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通过知、情、意、行,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王有文 《教师》2011,(3):10-11
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通过知、情、意、行,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关于养成教育地位及作用的思考湛东亮养成教育是决定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基础,涉及到实施素质教育,影响着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目前,进一步提高对养成教育地位及作用的认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青少年的德性养成。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提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性养成的几点思考,以期对青少年德性养成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的《萨天师语录》是独具特色的文章,包含了他对国民性的深刻思考,是其"打狗的急先锋"品格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他对国民性、东方文明、奴性、笑等方面的分析中来看林语堂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不久前在杭州召开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地的30多位教授、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养成教育问题许多同志认为,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道德教育,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它旨在使学生逐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综合地培养和训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在青少年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法制观念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其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家庭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推动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湖北教育》2002,(11):20-21
养成教育主要是指青少年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促使青少年学生增长知识,加强思想修养,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养成教育是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在关注国民素质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时,开始思考国家建构中的国民性问题。他对国民性的思考以接受马克思主义为分界线,形成了以特定国家建构目标为基础的"立宪国民"和"阶级自觉"两种改造主张。"立宪国民"的改造力求从精神层面来唤醒国民,但是这种以精神状态为基础的国民性改造仍然无法解决国家建构的问题。"阶级自觉"既强调对国家建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劳工阶级的"自觉",以确保国家建构的社会主义指向,又强调要有其内在的张力,从而引导对国家建构实际工作的把握。李大钊从"立宪国民"到"阶级自觉"的根本性转变,是从以国民性改造作为国家建构的出发点到以国家建构目标来对国民进行改造的转变,由此找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家建构的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和陈寅恪都对国民性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在技术层面,他们对国民性内涵的把握不尽相同,对中西国民性比较的层次不同,对人事之学的具体评价也不同.但是在研究视角和关于国民性的基本结论方面,他们的思想却惊人的一致:都是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国民性问题,并且抓住了国人注重实用的价值取向这一国民性问题的根本.这既是他们国民性思想的最大特点,也是他们思想最有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道德养成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要遵循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要符合一定社会的规定性。在青少年早期以真、善、美的感性认知为主,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意志的培育和呵护;中、后期要注重道德理性、价值教育,通过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积极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塑造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也要把握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把家庭的激励、正面教育与学校的认知教育以及社会的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紧密结合,为青少年道德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青少年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三位一体,抓好“养成教育”遂平一中校长高明兴副校长杨建业“养成教育”是对青少年个体所进行的社会规范化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从小自觉遵循社会行为准则,进而在政治思想、社会道德、个性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序列化训练”...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审美现代性反思主要体现在他对湘西世界的审美反映与对中国现代乡村与都市的双重批判上。其双重批判聚焦于对国民性的反思与重建,其中探讨了国民性劣根性的表现、思想根源等,提出了国民性问题解决的具体审美拯救实施方案。其审美拯救方略蕴含着沈从文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思考,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沈从文对国民性的反思与建构反映了其文化视域的融合性以及历史理性的建立,是沈从文现实主义创作的体现,也是沈从文文化思想与艺术思想走向深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在“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潮中有着重要影响。他从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入手,开始关注、思考国民性问题,着重针砭了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民族意识不相适应的国民心理阴暗面,考察了国民性弱点的病源,还进一步探寻了理想的人性、理想的国民性结构,并不断寻求能够有效地改造国民性的新文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他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作为新文化阵营中主张“调和”论的思想家和以马克思主义观察国民性问题的先驱者,其国民性观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四”乡土小说自诞生以来,国民性批判就是其最基本的主题。从鲁迅以冷峻犀利的笔锋批判国民劣根性开始,“五四”乡土小说作家就汇聚起全部心智,展开了对乡土大地上老中国儿女们国民性的思考。他们既怀着对乡土深深的眷恋之情抒写国民性中值得肯定的正面成分,又怀着清醒的启蒙意识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从而形成了乡情与理性冲突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一、养成教育对高中生具有特殊意义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 “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这是对德育和养成教育关系的精辟论述.在广泛开展养成教育的同时,如何使养成教育促进德育的发展,是一个重要和紧迫的课题.从养成教育与德育的发展来看:养成教育的发生是和人的生存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强迫性,而德育的发生则是和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的《萨天师语录》是独具特色的文章,包含了他对国民性的深刻思考,是其“打狗的急先锋”品格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他对国民性、东方文明、奴性、笑等方面的分析中来看林语堂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进入网络时代,养成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时代如何发展、如何"扬弃"地对待网络及其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这是叶老对教育的德育性最本质的诠释.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网络时代使青少年学生的养成教育卓有成效,进一步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质,成为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构建养成教育体系、完善养成教育机制、优化养成教育策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应积极营造养成教育的“大环境”,搭建养成教育的“大课堂”,打造养成教育的“大品牌”,拓展养成教育的“大舞台”.只有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定位为“根”的事业,才是真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相似文献   

20.
课题名称:《家园合作养成教育途径实验与研究》课题类别:北京市重点学科分类:学前教育课题承担人:北京朝阳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李淑清联系地址:海淀区西土城路31号271报箱100088以养成教育为家园合作实验与研究的载体,通过进行“家访、家园双向互动研讨活动、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系列等家园双向互动的活动模式,探索研究家园合作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1.将家园合作养成教育途径具体化:(1)家园合作为孩子入园做准备系列活动;(2)家访系列;(3)家园双向互动研讨活动系列;(4)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系列。2.成功的家园合作养成教育在于“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