据说,沈从文在家乡的墓碑刻有铭文,日:先生一生时刻关心国之安危、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特此立碑,落款为"县人民政府".我想,这位经过"商业洗礼"加"政治洗礼"的沈从文,距离真实的沈从文,反倒远了.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一代书法大师沈尹默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六年了。沈老的音容笑貌、谈吐雅姿似在眼前,无法忘怀。岁月荏苒,如今自己也年届耄耋,对沈老的怀念更是有增无减,总感到这些年沈老似乎是寂寞了,就让自己回忆一点真实的历史以纪念这位长者,也讲几句心里话给沈老听,解解他在九泉之下的寂寞。让沈老知道,现在活着的许多人仍很想念他。他所披荆斩棘开辟的书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这是被新西兰诗人路·艾黎誉为“中国两座最美丽小城”之一,翠峰如簇,一水绕城。既有众多的古迹名胜,又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民国三年,中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世界著名画家黄永玉就诞生在这座美丽的小城。  相似文献   

18.
台湾爱国人士陈寿恒老先生不久前向家乡新宁县图书馆捐赠人民币贰千伍百元用于购买补充新书。陈寿恒先生是新宁籍人,他曾于1988年回家乡探亲,受到当地党政领导人和家乡亲人的热情接待。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对家乡的  相似文献   

19.
小说家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讲的都是家乡高密的故事。小说家沈从文据说是现代中国作家中最有资格得诺奖的,他也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讲的是故乡凤凰古城的人和事。小说家兼小品文家汪曾祺被公认为大家,其实他没有什么鸿篇巨  相似文献   

20.
“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故乡家园永远是一个涵义丰富的魂牵梦绕的地方。沈从文15岁便离开了家乡凤凰,顺着湘西的水,走出了“边城”。但他的精神和情感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湘西。正如沈从文自己在文章中写道:“我的感情流动而不凝固,故乡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人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拿起我这支笔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