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学校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摆脱了附庸地位而受到了各方有识之士的重视。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结合学生的心理进行音乐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如: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独立性需要、创造性需要等,如果音乐教师能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准确及时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来进行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就能健康成长,就能有的放矢使教学取得成功。如何结合学生心理,搞好音乐教学是我们所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班主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有直接影响。良好的心态和恰当的行为表现不仅可以提高班主任的威信和工作绩效,而且有利于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掌握学生心理是有效体育教学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从教师言行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了解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和学生心理调控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积极寻找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对心理危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学生自我心理维护能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根据运动心理学原理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提出健美操教学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心理训练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控制,对健美操动作技术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就独生子女群体的心理健康作相关分析,研究认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心理承受能力弱,社交能力差.依附性心理强,自尊心过强,易产生焦虑情绪。据此提出培养学生基础体育的能力和终身锻炼的意识,通过体育锻炼教会学生进行心理调整。  相似文献   

7.
初中学生时值智慧焕发时期,个体心理处于心理断乳期。在体育教学中恰当运用两性心理相互驱动的发育规律,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体育课中将青春期具有的兴奋和好奇心理给予恰当诱导,体育教学将起到良性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对灾区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川籍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影响。如何有效地面对灾后学生心理的重建工作,成为现在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关心灾后学生心理重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分制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体育是学校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体育考核又是反映学生对该项运动项目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对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在体育课考试时,出现心理等方面障碍探讨,提出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心理训练手段,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主要分析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如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和定势心理等,并对其特征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并就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1)体育锻炼对焦虑、抑郁的影响;2)体育锻炼对应激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认知能力的影响;4)体育锻炼对意志品质的影响;5)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引起运动损伤的心理学角度综述了引起运动员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出导致运动损伤与个性因素,生活应激刺激,情绪,社会支持等心理因素有关,提高运动员的认知水平,加强心理技能训练,重视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心理协调对运动队管理的作用进行论述,说明现代教练员必须掌握心理协调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领导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使自己的运动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汉简<引书>和帛画<导引图>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吐纳行气术与保健治疗功法.文中阐述了吐纳行气的基本理论及其特点;介绍了吐纳行气术的医疗保健作用、导引功法与行气的配合及吐纳行气的实用功法.  相似文献   

15.
人的心理与自己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因而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心理乃至克服心理障碍。中国文化提倡的"非对等交往"、"泛道德主义"及"追求完美的圣人情结",将加重当代中国人的心理负担。我们需要建立起"对等交往的习惯"、"尊重隐私的权利意识",来帮助自己减缓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6.
对农业高校学生个性测试分析与体育教学干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业高校学生个性因素测试分析与教学对策干预研究,去探索农业高校学生个性特征与体育教学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测试结果初步了解到农业高校学生有善于思维、情绪较稳定、自律较严谨、维护团结和能面对现实、稳定性较高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对抗情绪应激有效干预手段,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发现:用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七组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与非应激组相比,应激组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升高,血清IL-2、CD3 CD4 CD8 水平显著下降;与非运动组相比,30 min和60 min运动组血清IL-2水平和血浆T细胞亚群数目都显著升高,而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降低.表明:运动训练可以通过改变HPA轴的应激激素的变化对抗心理应激造成的免疫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视域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的本质是达成和谐的智慧,即达成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一种内在品质。虽然人文知识是造就人文素质不可缺少的材料,而培养人文素质还要从增进和谐入手。培养审美情趣、营造关怀的环境、增强教师的表率作用和加强师生交流,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目前足球球迷暴力行为的发展趋势,对欧洲及我国足球赛场上发生的球迷暴力加以综述,并从社会学角度对我国足球球迷行为加以剖析,指出其暴力行为的内在诱因即在于以下几方面:1.球迷特殊心理作祟的结果,具体包括足球球迷将公共空间的"私有化",男性传统的通过暴力获得和维持相应社会地位的惯性,以及特定个性冲动球迷的客观存在;2.集群行为导致骚乱和暴力;3.球迷个人感情和情绪的宣泄;4.球迷的归属感和期待感;5.足球项目本身的特点符合人们在压抑环境中对冒险和刺激的需要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道德健康——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道德健康纳入健康的大范畴,是人们对于健康认识的全面和深入。道德健康包括不损人利己,能正确判断和追求真、善、美、荣,按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真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等内容。一个人的道德健康状况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增进道德健康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包括学习、内省、立志、实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