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当》2009,(8):I0004-I0004
武当山传真武术院 该院由武当龙门派第二十五代、武当松溪派第十三代传人王兴清(道号“信玄”)创办,是武当山唯一一家当地人办的武术院校。主要传授武当太极、八卦、形意、太乙、三丰、玄武、纯阳及刀、枪、剑、棍、拂尘等武当派功夫和道教正宗内功拳法及器械,  相似文献   

2.
《武当》2006,(10)
7月1日,武当山特区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蒋运泉率领武当武术道乐代表团一行28人应邀赴美,参加为期12天的中美首届武当武术道乐交流活动。去年8月,武当山特区随同十堰市委、市政府经济考察团应邀出访了美国,并与美国的部分州市达成了意向性交流合作协议。此次,武当武术道乐代表团赴美交流,是深化合作协议的重要环节。赴美期间,代表团将分别前往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和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举行多场主题为“平安与健康”的道教法事活动,进行武当武术和道教音乐表演,并向美国人民传授“武当太极”、“武当气功”、“武当八仙剑”、“内丹术”等武…  相似文献   

3.
武当剑器     
剑器在武当道内原是做法事、搞庆典、行斋谯必备之器物。武当剑器原本是以桃木剑为假借,以特定的环境为道场,以具有较高智慧的修真高道为主导,开展所谓“降妖驱邪”,以“安其身”或以“定其所”的道教活动时使用的器具。后又演化为道徒拜别师父时,师父将拂尘、红绫及剑赠与徒弟作为告诫、醒示物。三尺青锋宝剑斩断情线尘缘。道徒一旦被俗事所恋,难以割舍,当想起师父所赠的三尺宝剑,当机立断,挥斩尘缘,一心向道,神定心安。所以,武当道内,剑是“斩妖驱魔”的利器,是正义的象征。修炼之时,“驱心魔”是里,有形剑为表,由表及里,表里如一,躯舞剑挥,自然一体。此即为武当剑的来历。  相似文献   

4.
《武当》2010,(1)
武术院校推介武当山传真武术院该院由武当龙门派第二十五代、武当松溪派第十三代传人王兴清(道号信玄)创办,是武当山唯一一家当地人办的武术院校。主要传授武当太极、八卦、形意、太乙、三丰、玄武、纯阳及刀、枪、剑、棍、拂尘等武当派功夫和道教正宗内功拳法及器械,开设有文化武术班、武当武术专业班、武当武术短训班、武当气功短训班等。在景区、城区均设有练功场所,环境优美,食宿方便  相似文献   

5.
武当武术与道家的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武当武术具有地方宗教与地方武术结合的特点;具有文武兼备的文化特点;具有武道并举、以武弘法的双重目标。研究中突出体现了5个新观点:①禹伐三苗之战所使用的"干戚舞"对武当武术起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②玄武崇拜寓意着"摄龟"夹蛇除恶的勇敢之意;③较清晰地证实了张三丰南传内家拳、北传太极拳的两条传承路线;④武当尚剑体现了道剑结合的鲜明特点,具有降妖除魔的功效;⑤武当武术的清规戒律深受道教哲学、儒学的"仁学"和佛教的"禅学"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增林 《武当》2007,(10):I0004-I0004
武当明强宝剑大世界专业制作“蒋氏”武当系列宝剑,研制、开发了武当玄武剑、福寿康宁剑、武当镇宅宝剑、武当三丰剑、武当七星剑、桃木辟邪剑等几十个品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源出于武当道教的武术,把武当道教中的乌鸦神灵崇拜与武术活动中乌鸦仿生象形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显现丰富了武术象形动作中的攻防技击,又反映出武当道教神灵崇拜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武当道教武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8.
黄平 《武当》2010,(11):5-5
9月30日上午8时,武当道教功夫进社区“太极之星耀滨江”展演活动在南园滨江亲水平台举行。60名五里桥街道太极功夫爱好者,与武当道教功夫团联合演出了“武当太极道”功夫秀。至此,为期2个月的武当道教功夫走进卢湾区五里桥社区,教授社区居民武当太极拳的“太极之旅”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9.
王金安 《武当》2007,(2):25-25
道教圣地武当山历史悠久,几千年的道教教派活动为武当山植入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武当武术与武当道教音乐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与时俱进,加速发展,丹江口市宗教局  相似文献   

10.
杨华山  李峻  张昌来 《武当》2005,(5):59-59
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武当山上下,有许多道士墓塔群落。至今在七星树上斜桥和五龙宫有一排三五座的墓塔,八百里武当上下的基塔多隐藏在山林之中, 虽不比少林寺那么集中,但数量之多至今没有查清数目。本文就已经清理的五座武当僧、道之墓的墓主作了一些考证, 从中了解武当道教文化一个侧面的内涵。1、1979年10月,在武当五龙桃源洞东,清理了已废道士墓塔一座,出土七星剑一把,长74厘  相似文献   

11.
剑与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武当剑作为武当派中武当拳械的极具代表性剑法,也是我国优秀传统器械武功,其文化在武当武术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武当武术[1]是武当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湖北省颚西生态文化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洪流下,在极度强调高端文化策划和文化营销对颚西文化维护与建设下,武当剑...  相似文献   

12.
武当拳功论     
王炳生 《武当》2009,(4):4-6
武当拳功在“山以道显”,“道以山名”的历史背景下酝酿成熟。在道教文化精神熏陶下,经过著名道士张三丰等名家的推创,发展成独具民族特色的一大武术流派,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唯一著《武当剑谱》,黄百家著《内家拳法》,金一明著《武当拳术泌诀》,这些具有巨大科学文献价值的稀世珍品,充分证明武当拳功的存在,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一大支柱,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去挖掘整理,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浣纱剑是武当剑法的一种,目前在国内很少有人习练。武当浣纱剑,是武当壬九门中的秘传奇技。今有武当壬九门二十三代传人郭华老师献出此技,以飨广大武术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杨群力 《武当》2003,(1):26-28
一、武当武术养生特点 (1)武当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是重视今生武当武术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而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道教对人生是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08,(1):I0004-I0004
武当山道教太和武术院为一所独具道教特色的武院,传授武当太极、形意、八卦等数十种武当传统内家拳法及道教上乘修炼秘法,集养生、技击于一体,师资雄厚,由武当派第十四代衣钵传人、华山派第二十代上座弟子、中国道教学院首届学员史飞道长亲自传授,海外弟子云集,该武院常年向海内外招生,并收武当俗家弟子。  相似文献   

16.
郭树璞 《武当》2003,(8):3-6
青荷白藕红莲花,道门三绝在吾家。“三绝”说的是武当绝命剑、武当拂尘和武当道家八卦太极等拳术。 武当绝命剑在武当武术中一支独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有刚柔进退之妙,有虚实攻防之法,有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有十字法诀之巧的无穷变化,有静  相似文献   

17.
周志俊 《精武》2006,(2):54-55
武当武学不宜称为“武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技术, 更是一门学问,如同儒学、道学和佛学一样,它和武当建筑学、武当文博学、武当道学、武当道医学、武当音乐学构成武当道教文化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武当武术中道家的哲学思想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康  王凯军  赵长军 《武当》2003,(10):31-32
武当武术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道教文化,同时她也是道教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如欲深入理解武当武术的本源,必须理解武当武术中所蕴涵的道家文化的哲学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武当》2010,(8):F0002-F0002
武当道教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称武当道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  相似文献   

20.
赵树山 《武当》2003,(1):36-36
武当剑术名震武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张三丰武当传拳剑,宋唯一踏雪无痕,李景林剑传南北……然而,誉之愈重,疑之愈多。笔者将这些疑问书出,就教于贤者明达,以解多年之谜团。一、按常理,“武当拳”是武当派拳术的统称,而不是某套拳的专指。那么,“武当剑”也该是武当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