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师感到棘手的事。一是作文教学是长期的综合性教学,有很多写作技巧融汇在各种教学环节中,较难让学生掌握。二是学生对作文畏之如虎,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疼,感到“没的写”。这是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普遍困惑。其实,只要熟悉中学生作文的特点,是习作,而不是创作,也就不会感到无以下手。中学生作文大多是“遵命作文”,因而,中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要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加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写作,往往是老师感到头疼,学生感到厌烦。那么,教师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作文呢?笔者觉得:教方法、构思和技巧是必须的,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想”字上下功夫。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必须“想清楚后写”。下面笔者从《我们的校园》作文教学谈起。  相似文献   

4.
作文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感到作文难,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心烦。怎样变难为易,变烦为乐呢?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内容。在多数学生面前,确实有很多“关口”。若让他们全面攻关齐开战,那就会感到“难”,产生“烦”了。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建国 《宁夏教育》2012,(7):108-109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它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为此而感到头痛。常会听见有人问:“作文到底咋写?它的秘诀是什么?”还有人说,自己为这次考试猜了哪几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背下来到时候套用。听到此类话语,笔者不由得陷入沉思。笔者认为,作文就是对周围的人、事、物以及生活的写照。它没有固定的方法、格式,也没有套用的公式和秘诀。下面,笔者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当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我们老师也感到头痛。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四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一听到“作文”两个字,就感到头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呢?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感到作文难,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并能写一篇精美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说起写作文,学生们觉得头疼,很多老师也感到作文教学是一大难点、尤其对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感到困惑。有的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孩子小,他们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尤其是农村孩子见识少),就是想说也表达不出来。”其实孩子们虽小,但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入手.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能喜欢作文.快乐轻松地去写作文。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学习好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初中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发表欲望”与作文教学门头沟区教科所江志龙很多学生觉得“作文难”.不少教师感到“作文教学难”,两“难”并一“难”:作文课成了“老大难”。作文与作文教学到底难不难,不仅现在.可能到将来,都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曾在一所中学高二两个班(由两位教师...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标下研究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我们教学生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己也能写文章的目的。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逐渐认识到:作文教学要有大的飞跃,重要的是作文教学观念的转化。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哪些观念应该更新呢?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布置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不知道从何写起,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注意作文前指导,学生准备的工夫不够。有些教师甚至连自己的计划都没有,把随便想到的题目给学生写,这是教学的随意性。作文前指导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教师指导得当,学生准备的工夫到家,学生对作文就不感到困难。这便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相似文献   

14.
梁淑玲 《广西教育》2007,(12A):24-2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感到难以突破,难以出成效;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着没内容写,没话写,语言平淡,缺少真情实感,对作文没有兴趣等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我有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了明确的具体规定。但是,很多教师却感到作文课不好上,效果也不明显;多数学生也害怕作文,觉得无事可写,无人可记,使作文教学出现进退维谷的难堪局面,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大胆探索,学习先进的作文理论,注重作文指导的和谐性、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历来是语文教师所追求所奋斗的目标,作文教学效益也是评价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志之一。很多语文教师都有体会地说:“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讲,最难的语文作业也是作文。”每每遇到作文课,有些学生抓耳挠腮,东翻西找,无话可写,无感可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省: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作文、会写作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凌章亮 《广西教育》2007,(9A):36-3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觉得教作文难,学生觉得写作文难。作文难,难在哪里呢?为什么难?我认为原因有三个。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致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忽视小学作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偏高,收效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作文,不少孩子便心生恐惧,觉得“作文难”。孩子们为什么怕作文?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不少呆板的教学形式、望而生畏的作文要求,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抑制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是生动有趣、快乐活泼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方法应当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艺术。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很深刻,但作文教学中费心劳神却收获甚微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仍是教学中的“沟通”与“合作”做得很不够。从教学方式上看,“我叫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习作的自主能力,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在活动作文教学模式中,建立开放的作文教学环境,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要求,让学生自然地写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觉,作文就好写,容易写,成为学生们感到快乐的一件事。在学生的作文中,毛病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缺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与研究可谓丰富多彩:“一篇篇文章写作技法,一本本印刷精美的作文,充满书架。”但是,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低下的状况还是没有改观。作文教学仍然让广大教师感到困惑,作文写作仍然使学生感到头疼。那么,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