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① 歌德(1749—1832),小时候常常被母亲放在膝头,听她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母亲表达能力很强,小歌德时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是继承了母亲的才能,歌德在朋友中间,也是以知晓各种故事而著名。 ② 受父亲影响,歌德学习法律,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法兰克福任律师。期间,他接触到了莎士比亚的《莎翁选粹》,歌德后来一直认为这是他生平最快乐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文自修》2006,(2):F0002-F0002
歌德(1749—1832),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749年,歌德生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1765年8月,到莱比锡学习法律。1770年4月前往斯特拉斯堡继续完成学业。1774年秋,《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1776年,歌德进入魏玛公国宫廷参政,开始了他近10年的官宦生涯。1794年,歌德与席勒相遇,开辟了“以歌德和席勒的友谊为特征”的德国古典文学全盛时期。在席勒的促进下,歌德开始创作《浮士德》,在完成《浮士德》的第二部后。于1832年3月22日与世长辞。 作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呼唤自由。歌颂反抗。《少年维特之烦恼》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激烈反抗以及对个性解放,发展“天才”的强烈要求,喊出了当时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呼声。歌德花了58年时间完成的诗剧《浮士德》则是其一生丰富思想的总结与艺术探索的结晶,是堪与荷马史诗媲美的伟大诗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歌德学院作为德国最大的媒介组织,以推广德语、促进文化交流、宣传德国为根本任务,是德国对外文化教育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之一.本文尝试对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作一梳理,以期从中得出一些对中国孔子学院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图片作为常用的教学媒体之一,既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本文结合德国概括的课程特点,总结了德国歌德学院有关图片在概况课程中的应用实例,并提出应用注意事项及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是个深受外国戏剧浸染的中国现代史剧作家。郭氏自称早期的浪漫主义史剧创作主要是受歌德的影响,但由于他对歌德的借鉴是基于对歌德的一种误读,实际上更接近于“席勒式”的纯主观的浪漫主义。40年代以后,郭氏的史剧理论与实践发生了向莎士比亚式的客观性的转变,可是由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和主流话语的导控,其表现手法又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莎士比亚。纵观郭氏后期的史剧创作,唯有《孔雀胆》是从精神实质上接近于莎士比亚的作品。本文试图从郭沫若的史剧观念与创作的衍变入手,论述歌德和莎士比亚对郭沫若的史剧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影响,从中探寻中国现代剧作家接受反应的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歌德(1749—1832),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哲学家谢林说:“歌德活着的时候,德国就不是孤苦伶仃的、不是一贫如洗的,尽管它虚弱、破碎,它精神上依然是伟大的、富有的和坚强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教育(上)》2009,(22):159-159
70岁的意大利作家克劳迪奥·马格利斯因致力于“不同文化的共生与协作”,于近日获得了德国书业和平奖。马格利斯生于的里雅斯特,在德国、中欧和意大利文化领域著述极丰,主要作品包括《多瑙河》与《微观世界》。颁奖仪式将于今年10月19日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行,马格利斯还将获得奖金2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3.8万元)。德国书业和平奖创办于1950年,由德国书商协会每年评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人眼里,歌德是作为著名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而被我们熟识的。 其实文学成就只是歌德诸多成就的一个方面,歌德还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德国人对歌德的另一个称呼是“魏玛的孔夫子”。他们把歌德与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相提并论,可见歌德教育思想在德国影响力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9.
歌德(1749—1832),是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哲学家谢林说:“歌德活着的时候,德国就不是孤苦伶仃的,不是一贫如洗的,尽管它虚弱、破碎,它精神上依然是伟大的、富有的和坚强的。”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老师     
沈从文的故事,不一定在大家身上都发生过,但类似的事情呢?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文学史上,父子作家、兄弟作家、姐妹作家不乏其人。这里为同学们介绍三对比较著名的兄弟作家。第一对是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他们是德国近代文学史上一对著名的兄弟作家。  相似文献   

12.
孔子学院和歌德学院分别为中国和德国对外语言培训机构,同时肩负着向外界传输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任,这使得两者有许多可以比较的方面。孔子学院在较短的数年间在全球建立了数百家分支机构,超过了歌德学院60年来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职校生》2009,(12):F0002-F0002,F0003,F0004
海德堡位于德国南部.是欧洲最具古老传统特色的城市之一,整个城区沿内卡河两岸展开.碧绿的河流静静地穿城而过,石桥、古堡.教堂以及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房屋点缀在绿树丛中.如诗如画。诗人哥德深爱这座古城.年轻时代的他最早把海德堡写进了诗篇.从此,这个城市就成了德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常见主题,成了德国浪漫主义精神的化身。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女性作家在经历了"文革"的伤痛之后,呼唤人性的复归,塑造了一批伟大、善良的母亲形象,与此同时,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一部分作家解构母亲神话,发现母亲的世俗性,反思母亲的人性恶,并追寻理想的母爱。她们对母性的重新书写为文学史提供了复杂、真实的母亲形象系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名作家、特别是大作家多数不是中文或文学系专业对口、科班出身的事实出发,得出通识、“功夫在诗外”等对创作更为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举目海南文坛,我们惊喜地发现,海南本土作家及作品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势头,一些新人新作陆续涌现。海南土生土长的青年作家林尤超随着作品集《模拟爱情》的问世,展示了他迈向文学宫殿的坚实基础。他以自有的独特的创作视角,触动了年轻一代读者的心灵,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当代海南本土作家中尤其是海南作家"新生代"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以"礼仪之争"为发端,中国的历史、哲学和文化传入欧洲,成为当时哲学家热烈讨论的对象。一些并不全面熟悉中国文化也不精通汉语的德国作家从中国文化汲取了灵感和启迪,把中国形象当成乌托邦式的人间天堂,借以对比德国当时困苦的现实生活。德国巴洛克文学中出现的乌托邦式人间天堂的中国形象,跟现实中的中国形象差之千里。这种中国形象的误读、改写和重建恰恰表明了文化传播和碰撞的过程中人们对异国文化的研究和吸取往往取决于自身的处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雅敏 《教学随笔》2014,(1):93-96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一天遇到一个行人向他问路。行人:“我到城里需走多长时间?”伊索:“你走哇。”行人:“我是得走,我是问走到城里需多长时间。”伊索:“你走哇!你走哇!”行人想,这人真可恶,于是就气愤地走了。片刻,伊索向他喊:“两小时——”行人问:“为何刚才不告诉我呢?”伊索:“不知你走得快慢,怎么知道需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就是真善美的教育。《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畅谈审美与人生的“审美教育谈话录”。奋发向上、永不停息地追求真善美,是歌德对青年诗人的忠告,也是每一个现代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0月11日晴 梦想是来自宙斯的礼物。——题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更坚定了我的作家梦。还记得二年级时,有一次作业是看图编故事,很短的答题栏被我写得密密麻麻,在班上引起了不算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